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京流浪的自在與荒涼
2009/11/12 23:56:07瀏覽2104|回應3|推薦27

人在旅行途中,都在進行一場自我辯證,以及靈魂的鍛鍊。。
這幾年到東京,倘若不是因為公務或其他角色在身,我就成為某種真正的「流浪者」了。文明人的流浪,不只是需要一種美化沈溺的心境,還需要許多真實的角色與場景。
「東京都」裡的所有城市與近郊的角落,我應該都已經踏遍了,因此當初年輕背包客時來到東京的好奇與興奮,也已經如同東京子夜的街頭賣燒烤的小販,時間一到就徹底收攤了。
東京如今成為一片徹底的海洋,讓人的身體與思緒,在人海中隨意漂浮。
事實上,因為吃素的緣故,多年以來包括東京在內的任何一座前往旅行的城市,城中那些可以去追逐感官享樂的「區塊」,都很自然的被切割或排除掉很大的比例。
流浪者的歌聲,為何總是漸漸的瘖啞,便是因為生命感官的消褪。
每多捨去了某一塊感官或慾望或本能,東京這一座城市的某些場景,若非整個從自己的生命中消失,就是開始變得透明,而難以真實碰觸。
於是,我終究在東京這座城市,逐漸變成了一位真正旁觀的流浪者。
流浪者最擅長的,始終是將一切人群中的忙碌匆促,望成一片安然自在;也會將所有街角邊的熱鬧繁華,走成一片寂寞荒涼。
以這般行動,去進行某種生命的自我辯證。


在東京都看與我相同的中年男人,大概只有幾種模樣。
車站裡裡外外,穿著整套西裝襯衫領帶的,大多是「白領」上班族。他們被清楚辨識的顏色都是一身黑藍灰;年輕人的身線或許穿得更為細緻貼身一點,而中老年人則是傳統那種恰當修飾的裁剪。
另一種是「沒穿西裝的男人」,他們身上大部分是深藍色或米灰色的工作服。
這些幾乎都是所謂的「藍領」勞工,負責著社會角落每一種需要付出體力的勞動專業。我印象中每到中午用餐時分,他們點的拉麵若不是大碗,便是拉麵之外還要多加一碗米飯,才足夠一天工作的基本飽足。
至於其他一身,怎麼看都不是藍領或白領基本穿著的人,他們若不是輪休假的、退休的,要不就是如同我這種在城市中,看起來充滿「流浪味道」的傢伙了!


日本這兩年NHK有幾次紀錄片,報導了日本社會中的「窮忙族」(working poor)。不斷的因為窮而忙碌,卻也因處在社會競爭的劣勢,再怎麼努力打工也永遠無法擺脫窮困的桎梏。
「窮忙族」的他們雖然拼了命找工作或到處兼職,卻最後依然只能在社會底層中讓自我漂流,經常處在不穩定的工作機會與收入之中。
記得有幾次,我從百貨公司專櫃小姐與商店店員的眼中,隱約看見別人正在揣想我:「這一身非藍領、非白領的穿著,眼神動作又一副日本東京生活的老鳥,究竟是哪個社會階層與收入的人呢?」
我有幾次當下面對,被對待成「窮忙族」的那些表情態度。
當我走進五星級飯店去喝杯咖啡時,飯店人員往往都會靠近過來警戒張望。
來東京這麼多年,我早已習慣了一身牛仔褲的休閒,臉上也完全沒有觀光客的那種「蠢、呆、菜」四處打量的勁道,因此一開始,我這號人物也實在沒有任何「懸念」可言。
但實在是因此經歷過太多「被盤問」!為了避免困擾,所以每到東京華麗高貴的處所,我總是還要戴上個P字頭手錶,或者披上個LV圍巾,或者至少是鼻樑上挺著個騷包太陽眼鏡,去稍微「解釋一下」他們的錯判。
我不是怕被「看窮了」!而只是不想因為自己臉上充滿熟門熟路、也毫不在乎的樣子,更加倍像是日本社會中那些「窮忙族」或者「流浪漢」的不馴氣質呢!
出門在外,還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才是。


當然,這還是因為我這人,所到之處是在「東京」這座既文明又複雜的城市。
在東京這座大城市中,每個人生存歸類的「自我符號」,攤開在整個社會的來回工作流動之中,可以說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被自我攝取著,同時也被他人解譯著。
我到日本的華麗貴氣已經徹底褪去。一方面是因為我已經「不再住大飯店」了,改為借住在朋友的空屋或者沒人管的民宿套房中,每天過著自己出門、自己回家、自己購物、自己做飯,自己就寢的過程。
當一個人的旅行,一旦真正要進入當地的「社會與角色」之中,那他必然就要能夠和許多人一起腦筋空白的等紅綠燈,一起在電車上發呆小睡或看文庫本的小說,一起在便利商店偷看兩眼免費的雜誌漫畫;尤其是要懂得在超市打烊前一個小時,去跟一些上班族的家庭主婦搶一些七折八折的便當與壽司,當作明天微波加熱的午餐。


直到這般熟悉了東京生活中最「平凡的流轉」,我這才真正開始鍛鍊出也轉化出了,某種與日本人同樣思考頻率的「法眼」。
然後用整個從眼睛、耳朵到五感,累積所有旅行一路上「內化」進入自己生命的「文化見識與風情感受」,藉以去真正俯瞰或分析出所有心中萌生的任何議題。最終,透過這個被修鍊而成的過程,形成所謂的「日本東京思路」。
我多次到東京來流浪,正是為了取得這份「日本東京思路」!
日本獨特的文化思路如此重要,主要是因為這裡有一些日本文化上獨有的「細碎精細,卻又不擁擠」的特質,值得用來梳理自己各種紛飛的觀察想法,做好思想上的「收納工作」。
另外,東京,則更在日本文明進化的專業分工中,大多數人們臉上都會透露出某種「既努力又認命」的人性掙扎在其中,帶來許多生涯抉擇的啟示。
當然,東京的高度文明與相對規律,還是具備了某種人生在城市中無盡漂流,卻又不必擔心遭臨貧寒滄桑的特殊條件。
對於流浪者來說,東京其實非常安全。大多數的東京人,都在工作角色中自己「累到」早已無暇再去多管別人的遭遇。
當一座城市裡的所有人,都對對方的我們自己完全沒有興趣,也絲毫不想去理解的當下,我們便取得了最終的自由與失落,所交織的自我存在的幸福!


於是,我自己的身體與雙腳,就全然變成是那個在城市中「載著自己,沈默穿越茫茫人海」的那頭「騎獸」。
只要每天抽一些時間,把自己稍微「餵飽了」,那就可以繼續馱著自己的那份心,來回穿越整座東京城市的所有街頭巷弄,完成屬於流浪客的某種無以言喻的摸索與張望。
特別是這兩天,東京到傍晚的氣溫,都已經降到五度以下了。
今晚我經過上野車站,去為明天一早搭新幹線到京都拜拜,提前劃定座位。
上野車站前,照例有許多手臂下夾著厚紙板的真正的「流浪漢」,準備在車站柱子或角落的掩蔽下,不讓這流浪多時的身體,受凍成生命不保!
今晚走過他們身邊,我那剛剛吃飽而暖熱的身體,有點當下「破功」!
畢竟走過東京街頭真正的流浪漢們的身旁,我那滿身厚重的大衣、圍巾與帽子,當下就讓這場我自己主演的「東京流浪」的虛擬角色與劇情,瞬間被拆穿。
在東京的文明之中,再怎麼流浪的外人,都顯得華麗,也畢竟有盡頭。

可不是嗎?在東京流浪中真正「自在」的人,畢竟是流浪的我;而真正「荒涼」的人,還是流浪的他們。
然而,在東京流浪中真正「自在」的人,始終還是流浪的他們;而真正「荒涼的人」,也依然是那一個在東京的我啊!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349226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個荒涼人間地裡的觀自在。
2009/11/14 12:32

在這條人生蜿蜒的寂寞公路上,我們,
只是不斷的行走,或者暫時逗留。我們感受到什麼?

當切身感應,出現對照,那就有了理解。

管他寂寞公路哪裡是盡頭^^|||


波士頓愛犬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單獨
2009/11/13 18:05

當自己覺得心是孤單的     荒涼之感必油然而生

如何讓自己可以是單獨     而不孤單

在台北的街頭 人來人往

心情亦是孤單與荒涼       也學習自在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荒涼? 荒涼的人? 一個荒涼的人?
2009/11/13 05:29

How long did you sense that?

One minute?

If the impact is very short and controllable, it's probably a 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