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特拉斯聳聳肩讀書心得
2013/04/21 23:49:51瀏覽950|回應0|推薦6

這實在是很特別的小說。分三部,讀第一部時,覺得挺不錯的,就像一般的小說那樣,節奏輕快,整體感覺很不差。讀第二部時,對於作者認為的邪惡的過度刻意描寫,讀起來就有點噁心,有點像那種鄉土劇裡面,壞人實在有夠壞,而且還占盡便宜那種噁心味道,雖然還是有些內容還算新鮮,但不如第一部好看。第三部呢?這是相當糟糕的一部,差不多的那種邏輯可以不分段落連續好幾頁,特別是高爾特的那篇演說,傻蛋想大概除了那種價值觀百分之百認同的人以外,很難有人看了那又臭又長而且相對前後文來說明顯缺乏新意的演講台詞而不會覺得枯燥難耐吧。真的是每下愈況呢。說實在的,這本書描述的一種正義和一種邪惡,實在是在第一部也就寫得差不多了,再後面的劇情實在編得相當枯燥,沒有什麼新想法,就好看的小說這個角度,這實在是糟糕至極的作品呢。

但是,以小說本身來說或許不是很優秀的好看故事,但是這個小說的內容卻對政治的腐敗有相當的警示。怎麼都是一群不敢做決策,不敢擔責任的人,找個能把事情做到好的人很困難,嗯,公務員的心態就是避免承擔責任,實際上就是幹不成什麼像樣的事,只能裝裝表面功夫而已,結果就是經營不善,績效低落,然後就是搞政治,自己不能生產創造,但可以偷竊或掠奪別人努力的成果,戴著偽善的面具,滿肚子都是想占便宜的壞水。主角的哥哥詹姆斯就是其中的代表,這個人傻蛋是最討厭的了,相當的醜陋,而且對別人,對社會來說,實在是大害蟲一隻。講究公平,講究正義,講究友愛與人道關懷,但,對經營的本身卻是低能,面對競爭靠的是不公平的政治鬥爭手段搞壟斷,靠關係與謊言來為自己牟利,偏偏又指責那些被自己剝削的企業家愛錢並以此鬥爭之,這樣的人實在是糟糕至極吧?就故事裡面,這樣的一群腐敗靠關係的菁英貴族會破壞生產與創造,毀滅人類積極生產創造的動力,把一切他人生產創造的成果掠奪到手,只有破壞的本領,是讓人很討厭的。然而,就看看咱們現在台灣社會吧,這類人隱藏在各個階層裡頭,要找那種一肚子壞水與詭計,但是戴著偽善的面具說些冠冕堂皇的話的那種只會拉屎不會做事的優秀人才,喔,那好像在台灣社會算得上成功人士呢!就好比我們的總統,他的詹姆斯指數有多高呢,也是很有趣但很難笑的一件事吧。姑且不論作者那種有點變形的傻蛋也不覺得全對的偏執菁英主義有多少缺陷,官僚腐敗的思考習慣,對於要把事情做好來說,確實是有著驚人的破壞效果的。當認真做事的人的待遇不如那些拍馬屁搞關係的人,當有實際績效的人的權力與地位不如那些搞陰謀陷害的人,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樣的組織就是毀了,只是早死晚死的時間問題罷了,只是能撐到幾時的問題而已。這個小說成書的年代正是美蘇冷戰的初期,而作者是從蘇聯逃出來的,她痛恨蘇聯搞革命的那群人的那種偽善與官僚,或許,社會主義實驗的失敗是一開始就注定的吧,畢竟是由一群政治上極度腐敗的人所主導的政府,是被惡劣偽善的文化所把持的權力核心,蘇聯失敗於經濟崩潰,未必是社會主義的理想完全不合人性而不可行,而只不過是權力核心的菁英素質太差的關係吧。這個小說的目的或許就是反對共產主義,反對計畫管制的經濟制度吧,不過傻蛋猜,這本書在台灣戒嚴時期搞不好也是禁書,因為描述專治腐敗的情節生動,只怕也順便罵到當年的台灣政府啦。不過呢,作者的立場似乎反而又成為另一種極端的意識形態,反而不妥。

作者對於反對思考,高喊著空虛的道德,要人犧牲小我成全整體的價值觀的批判,對現在的台灣倒是相當的適用。好比現在台灣的流行鄉土劇,內容多半都是些壞人很壞,好人很犧牲很愚蠢,崇尚迷信,陰謀詭計滿肚子壞水的人都是運氣太差才遭到報應,而那種犧牲自己守本分的好人都是因為編劇最後得向觀眾交代而有明顯非常態的機運而不致太過悲劇,這樣的社會教育是傾向毀滅理性與善良,而鼓勵偽善與鬥爭的。這種人一多,或者聰明有資質的人都成為這類的人的話,整體的生產力提升自然會趨近於零,經濟實質上只能持續衰退而已,道理很簡單,當沒人關心怎麼把事情做好的時候,事情自然要出包惹麻煩的,結果就是,要找個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會變得相當困難,每件事都有太多複雜的關係要考慮,簡單的任務變得非常困難,困難的任務則只能是一堆失敗的理由與藉口。理性的思考是最基本的要求,不會理性思考的人基本上唯一會的本領就是討好掌權者而已,造成的就是結構性的腐化與無能而已。不是數學科學的國際比賽能得名就能叫做理性,把會唸書考試就當作有能力的這種填鴨態度,本身反而是傾向反理性的。

另外一個則是對人的權利的爭論。作者認為人應該要發揮自己對他人的價值,透過市場機制去賺到自己生存所必須,而不是透過政治的主張認為人生而有權利獲得良好的生活條件。這會有點爭議吧,畢竟現在的國際趨勢,工作權似乎有點脫離了市場機制的領域,而往政治領域跑去了。失業問題會造成政治與經濟的問題,更是一個政府合法性的基礎,政府有義務讓人民得到工作。但這不對,這樣的本質上也是一種掠奪。我有工作的權利,我有賺到讓我過好日子的薪水的權利,至於別人需不需要我的工作能力,那不是我的責任。這樣的價值觀,相當於是說,反正我就是只做我以前或現在正在做的那樣的事,反正我就是應該能賺到錢,能夠享受我想要的物質生活,即使我對社會的貢獻只是製造麻煩與混亂或是製造一些根本沒人要的垃圾也一樣。嗯,如果做一些沒人要的垃圾也能換到自己實際需要的物質享受,那,自己又何必認真工作?當價值的交換被政治所扭曲,而產生了口號上公平的實際不公平,結果自然會是,大家搶破頭要去做一些其實沒有實際需求與必要性的工作,用力的佔社會的便宜,到最後就是變成物資短缺建設敗壞的文明末日之象。其實蘇聯的崩壞就是最好的借鏡了,沒人要的東西沒人關心其品質,所以可以偷懶,不必用心,沒有麻煩,但卻能換到錢,換到食物與各種享受,這就是一種不公平,並且會讓那些生產必須物資的人心理不平衡而怠工甚至罷工的嚴重問題,所以,當一個政府把工作權當成政治操作在惡搞的時候,當政府運用公權力破壞真正的公平正義的時候,當壞人佔便宜老實人被剝削的時候,這樣的社會必然像前蘇聯一般逐步走向崩壞,這也是很自然的道理。那種用生活費用的需求面推算應得的基本工資的社會改革者,或許正不自覺的在打著公平的名義製造不公平呢。有錢人有錢到什麼財務自由的地步,只要錢滾錢就能過很爽的生活,不必工作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的經濟結構自然是不公平而需要改革的,而窮人怎麼努力賺錢也買不起房子,無法累積財富,這當然也是一種不公平。那麼,問題會變成,有兩種立場的人,各自爭論著怎樣才算公平,各自想把大義的名號納入旗下,然後呢?說穿了,其實也還是利益的鬥爭而已,目的不是公平,而是自己的利益,公平只是口號與被利用的道具而已,而利益的鬥爭的目的就是製造有利於自己的不公平,所以,陷入爭論的這種公平名義的競爭,本身就是一種腐敗。公平本身是極為要緊的事物,但,這個名號很容易吸引辯論與爭執,反而因此偏離了本質。其實不要管誰才是公平正義,只要關注在,這個制度是否保護那些努力生產他人需要的事物的人的利益,是否所有人都被鼓勵生產創造他人所需,而占便宜與掠奪他人的成果這種造成內耗的浪費是否受到懲罰與抑制,是否整體的滿足能夠被最大化,而浪費被最小化。這是一個不容易說明的抽象概念,赤裸裸的自由開放而允許壟斷的商業競爭,也會產生腐敗與浪費,鼓勵優勢者鼓吹保守懲罰進步,讓自己安逸的保衛自身的權勢地位,即使是打著自由交換的名義,同樣會傷害價值的創造。作者的那種接近教條的自由市場意識形態,過度低估了人鞏固權力與貪圖安逸的天性,而那種極端的菁英主義對於許多其實有機會過更好生活的人來說,也同樣是一種不公平的掠奪。但那種消費者至上,勞工至上的意識形態,對鼓勵生產創造同樣是嚴重的傷害。如果目標不放在追求眾人想要的成果,而在於誰對誰錯,那麼,怎麼爭也不可能會對吧?

這部小說極力抨擊那種打著愛與正義的追求公平的偽善政治,極力想要推廣自由經濟與理性的客觀主義,但整個讀完沉澱後的感覺是,公平正義實在是非常之要緊啊,一個社會是向上還是向下,其實根本就是流行價值觀決定的,公平正義的品質好壞,對於獎勵經濟與文明的成長茁壯效果的好壞,那才是最重要的公平正義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752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