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旅行,直到打開生命的壇城
2009/05/25 21:00:51瀏覽3876|回應1|推薦30


寂靜飽滿,那是什麼樣的感覺?
身心通暢而全無雜念,那又是什麼樣的滋味?
至少,沒有馬英九、沒有陳水扁,沒有兩岸會談、沒有金融風暴的環繞,對於媒體人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這一趟自助旅程進入重頭戲,昨天下午車子才剛接近Borobudur婆羅浮屠,我那早已穿梭經驗過全世界各種神鬼淨穢,並且能自行展開光波頻譜分析的身心狀態,頓時給了此地「滿分」的指標!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面對這般莊嚴的婆羅浮屠,當場被它救了一命!

然後是今天清晨四點半摸黑時刻,Manohara旅館櫃臺前,十來名住客已經打點妥當,每人發給一支手電筒。
我們是園區開放之前的特權特遣隊,在天亮人潮湧現之前,得以清幽的爬上佛塔最高層,各自盤坐或深思。
黎明前夕的深邃夜空,遙望一抹天星,是當時釋迦牟尼佛「開悟」的瞬間。
在這座規模宏偉的古代曼荼羅佛塔的中心位置,我毫無遲疑的盤腿,開始持念已經暌違多時的悉曇「楞嚴咒」與「大隨求陀羅尼」。
在印尼日惹的這座九世紀興建,充滿藏傳金剛界概念的巨石壇城,我來自台灣,以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的觀想,投影還原著唐朝敦煌石窟裡的宏偉繽紛,最後以口中呢喃古印度的神秘語音,觸發著也紀念著這麼一個寂靜飽滿的緣起。


看日出,是到「婆羅浮屠」旅遊的一個最盛景觀。
和柬埔寨的「吳哥窟」日出一樣齊名,只不過Borobudur的壯麗規模較小,但佛教文化的意味更為集中濃厚。
以一座座佛塔為剪影,日出曙光,逐漸打開了黑暗的天空,霞光藍天漸明,開展了新的一日萬千氣象。
日出,打開了天空;至於看日出的人,又在「自己的心頭」打開了些什麼呢?
或者只是和所有人一樣,在旅遊的景色中隨著眼光四處瞟逐,不知所由的東惶西蕩好一陣子,最後拍張照片,到此一遊而已?








旅遊,就是不斷的把自己「打開」,打開,再打開!
很多人畏懼打開自己,深怕別人看見,連自己也未曾看過的某些蛇蠍膿血。
於是,黑暗與恐懼,因此得以始終盤旋在生命的深處,吸吮著許多人靈魂的光明,牽纏住許多關鍵的抉擇。
與我同行的高中同學黃凱昕深諳「打開」此道,他選擇在黑夜日出之際,如同僧侶一般,配合著耳邊的MP3禮懺著南投「蓮因寺」傳承的「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在周遭徘徊旅客的側目中,凱昕專心無鶩的在一個鐘頭當中,持續的合掌、低伏,然後起身,向著天空日出的方向祝禱著。
佛教的「頂禮拜懺」一點也不神秘複雜,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把自己打開,讓髒東西出去,讓清淨的光芒進來」的法門。
佛教經典中多次提到,末代的修行人以及有慈悲心腸或智慧頭腦的,最關鍵的習慣是要「懺悔」,以清除垢障。
因為天大的能耐或本事,都會因為逐漸累積的貪嗔癡雜念,最終蒙塵。因此,「端念諸佛名號禮懺」(也就是面對光明,進行反省整理),既是一種清除自我的方法,也是一種觀察末代的修行人「是否真的具備慈悲智慧」的途徑(還是嘴巴說說而已)。
在這婆羅浮屠的日出時刻,我一靜他一動,分別各自開始,反省懺悔的身心大清掃!



當年信佛的國王,建造了這一座極其罕見的曼荼羅式佛塔。
有心人留下佛塔傳於後世,我們卻只留下墓丘畢竟淹沒。
人的一生,原本只是在「一個呼吸的開始與終止」之間而已,卻積累出無數的雜念,最終堆積成一座沈重的墓塚。
如果能懂得把每一分意念清楚的切割,安然的堆疊,就算無法做到坦然的與天地同生同朽,仍然可以將全部堆疊的意念供養天地之間,蔚成一片莊嚴。
婆羅浮屠就是這樣以火山岩堆積而成。浩瀚的工程與磊落的美感,即使面積廣大也毫無雜贅,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如果是佛教徒,那麼這一篇由東南亞的師兄所寫的遊記,非常認真的消化整理了各方有關婆羅浮屠的資料,非常值得一看!也讓我自己省下不少蒐集資料閱讀思考的時間。
婆羅浮屠 (Borobudur) 佛教圣地朝旅記



(隨便一片石壁,就能理解Borobudur的藝術成就何其驚人!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實至榮歸)


(以印度、印尼文化融合多方藝術建築與造像概念,散放穩定與寂靜的能場)


於是,我最終在婆羅浮屠的日出之際,一邊把咒語唸完,一邊與佛塔頂的其他各國遊客,看著同學黃凱昕拜完八十八佛。
那份在呼吸之間,體會著身心通暢卻又全無雜念的清明,讓人深深明白:
原來,佛法不是在寺院道場、大殿佛像,或者法會儀軌裡面的!
而是在大自然、歷史時空,以及自己所有的生命位置之中,和佛陀一起凝視夜空的明星,打開自己封存執著的人生頂端,讓生命內外的光明如新的天空般燦爛!


回頭下了佛塔在旅館吃早餐時,我和凱昕恢復高中時代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
無論考古學針對「文化學」調查復原的狀況如何,毫無疑問,我那屬於「神秘學」的體悟,堅信這裡必然仍留有「佛陀舍利」之類的聖物存在!
事實上,所謂「聖物」並不是那些追逐著「能量磁場」的人們所說的,而其實是某些聖者「以物載心」,讓慈悲與智慧的永恆祝福,成為去隨緣旅行的客體。
如同這個因為幸福而短暫,因為痛苦而漫長的人生,既是一趟遙遠天涯,又是一次原地不動的「靈魂的旅程」。
而所有從生到死的旅行,終極意義,都是為了一場「學習」。
歷經人生聚散悲歡的情感旅行,歷經生老病死的四季旅行,學習將封閉的心靈與本性,不斷在旅行中打開打開,直到最終看見那顆屬於自己覺悟的明星!


毫無疑問,婆羅浮屠(Borobudur)是一座神聖的能場。
在那古今中外的「神聖能場」,只要繼續存放著或散放著微細可辨的祝福波動,無論是德國瑪堡火車站的古老教堂,或是絲路哈密市郊那座穆斯林聖人的墓塚,乃至此刻在Monahara旅館幾百公尺外的婆羅浮屠,都是可以感念、學習與吸收的奇妙所在。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werecho&aid=2982099
 引用者清單(2)  
2009/05/25 21:55 【^_^的部落格】 開啟心靈
2009/05/25 21:54 【^_^的部落格】 開啟心靈

 回應文章

大老鷹姐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呵!尚志青春無敵!
2009/05/26 10:42



王尚智(powerecho) 於 2009-05-26 10:58 回覆:
雙腳,每支承重44公斤,撞擊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