為何喜歡這本書?
資料來源:
王彤(2010)。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台北市:捷徑文化。
一、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如下:
(一)24節氣72候的解說很棒:
第一次在澎湖馬公一新書局看到這本書,就被它對24節氣72候的解說深深地吸引住了,站在那邊看了很久。
1.立春第三候魚上冰—魚陟負冰:
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把為何叫負冰解說得很清楚。
2.驚蟄第三候鷹化為鳩:
因為老鷹在每年九月、十月會飛往南方過冬,三月過後老鷹才會回到北方繁殖。於是冬天的北方就只剩下鳩鳥,而古代人便以為鳩鳥是老鷹變的。把鷹化為鳩解釋得很清楚。
3.古代最精簡通俗的自然科學資訊:
古人將一年12個月的24節氣,再分為72候,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在每五日之一候中,古人用它來簡單的說明動物、植物和氣象的變易。也就是古時最精簡、通俗的自然科學觀察資訊喔!
(二)24節氣與人體器官的關係解說很獨到:
1.肋骨與24節氣:
書中說到人體的肋骨共有24根,這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數。
2.四肢大關節與24節氣:
人體的四肢大關節共有12個,每一個關節皆由兩個組成,合起來共24個面。
3.人體12經絡與24節氣:
十二經絡在一年裡面的一進一出,恰好對應著二十四個節氣。
4.365穴位與一年365天:
經絡上有365個穴位,而自然界一年有365天,這也是人體與自然相聯繫的表現。
5.作者的學術背景:
王彤可是中國四大名醫孔伯華學術傳人。諳熟醫家經典和治病之道,熟精中國傳統文化,通易經、讀二十五史,在經絡養生保健方面造詣深厚,見解獨到。
(三)對於穴道的解說很清楚:
1.風市穴:
風市是各種風邪聚集之地,位於人體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或直立垂手時,中指指尖旁。敲風市穴有將風邪拒於門外的功效。敲風市穴很簡單,坐著、站著都可以敲,尤其是當我們感覺累了,敲20至30下,便會健康跟著來。
2.太沖穴:
太沖的意思是人體中盛大的通道。就是肝臟給心臟供血的通道。揉太沖穴就可以給心臟供血。能夠預防和治療精神分裂症、愛生悶氣、有淚往肚裡吞、鬱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太沖穴位於腳背,第一、二趾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著腳拇趾、食指縫向上移壓,壓到能夠感覺到動脈跳動的感覺,就是太沖穴。在按摩太沖穴前,最好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再用左手拇指腹揉按右側太沖穴,3分鐘後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側太沖穴3分鐘。反覆2-3次,共計10-15分鐘。揉按時要有一點力度,以產生酸脹甚至脹痛感為宜。
(四)書中談到的專有名詞會以紅字標示加注音、解釋:
例如,腠理的名詞解釋:腠唸作「ㄗㄡˋ」,腠理在中醫中指的是皮膚、肌肉的紋理,以及皮膚與肌肉之間的間隙。中醫認為這些是氣血流通的門戶,排泄體液的途徑之一,亦是防禦外邪入侵的屏障。
(五)整理歸納、重點清楚:
例如,立春開頭就整理成五部分:
1.物候名稱: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
2.物候解說:對以上物候清楚的解說。
3.節氣特色:立春助陽升發。
4日期換算:國曆約2月3~5日左右。讓我們知道每年節氣日期是會變動的。
5.養生方法:宜:多梳頭、清熱解毒、補陽氣。忌:吹風、刺激性食物。
(六)內文解說清楚實用:
1.立春的習俗:
迎春(迎接春神)、打春(鞭打春牛)、咬春(嚼蘿蔔、吃春餅)解說清楚。
2.上火的解說:
遇寒毛孔閉合,體內陽氣得不到發散會導致:喉嚨乾痛、嘴唇乾裂、大便乾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狀。
3.幫助體內陽氣發散的方法:
建議吃些春季常見的升發性食物:芽菜、韭菜。
(1)吃芽菜的方法:
要注意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不放醋的原因是醋是酸的不利陽氣的宣洩,不放肉是冬天進補吃很多肉了春天再吃就太多了,且春季動物撫育下一代最好不要殺生。還提醒綠豆芽寒性重、易傷胃氣,所以做芽菜時可放一些辛辣、芳香料如薑絲來中和寒性,而脾胃虛寒和患慢性胃炎的人不可多吃。
(2)吃韭菜的方法:
談到韭菜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又說:六月韭臭死狗。所以春韭是最好吃的,夏韭則難吃。 杜甫 -- 贈衛八處士 詩中不是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的句子嗎?韭菜的吃法是用韭菜煮豬血,並將其食譜列出。再針對易上火及有腹瀉和消化不良者提醒少 吃或不宜食用。
4.抵抗風邪的方法:
提出梳頭祛風的方法,為何梳頭會祛風是因為梳頭會刺激腦後的一個風府穴和兩個風池穴,只要「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提肛防痔瘡的方法、用金銀花、甘蔗汁治水痘的方法等等。
二、本書利用方法:閱讀+實作
1.配合節氣閱讀:
我個人覺得本書最好配合24節氣來閱讀,使本書變成一本實用的節氣養生書。一方面增進對節氣物候、中醫理論相關的知識,一方面實際去做,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裡面談到的穴道按摩、養生飲食都很值得去實作力行的。
2.應時擇時養生:
24節氣和黃帝內經都是中國傳統智慧的精華。本書不僅提供了全天候身體健康調理法,還告訴我們治病養生的最佳時間和養生祛病的方法,讓應時養生、擇時養生的中醫思想和智慧真正地走進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祝大家都能把身體保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