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野火集的感想
2010/05/04 01:03:29瀏覽2356|回應0|推薦0

最近幾天在讀一本舊書。野火集,龍應台二十多年前寫的書。分好多天讀完的,讀後的感想,很微妙。

剛剛開始,讀到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以及幼稚園大學生那幾篇,感覺呢,說得很好呀。在戒嚴時期,能勇敢的寫這種政府高層不喜歡看的,這樣揭自己瘡疤,認真面對我們社會缺陷的文字,這種氣度實在是可比革命的先烈啊,雖然龍應台女士活得好好的就是了。

讀到痛罵到處都是口號與標語的那篇文章時,我才想到,原來咱們社會裡頭充斥的那些沒意義的口號,是威權時代心態扭曲造成的啊,威權早已不在,戒嚴也早就解除了,不過狗屁的口號化為各種形式的遺毒仍然繼續為害社會,人民對高壓統治的自然反應,能讓人聽口號如無物,聽到就覺得煩,哪裡還會去思考那些字句到底是什麼意思。怕事,又傾向拍馬屁求自保,這是在那個時空背景下,智力正常的人很理性的選擇,如果按照經濟學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那種原則來判斷,一切都很合理的,甚至可以說,我們社會有理盲與不科學的思考習慣,也是很自然的結果,沒什麼好奇怪的。

乍讀此書,剛開始有一點點相見恨晚的感覺。不過,過幾天後,這種感覺很微妙的改變了。同樣的觀點,一直重複,也就是陳腔爛調罷了,而且,隨著閱讀的推進,慢慢的也能掌握到作者寫這本書時,抱持的心態與她想傳遞的價值觀。坦白說,抗拒威權固然可敬,不過我不是很喜歡作者傳遞的那種,有點西方文化優越感的調調。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觀,為自己的價值觀做宣傳,甚至努力想影響別人接受自己的信仰,這都是個人的自由,這沒什麼好議論的,也沒有好壞或對錯的問題。但是,野火集的文章,固然有些見地,但是這些價值判斷背後的依據,似乎也只有那一套作者心目中國際社會的理想體系在支撐著。只有理想的形象,沒有說為什麼那樣是理想的,這還是一種填鴉的感覺吧?

其實,求學過程中,總覺得老師那一輩有一些價值判斷,就是帶有野火集的那種味道。小時候可能會覺得那好像是很了不起的境界,現在就一點也沒有這種感覺了。仔細想想,那好像只是一種一窩蜂的流行而已,很多人從跟從一窩蜂的流行中,得到了自信,肯定了自我的價值,就這點來看,也不宜全盤否定這種流行。不過,在潮流中,會去思考的,只怕又是少數了。

這讓我聯想到橘子蘋果經濟學裡頭,瓦解三K黨的故事。三K黨的崛起以及瓦解,似乎都是建立在一種流行的上頭。利用故做神秘的組織與儀式,來遂行其實也稱不上光榮的種族歧視,組織規模狀大到甚至可以賺錢,三K黨也就是一種風潮罷了,風頭正盛之時美國政府也不敢與之為敵。而最後呢,三K黨就被兒戲給打敗了,其實本質上,流行不也就是兒戲嗎?觀察流行趨勢,是一項很有用的能力,可以製造流行的話,那價值又更是另一個檔次了,但是,有誰認真想過,這流行到底是在瘋什麼呢?

其實,讀野火集,最後得到的收穫是,它補上了我小時候那個社會的歷史,的另一層認識。在很小的時候印象中除了父母長輩會說,小孩子不要談政治之外,當時年紀小,基本上什麼也不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原來經歷過那樣的階段,這似乎和近年來的中國,極為相近。毒奶粉,黑心食物,環境汙染,原來台灣也曾經實實在在的走過那麼一遭啊,這種事,歷史課本肯定是不打算寫進去的,但是,要以古推今,需要的,不是那種增加民族自信用的歷史,只有真實的歷史,才能派上用場的。真實的歷史,就躲在這些我們不容易注意的小角落呢!或許這並不重要,但有誰知道下一場流行會不會就埋在這些已經發生過的,不起眼的小地方呢?這天才曉得。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40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