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樂在溝通
2010/03/01 18:07:14瀏覽585|回應0|推薦0

這是一本書的名稱,九O年代的舊書了,作者是誰,英文的原書名傻蛋也懶得再去翻啦,中文書名記得就叫樂在溝通吧。這算是一本溝通方面的書,因為採用的角度和傻蛋之前很喜歡的卡內基方式不一樣,還頗有意思的,所以就提出來談談啦。

這本書用了三分法,將人的性格和態度分為三類。退縮,侵略,積極。

退縮性格是,缺乏自信,任人擺佈,不敢面對挑戰,從而導致消極與被動。不消說,這樣的人格在溝通上是會遇到問題,過度自我壓抑,不但自己不快樂,對他人也沒啥幫助。競賽尚未開始,便自認輸家,害怕挑戰,就掌握不到機會。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人在種種情況下,多少偶爾會讓這個性格抬頭,給他得過且過一番。缺乏勇氣,人很容易退縮逃避。

侵略性格是,過度在意與人比較,以及輸贏的計較上面,作風強勢不顧他人感受。這樣的人格通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優秀有能力,但是持這樣態度的人常常很難獲得較大的成功,溝通對這類型的人似乎沒有太大意義,他們只想著如何在一場辯論之中佔得上風,壓倒對手,勝過對手是一切,對方的感受則毫不重要。優秀?有能力?被侵略的一方如果沒有勇敢反擊的勇氣,通常也會消極的不合作,這類型的人或許在不知情的外人面前能得到表面的光彩,表面之下則會製造更多難以處理的問題出來。這種性格,即使能力優秀,通常也是雖勝猶敗。條件較優秀,又缺乏節制,人很容易淪於侵略成性。

積極(在此書中的積極的意義和我們一般常識的積極稍有不同)的性格,是作者認為最理想的一種態度,你可以把任何有效溝通的態度都歸因於這個積極性格之上。傻蛋既然說這是三分法,也就表示消極與侵略皆非積極態度的的成分,大概就是介於兩者之間卻和兩極毫無交集的感覺吧,似乎唯有誠實理性且富同理心,才能不偏向任一極端。做事情,持積極的態度,大大提高順利成功的可能性,而積極的溝通技巧,也是最有效能的人之必備技能。大概就是這樣。

這個三分法,這個貌似刻意創造出來的溝通理論,或許沒有什麼明確的實證可以證明其有效性,不過就傻蛋自己的經驗看來,這個辦法實用性似乎還不錯。從言談舉止中,可以觀察分析他人,或是自己,在溝通議題的表象之下,到底是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如果發現他人正在退縮,那麼加以肯定與鼓勵,幫助他也是幫助自己,發現對方正在逃避責任時,能導引對方積極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共同的問題。如果沒有觀察出言行舉止背後的含意,只從表象去解釋事情,很有可能,問題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因為當問題的源頭是出在態度上面而不是單純技術性的麻煩,下錯藥當然不會見效的。同樣的,侵略性格的人也會不自覺的做出一些具有破壞性的行為而兀自洋洋得意,侵略性格的主管會培養出退縮性格的部屬,一邊是不在意問題的存在(只要自己贏就好,別人的問題不重要),而另一邊則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的意願(甚至還有製造點小問題報復的動機),在這樣的文化之下,組織的效能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效能的溝通必然不會流於退縮或侵略的兩個極端,這個三分法或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發明,不過說實在話應用起來卻是挺方便的。把這個簡單的方法,當作自己觀察別人,還有自己的一個基本原則,似乎是很有用的。從他人的言談舉止中分析出對方是哪一類的人,對退縮與侵略性格之人自然就會有較為合宜的應對方式,而不會讓情緒主導一切喪失了自我的控制,自己的效能也就跟著提升了。或許更實際的是,當發現自己有退縮或侵略的態度在萌發之時,能自我警醒並修正成更積極的態度,這對個人的幫助,或許更大吧?

記得好像是倫語吧,有一則是說某人個性較被動,於是經常配戴一項道具時時提醒自己要積極一點,而另一個某人性情比較急躁,於是經常配戴另一項道具以提醒自己不可操之過急(傻蛋好讀書不求甚解得下場就是記性很差啦,不過我自己並不在意就是了),其實這個道理好像很接近啊,不過這樣中庸的道理在西方人的眼中,用的是積極這樣的肯定詞彙,嗯,中庸好像本來就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不知道後來是怎麼變質的就是了。

嗯,結論是,如果發現自己有退縮逃避或侵略成性的態度或行為時,不妨樂在溝通一下(書就自己想辦法去找啦),你的潛力大概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掘,可以試想如果改採用積極態度來面對,情況又會如何呢?積極二字,可不是老生常談的陳腔濫調啊,它可確實是有用的喔!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381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