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4 16:02:25瀏覽458|回應0|推薦2 | |
在十來年前,還是PC的時代,那時候筆電算是新玩意,被當作是比桌機更有前景的一個商品,同樣的硬體規格的水平,佔空間小可以機動攜帶的筆電,價格比桌機貴上許多。自由的移動性是有價值的,兩者的市場佔有率,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呈現此消彼長的走向,甚至後來還有人乾脆用大螢幕的筆電直接取代家庭用的桌機。筆電在台灣甚至成了一個獨立的產業了。 不過現在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的勢頭,似乎又有重現當年筆電對決桌機的感覺了不是?就以平板來說,現在的平板之於筆電,與當年的筆電之於桌機,是何等的相似呢?當年大家都把筆電當作是比較新穎的產品,而桌機則是傳統的舊產品,新穎的商品可以享受溢價,傳統產品則是在價格競爭之下慢慢的被淘汰,都是這樣的吧?當然這當中仍存在一些差異,筆電和桌機的競爭,同樣是電腦,也同樣的作業系統甚至硬體規格,兩者的相互替代性高,而平板和筆電則是有著觸控與鍵盤滑鼠操作的差異,目前為止作業系統也不一樣,相互替代性較低。不過雖然如此,但趨勢似乎還是相近的。 哦,這是以產品對產品的競爭角度來思考。或許這是當下的趨勢,或許這個趨勢有道理與可能性,但這個趨勢僅僅在於當下以產品對產品角度的競爭的思考模式之下,才能成立的。事實上這些產品都是人為的認定,拋開對既定產品分類的人為定義,改以使用者的需求滿足作為切入的角度,其實這個局是完全不同的。 電腦是用來做什麼的?玩遊戲的視聽娛樂,社交,各種便利資訊的取得,文書處理,連接與控制其他用途的硬體,配合管理的商業上的應用。怎麼分類隨個人喜好。除了功能面的需求,可能還有情感面的需求,諸如這個裝置看起來酷炫,或是這設備有考慮殘障人士的特別需要的人道議題等。只要需求本身滿足,甚至超過想像的被滿足,坦白說,是桌機還是筆電還是平板還是智慧手機,並不是那麼重要。想在現在的平板電腦上飛快的打字?直接弄個實體外接鍵盤似乎比較實在一點吧。喔,那如果可以直接用無線外接的方式接上螢幕,鍵盤與滑鼠,那筆電或是桌機的那個盒子,直接用台平板電腦或智慧手機取代似乎也是可能的吧?電腦其實也就是計算能力,儲存能力與連接控制其他裝置的能力,這三樣罷了,在無線網路普及的前提之下,雲端計算與雲端儲存的可能性,其實大幅降低了個別設備的必要性,而連接控制其他裝置的能力,又屬於軟硬體整合應用的範疇,主要是用軟體去整合硬體,所以這些產品本身倒是沒有絕對的存在必要性。最理想的行動電腦是啥?如果沒有技術限制的話,傻蛋最期待的是那種可以直接和人腦連接,可以直接以意識操作,只需要像個戒指般的配戴著,永遠不必充電,想看畫面可以直接投影,也可以操縱各種外部裝置,只要權限夠,天地盡為我所用。這似乎是YY小說的情節了不是?但,除了目前可能缺乏商業上的現實性之外,這些其實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科幻想像,用人類登陸月球的那種精神的話,搞不好不用半個世紀就能達成的。 與現在現實的差距呢?坦白說,現在的科技業,至少就軟體而言,實在是充斥太多沒有用的東西在裡面,成本很高,效率很差,而軟體的品質,也是有問題。技術的發展本身就是問題。許多技術本身,是為了技術的感覺而創造出來,是因應現實的妥協與這個產業工作者的人性建立發展起來的,如果目標是用最有效率的方法滿足實際的最終需求,有些技術本身的存在就是個疑問。軟體就是越來越慢,越來越難用,臭蟲多,Lag是正常的,即使只是做很簡單的事情也一樣。網頁相關技術的蓬勃發展到底是不是一個誤區,恐怕要很久以後才能知道了,不過這個技術對於現在找飯碗來的人說,那是非常有市場需求的。軟硬體都是一樣的,常常為了個人的喜好,就加入了許多其實沒必要的東西進來,更重要的是財務上的短視考量,更加重了這種趨勢。管它實際的需求是什麼,先弄個看起來能唬人的東西出來先。管它實際的需求是什麼,只要能賺到錢就好,做垃圾也不關自己的事。管它實際的需求是什麼,如果多做垃圾能讓自己賺更多錢,就沒有少做垃圾的理由。這種無效率有很大的放大效果,好比某個領導人喜歡游泳,就有人為了拍馬屁蓋了些根本不切實際的游泳池是一樣的,和我們現在人一般日常生活相當親近的微軟視窗作業系統,現在那個轉轉轉的功夫也已經出神入化了,到底在慢些什麼?反正有資訊安全之類的大旗可以當藉口,轉轉轉到底做了哪些沒有必要的事情,沒人曉得。難用的東西到處都是,特別是這個年代,不是嗎? 其實比較理想的資訊時代,是化整為零,讓各種資源可以彈性組合使用,而不是大量製造資訊商品,再不斷高頻率出新版的產品汰換,製造大量資訊垃圾的的下的趨勢。沒辦法,為了讓經濟保持成長,為了創造工作機會,只好這樣搞,或許是這個理由吧。但,真的非得如此不行嗎?這些都是人間的遊戲規則,都是人自己創造出來束縛自己的枷鎖罷了,本質上都是自找的。物競天擇的法則是不可逆的,擁抱低效率的模式,並牢守此一囚犯困局,只是為自己的毀滅提供豐富的養分而已。 傻蛋個人的想像,在那不知道多遙遠的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專屬個人的應用程式,或許可以叫做數位小分身吧。這是一個需要被打造,可以升級改造的軟體,而且這軟體並不需要搭配硬體銷售,也不是屬於某個企業開發的單純產品,而是組合出來的純粹個人化的東西。要什麼?自己去找,自己去整合到自己的數位小分身,甚至,可能連工作都是數位小分身幫自己搞定的,兩者甚至密不可分,猶如一體,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絕大部分取決於數位小分身的整體表現。只有軟體什麼也做不了,還是需要很多硬體來充分發揮這些數位小分身的能耐,那,硬體應該是怎樣的發展模式?大量生產,創造品牌的推銷模式可能不再適用。或許是讓每個硬體的用途化整為零,並且容易被整合與組用, 方能發揮最大的效率。甚至硬體不見得需要絕對的所有權,只要支付代價就能被使用,硬體可以不必帶著走,而是以使用付費的方式建立另類的經濟模式,在這種環境下,被使用是最大的價值,讓資源容易被使用,本身就是競爭的絕對道理。 不過也都是想像罷了,更大的可能性或許還是被金權支配的消費主義,所繼續下去的以浪費為結果的3C產品間的傳統的競爭吧?不過這些產業的宿命,就是一旦被打入過時的分類,就會很痛苦,漫長的痛苦,這樣而已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