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紐約的「小印度」
2010/06/19 03:45:57瀏覽3797|回應1|推薦60

紐約的「小印度」

      紐約是多族裔的沙拉盤,各族裔文化混合在一起,成了新的紐約文化。在紐約這個沙拉盤裡,我們還是可以逐一地找到它的各族裔群居或活動的區塊,在那些區塊,人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該族裔的文化和生活特色。

      物以類聚,亞裔的「阿慶」當然對亞裔的區塊特別感到興趣和親切。最常去的,當然是那「曼哈頓」的中國城和「法拉盛」的中國城。相信不,對緊鄰著「曼哈頓」中國城的「小義大利」 (Little Italy),只有在當親友們的紐約響導時,才會想到它的存在。

      除了那兩個中國域外,位於帝國大廈鄰近的「韓國街」 (Korean Way) 和東村 (East Village) 有著眾多日本居酒屋的「聖馬可街道」,也是會誏「阿慶」感到賓至如歸的地方。當然,在紐約什麼地段可以吃到到地的越南菜,泰國餐,還是印度咖哩食物,也可也為朋友們介詔一番。

      發現「傑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  的小印度 (Little India) ,完全是出於意外。通常,去「法拉盛」吃飯或購物,「阿慶」常乘坐的「R路地鐵」得在「傑克森高地」的「羅斯福站」換乘地面上的「7路地鐵」。有一次,「阿慶」看到地鐵站附近有個中文招牌,上面寫的是「新中國城超市」,心中想著,如果能在這個超市買東方食物的話,皆不是更方便?至少可以省略在「法拉盛」時,左一袋右一袋地在人群中擠到地鐵站的難民形象。

      一個比較清閒的下午,「阿慶」決心到「羅斯福站」附近走走。出了站在幾條叉路中選擇比較熱鬧的走去,沒想到誤打誤闖的進入了那有名的「小印度」。「阿慶」曾五次去過印度,許多印度地區的風土人情記憶尤新,走在「小印度」,好像再度置身印度。回到住所,上電腦找了些資料,再去那個區塊体驗和照相,希望能在當地留下時光足跡。

      紐約皇后區的「傑克森高地」是忙碌而相當安全的地區。在那個區塊,超過一半的居民是不同族裔的移民,尤其是南美的哥倫比亞裔,來自其他地區的西班牙裔,和南亞裔。在南亞裔中以印度裔居多。

      「小印度」是指皇后區以第35大道和第74街為中心點的一帶地區。紐約的印度人,孟加拉人和巴期斯坦人都把它當做自已的家鄉,也是他們採購和美食的天堂。「小印度」地區的第74街有個官方的印度街名,叫做 “ Kalpana Chawla Way”

      「傑克森高地」「羅斯福站」的交通極為方便,有五條地鐵線經過。由曼哈頓中城出發的地鐵只要二十分鐘就到站,所以它是值得觀光客考慮的地方。

      「小印度」街道兩旁有不少以印度菜為主的餐館,但是它也有其他南亞地區的餐館,如西藏,阿富汗等平常不會想到的地方料理。星羅棋佈的家庭式雜貨店和頗具規模的市場及商場在同一地區和平共存著,當然,它們所販賣的產品特色是以南亞產品為主。唱碟店中播放著印度的流行歌曲,而門口的電視屏慕上則播放著印度「寶來塢」 (Bollywood) 的歌舞電影。在這個地區也有珠寶店,旅行社,銀行,服裝店,簾價商品店等等,可說應有盡有。聞著餐館門口飄出的咖哩味,看著穿著美麗印度裝的婦女,好像置身「孟賣」的街頭。

      街道上眾多的攤販是紐約的特色之一。餐館不遠的地方會有在紐約到處都可以看到的中東燒烤販賣車,飄出來的氣味不比印度館來的差。小攤上的印度CD DVD價格,或許只有鄰近唱碟店的五到十分之一,當然,類別和品質區分了他們。可敬的是,他們之間那種和平共處的和協,是許多地方看不到的。

      「阿慶」吃過不少的印度食物,只能說它具有特色。奇妙的是,平常對羊肉敬而遠之的「阿慶」卻可以接受印度的咖哩羊肉,或許是印度的特殊烹調枝術吧。在印度,餐館設施一流,只是看到同棹的一些印度朋友用五指當筷子刀叉,有點好奇。至今,閉上眼,「阿慶」還可以看到那紅色的酸乳酪烤雞(Tandoori  chicken),像似豆腐的羊乳酪,聞到那南亞圓盤狀烤餅 (Naan) 和咖哩羊肉的芳香,說真的,既使這樣,倘若有中華料理可以選擇的話,「阿慶」還是會以中餐為優先的。

      相信不?「阿慶」的中國胃基因並沒有傳給後代。久居在大城市的三個孩子,如果排除老爸因素,誏他們選擇中餐館或是印度餐館的話,那答案一定是一邊倒的印度菜。或許,由於印度人把烹調當作藝術,代代相傳,因而有了他們吸引人的特色。

      「小印度」有印度電影院,那是其他亞裔區塊所沒有的。在異鄉能常常看到故鄉的電影,那是何等的幸福!這好像我們看故鄉的連續劇一樣,既使劇情再不合理,聽聽鄉音也對思鄉病的治療,不無小補。

      印度裔和華裔一樣,重視教育和家庭關系。由於語文上的优勢,印度學生在學習上比中國學生順利一些。今天,印度裔的醫生和科學家不比華裔的來的少,印度的文化是值得尊重的。另外讓「阿慶」佩服的是他們的苦幹和合作精神。如果您在美國開車旅遊,沿途所住的旅館,極大可能是印度人開的。那來那麼多資本開旅館呢?大家合作嘛!至於老中呢?單打獨鬥自善其身的居多。

      印度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飛去印度感受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您下次到紐約觀光的話,不妨花一個下午,到「小印度」逛逛,「阿慶」確信,您會像他的一些朋友那樣,說聲「值得」。

 

===

2011/01/12 17:34 刪除回覆
Dear 阿慶哥(poultrychen)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紐約的「小印度」」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天氣|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ultrychen&aid=4142992

 回應文章

葉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真是多元文化的國家
2010/07/31 21:55
各國在美國都有一條街,只是唐人街還是舊舊亂亂,在多倫多看到的唐人街也很髒亂,身中國人滿不好意思的。
阿慶哥(poultrychen) 於 2010-08-01 04:49 回覆:
教育和財力程度有點關連吧。住在好社區的華人比較注意環境的和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