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3 17:48:10瀏覽1673|回應8|推薦17 | |
A:不付錢卻理直氣壯,B:不付錢還惡形惡狀,兩者之間的正義與差異有多少? 很多人從小看到的第一個壞人,大概都是在古裝戲碼裡出現「吃飯賒帳不付錢」的地方惡棍吧! 中國人自古非常強調「信義」;歷史中卻充滿了背棄的政治盟約、欺瞞的商業交易。文化社會學研究中顯示,文化中越被強調的美德,往往是這個文化中越欠缺的。 中國人經常得遭遇「被騙是大大正常、沒被騙是難得好運」的現實生存之道。 「人無信不立」,但似乎沒信用的人始終滿街都是,從商店買賣到朋友人際。 於是,欠錢的人毫不在意、百催不還,而借錢的人反倒低聲下氣、尷尬掙扎。 「不付錢」,無論是自己或別人,應該是很多人長大後得經歷幾次的必修學分了! 但這次在國際上剛出爐的「不付錢」,似乎是一種奇特的中國新勢力! 佳士德針對知名設計師聖羅蘭私人收藏在法國的專拍,當中最受矚目的「圓明園鼠、兔獸首」,早先拍槌已落、各方無奈,但果然出現劇情大轉圜。 來自中國廈門的蔡姓商人喊價得標!之後,他卻出面公開自己的身份並表示,他「不會付錢,因為這是阻止拍賣的非常手段」! 即使早先官方的呼籲施壓,乃至民間人士透過國際訴訟程序,都無法阻止這場拍賣的進行。畢竟,如此受到矚目的「天價」拍品,連中國政府也不見得有能力出手買回。 但在各方張望、憤怒與感嘆之際,不料!一個「買了東西卻不付錢」的中國商人,卻宣稱阻止了這次拍賣? 所有人都傻了!無論佳仕德或中國官方,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應。這是搞出哪一國的飛機呢? 幾個層面的後續影響,並不單純,也會餘波蕩漾。 首先,是鼠、兔獸首真的就「不被拍賣」了?或者再也「不會被公開拍賣」了? 作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透過拍賣的程序來「羞辱」這次拍賣,應該是讓人感覺荒謬卻十分玩味之處。網路上很多表示支持的意見,覺得這種「我不付錢、你也賣不出去」的手法非常過癮! 但由於獸首並沒有能真正因此「回歸」,充其量只是回到拍賣前的收藏原點。 然而,熟悉拍賣圈子的人都知道,通常以藝術拍賣圈的操作法則,一旦重要拍品「染上這些不必要的爭議或折騰」,接下來都會「低調保密」或者「相對低價」的私下處理。而這樣的處理,基本上表示,獸首在短期內是不會再出現於公眾眼前了。 因此,這批好不容易公開現身的「鼠、兔獸首」,接下來要再知道其流向出處,必然也將更添困難了! 其次,我相信今後在拍賣市場,中國人的買家,必然會受到更嚴格的管制。 藝術拍賣,是一場資產實力與品味力的高端競爭。不是「喊拳」的兒戲。 包括紐約、倫敦的國際間重要藝術拍賣會,買家的財富狀況「徵信」很重要。新加入的買家除了會有專人前來拜訪,查探一下辦公室或住家的「外觀」之外;甚至陌生的買家還會要求提供私人銀行存款的資料與擔保。 近五年來國際藝術拍賣市場,東方勢力非常活躍。尤其在亞洲無論香港或北京上海的拍場,由中國收藏家的新興勢力所支撐,是眾所皆知的事。 然而,這些年確實屢屢有中方買家「先喊了再說」,包括一些煤礦大亨在內,事後反悔或拿不出錢的例子甚多;根據拍賣行內人表示,最多可達總拍賣金額的1/6-1/8呢! 主要還是因為許多中國富人是才「剛剛富起來」的買家,對於藝術品並非真的喜愛或真有研究,甚至許多比例是被慫恿說是「獲利千倍的藝術投資」呢! 沒有藝術涵養,或者不具藝術市場概念的人,往往是聽人說好耳根子軟,或在拍賣舉牌時拼一口氣。 事後,一想起「幾百萬,就買了一張紙」,立刻縮手反悔。 然而,這次在巴黎的獸首拍賣,對於整個國際拍賣圈的管理專業而言,更像是一種「蓄意欺騙」,把「買家」與「仲介方」玩弄一把,幾乎可以說是打了整個國際拍賣行業一個耳光! 倘若沒有具體作為,今後任何拍賣隨便人喊,然後忽悠兩把,整個藝術市場絕對會亂了套!而這對於向來自詡是在「超越政治國界的、與最富有階層往來的、蒐羅各種藝術珍罕領域的」國際拍賣行當來說,是否會有進一步的公開或私下的強力反擊,值得觀察! 再來,中法關係接下來的變化很值得注意,這可能是未來中國對外關係處理的一種指標模式。 事實上,在這一次的「獸首拍賣」事件之前,中法兩國早就對於因為先前包括達賴喇嘛在內的多起政治議題,因為沙克吉的強勢態度而關係緊繃。中法之間,是否會因為這起民間事件,逐漸展開另一波更「深達民間文化層面的衝突」,也很值得注意。 最近溫家寶的訪歐行程,唯獨繞開了法國巴黎,他也不諱言的公開表態,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對法國的不滿。 而這項不滿,甚至已經影響到金額高達百億美金的150架法國「空中巴士」的飛機訂單,如今看來也有可能全然配合中法政治的風向,中方「不付錢」而不買了! 但在此同時,法國一樣強硬!向來是歐洲文化價值中最為「自負」的法國,除了以前的席哈克與經貿界對於中國市場的態度較軟之外,絕大多數的法國官員與民眾,其實是不太「鳥」中國政府與民間的反應的。 中法的關係,從政治摩擦,正在陸續延伸到文化摩擦;至今未見雙方政府有緩頰的作為。而這次因為獸首拍賣造成的文化摩擦之中,還夾雜著「深層的歷史情仇」,將會讓整個中法國際情勢變得更為複雜。 從中國民間到政府,一氣之下都「不付錢」了! 我特別有興趣的,是這個「不付錢」的複雜文化心態,由於夾雜著某種政府尊嚴與民間情緒,接下來某方面而言,會不會在這個空前且獨特的國際政經情勢中,變成中國的一種全新的「國際政治手段」? 眾所皆知,所謂政治呼籲或外交抗議,都是一種立場價值的表態;往往是台面上義正辭嚴、毫不留情,台面下卻是把酒言歡、拉攏感情的。 但一旦涉及國際間「金錢對價」的實質往來狀態,任何一方「不付錢」可不是請吃兩碗飯、道個歉這般簡單,甚至足以引發雙方關係的玉石俱焚。 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經濟體,全世界此刻金融海嘯的餘波不斷,大半指望靠中國大陸的經濟與外匯存底,導入全球金融黑洞中幫忙填補或支撐,比如買美國國債。 至於歐盟各國,此刻面臨的經濟困境同樣十分嚴峻,特別是東歐,堪稱完全瀕臨崩潰邊緣。這使得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即使不靠中國政府的直接金援,也仍然必須仰仗中國市場作為「經濟復甦跳板」的必然。 更何況,中國在全球貨幣的避險與戰略上,只要多一點偏重歐元,就足以制衡美元與美國。基本上,歐盟國家沒道理不買帳! 於是,有趣且令人好奇的來了! 中國政府是否會逐漸從「不付錢」、「不買單」中,開始真正感受到一股「國際經濟實力」的自信與甜頭? 給錢,是「大國對小國」的法則,但「大國對大國」,怎麼給來給去呢? 友好禮遇,是政治外交的表象與常態,文化往來,則是民間交流的握手與保溫。然而,一旦要展現實力,除了傳統軍事武力的層面秀秀胳膊,這白花花「鈔票」是否也可擲地有聲呢? 作為一個當今強國的象徵,中國除了每回宣稱擁有雄厚的歷史文化之外,是否能在過去一向被视为「國土大,但勢力薄」的國際現實中,終於展現出擁有同樣雄厚「喊水成冰」的經濟實力?這可能是中國政府從四九年至今,頭一回的遭遇與體會呢! 獸首拍賣中,「掛了牌、喊了價」,如今堅持不付錢還能理直氣壯,蔡姓商人究竟是因為好意或者強出鋒頭,勢必「支持與批評」兩方聲浪同樣洶湧。 不過說實在的!現在全世界無論各種產業,都正在流行「不付錢」!或者找理由拖延呢!如何能夠「不付錢」、延長付款日、分期再分期,而還繼續營運,確實是金融海嘯之後全球景氣冷縮下的經營手法超級大熱門! 因此坦白說,不付錢此刻非但在國際上不「囧」,還很「夯」呢! 只不過,這次的拍賣風波的不付錢,堪稱中國味兒十足,並且是公開挑釁: 「我勸你,甚至告你,既然都沒用!那就瞧瞧我誆你、不付錢、教訓你,看你能怎樣!」 至於在獸首風波的記者會上,蔡姓商人自己強調是「個人行為」就草草離去。至於中國政府對於空巴訂單的最後態度,也並沒斷然說死。 因此,不付錢,究竟是理直氣壯?還是惡形惡狀? 究竟是逆於國際正義?還是符合國際現實?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看樣子,這起拍賣風波中的「不付錢」,也同樣點破了某些中國文化的深層性格,乃至投現到此刻,成為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現實中的一種新角度,甚至一股新力量了呢!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