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人都是精神病患-談談心靈地圖
2010/03/03 18:18:52瀏覽2313|回應0|推薦0

每個人都是精神病患。那些意識到自己很有可能有這方面疾病的人,通常不是真正需要治療的人,認為自己絕不可能是精神病患的傢伙,則較可能是那些病得很嚴重的可疑對象。這是傻蛋讀完心靈地圖(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書之後得到的結論。這本同樣是整理時翻到的書,大概是近期傻蛋很少慢慢的細心的花上好幾天從頭到尾讀完的書了。此書原著初版的時候,傻蛋還沒出生呢,算是年代相當久遠的書了吧,之前總覺得心靈地圖似乎是一個專有名詞,就像那第二十二條軍規一樣,沒見到此書前,我就對其感到好奇了,偶然翻到,經過仔細閱讀,這果然是值得一讀的好書呢!這書似乎有更新版本的心靈地圖二,上Google查到的都是那本新書的介紹或心得分享,但是看看別人對新作的心得介紹,似乎和原來版本的內容沒啥差別,新作內容如何就留到傻蛋有那個興致逛書店,又剛好看到它的時候再去了解啦(有效率的作法是去線上書店購買,但傻蛋個人興趣的非專業閱讀是隨興的,逛書店還是很有趣啦),在此就以傻蛋自己的角度把這本書的重要觀念拿出來談談吧。

紀律是第一部的主題。人生就是要面對困難來得到成長的,而面對困難,解決問題所要依靠的,是完整的紀律。必須克制自己逞一時之快的衝動,能自主掌握調整苦樂先後順序的能力,人才能獲得成長。精神疾病區分為兩類,一類是神經官能症,另一類是人格失調。前者是把過多不應歸因於自己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而造成痛苦,後者是把所有自己的責任都推到外頭而產生的麻煩,要治癒這兩類的精神疾病,病患的心靈必須獲得成長才行。是的,只有對承擔責任的態度保持在最平衡狀態之下,人財部會受到心理疾病的侵擾,而得以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這個恰到好處的平衡自然不是那麼容易維持的,所以說人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精神病患,此書的作者自己也不例外。要克制自己逃避責任,逃避問題,進而逃避現實,則必須要勇敢面對自我,作自己的主人,忠於真相而非自己的幻想,勇於面對自己心靈地圖之中已經過時的部分,將其翻新,以讓自己成長。這意謂著要放棄部分的自我,才能算遵守紀律,認清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才能做出真正的選擇,而不是被感官本能操縱,又一次一次的後悔。自我要得到成長,就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涵容(無我)境界,確認自我後又能放下自我,才能算得上是有一個成熟的心靈。

紀律,其實就是說,要獲得就要付出代價,不能認清這個現實的人將永遠長不大,即使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成熟,知書達禮也一樣。認清自我,肯定自我,自己做選擇,自己承擔自己選擇帶來的責任,這是很簡單,卻不容易做到的道理。大多數的父母,本身的心靈成熟度有限,但卻為了保持身為父母的權威而把自私當成愛,在愛他們的子女,結果使得其子女心靈萎縮到甚至需要求醫的處境,這些不能承認有錯的權威,似乎是精神科醫生最佳的財源呢?台灣社會普遍不知紀律是何物吧?或許台灣的文化裡頭根本不存在紀律這回事,只有乖乖聽話這個相近,但意涵全然不同的概念在吧。傻蛋大學時讀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雜書,深深覺得紀律實在是提升競爭力上一個很基本的前提,但記得當兵時和一個同梯的這樣說"我覺得合理的紀律還是很重要的",只見對方一副嗤之以鼻的姿態,高調的說"你太天真了,你根本不了解這個社會的規則",服從守紀律對許多人來說是可恥的笨行為,只有外力強壓不得不服從時才應該守規矩。我想這樣的人恐怕要把厚黑學學得更精通十倍之後,才有機會體會到紀律真正的意義吧?這種態度,可是奴隸性格呢,當然這話我並沒有和他爭論,反正當時的他大概也不會懂的。缺乏紀律,或許本身就是一種偏向人格失調的精神疾病的象徵吧,效果大概是,諸事不順心,覺得這個世界太對不起自己,自己的運氣怎麼會這麼差,諸如此類的感覺吧。說實在的,像這類心理不健康的人會運氣好,那才有鬼,大多數的不幸是自己的態度招來的啊!

促進人心靈成長的原動力,是愛,這是第二部的主題。愛不是指情慾之愛,不是指世界上會有一個和自己天造地設的那一個人的浪漫之愛,而是指真愛。真愛就作者的定義是,一種滋養自己的心靈,並且期望他人的心靈也能獲得成長的一種力量。父母把子女視為自己的延伸,自己的工具,不重視子女自我意識的培養,甚至害怕子女自我意識的不受控制,這種行為是自私,而不是愛。將伴侶當成是自己的所有物,或是與伴侶保持緊密的依賴與被依賴關係,害怕對方會離自己太遠,而緊緊抓住不放的,是依賴,也不是真愛。唯有一心為對方著想,試圖讓對方的心靈也能得以成長,這種感覺,才是真愛。愛就是提升自我心靈的動力,讓自己打破自我疆界,更廣泛的瞭解外部的世界,擴展自己的心靈地圖,也一面幫助被愛的人得到心靈上提升的一股原動力。真愛不會有太多的理由和借口,過多的指責,以及自我犧牲,這些都是假的,只是將自我延伸,無意去了解他人,更新擴充自己的心靈地圖,只是害怕改變,給自己一個愛的藉口而已。愛他就要讓他成長,不然這愛就像愛小狗一樣,簡單說大概就是這樣吧。

傻蛋想,即便是現代的台灣,大多數人普遍也是不了解作者所說的這種愛。大家愛來愛去,大多是愛小狗的那種愛居多吧。自由平等博愛,這個博愛的愛是什麼愛?大概就是這種愛了吧?缺乏這種愛,剩下的就只剩自私與虛偽,這正是精神疾病滋養的溫床呢!當大量精神病態的人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那不成為這種人,反而會被當成怪人或瘋子吧?其實儒家的忠恕與君臣之道,背後也是隱含著這種愛的涵意在內,缺乏這種愛,君臣不君臣,父子不父子,兄弟不兄弟,夫婦不夫婦,朋友不朋友,也是可想而知的了。因為名詞已及中國人害羞(?)的天性,這種愛似乎不是很流行啊?愛是作者的角度,傻蛋我可能會用善這個字來取代這種感覺,不然當個好人就被當成博愛之人,耶,這個誤解似乎就大囉!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個鼓舞彼此成長的力量,畢竟還是文明要進步所不可或缺的啊,別被什麼中國還是西方文化有別這種觀念所侷限,把愛這個思想當成什麼扭捏的怪物看待,又或抱持什麼台灣傳統宗教和基督教天主教這些洋派宗教勢不相容,把愛當成是洋鬼子的舶來品而不肯去正視它。為他人著想的一份心,這不正是一個值得受人尊重的人,一項很基本的必要條件嗎?否則我們應該要去尊敬那些騙子,那些把他人當工具利用的邪惡之徒?嘿嘿,這個答案對有沒有強烈奴隸性格的人來說,答案似乎會是一個兩極吧。奴隸性格是文明進步避需要淘汰之物,過時了,還是淘汰掉吧!

第三部,是談心靈的宗教。西方的著作,宗教通常就是那個信基督的教為主,即使教派不同信的還是那一組神啦。但此書中的心靈的宗教,卻是任人自我解釋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自我認定的宗教,即便同樣信佛的兩個人,他們的宗教信仰可能還是有很大不同(他們唸的相同但信的不同)。所以說,科學也可以被當成一種宗教,懷疑的宗教。對宗教沒興趣的傻蛋,或許勉強能算得上是這個懷疑教的信徒吧?談這個宗教,是因為許多人的宇宙觀,對生命的看法與其價值之所在,都受到從小被浸淫之宗教所主宰,如果不能擴大個人的心靈能容納的領域,那麼就很難不陷入偏執。這麼說來,宗教無所謂的傻蛋,也是有一個宗教無所謂的宗教信仰啊!世界上還存在太多不可解釋之事物,唯有讓自己格局大些,才能接受更多的真相,探索更深入的真實-不過,讀到頭來傻蛋的宗教觀好像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啊!

第四部,也是最後一部,談的是神恩,也就是奇蹟。作者是相信奇蹟的,認為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能得到神恩之人,唯有相信神恩,主動追尋神恩之人,方能得到神恩,遇見奇蹟。這個論調就對傻蛋沒用了,傻蛋只能信奉那不可知的神秘存在,至於和神有多少關係,恐怕是兩碼子事,除非,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另一群高等生物所創造出來的遊戲-其實我們也可以創造這樣的遊戲,數位虛擬世界,創造可以思考能夠成長進化的模擬世界遊戲,那系統管理者就真的可以是神了。不管神秘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或即使我們人類真的只是被創造出來的一場遊戲也罷,我們能做的事一樣還是活好我們自己而已,不是嗎?所以神恩與奇蹟,傻蛋就沒興趣多提了。其中裡頭有一個議題值得一談,那是說到我們的潛意識。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努力的逃避真相,而我們的潛意識卻清楚的明白對的真理。害怕改變自我,害怕自己過去辛苦建立起來的心靈地圖被發現有錯誤,而固執的不肯去碰觸它,視而不見的真相就被悄悄藏到潛意識去啦!不追求自己心靈的成長,只是一味努力陶避受苦與承擔責任而不願面對真相,心理疾病就會應運而滋長的,用成為精神疾病的病患這種說法或許對台灣人來說不夠明白具體吧,用成為一個骨子中空表面也開始剝落,那徹底無能的廢柴,這樣的說明就明白多了吧?心靈停止成長而枯竭,人就會變成廢柴是也!另外還值得提到的一點是,宇宙的自然力量,火商,是ㄧ種退化與均衡的力量,這也符合人懶的本性。人的心靈成長則是往相反的方向,也就是違背自然的原則在發展的,要對抗懶惰,讓自己心靈得以成長,這就需要愛的力量支持了。話說回來,傻蛋我自己好像挺懶的啊,耶,這又是在說什麼呢?可能是愛還自己不夠?真囧啊!

最後補上紀律訓練的四大重點,抄來的,可能也是這一篇文裡頭最值得讀的一小段吧?不逞一時之快、承擔責任、忠於真相以及保持平衡。紀律值得訓練嗎?心靈應該成長嗎?這是個好問題啊!所以就人人都是精神病患這個主題來看,傻蛋自己也是有病的,不過傻蛋知道自己大概哪裡有病,病的輕重程度如何就是了。那麼,你也有病嗎?嘿嘿嘿!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38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