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2/20 00:22:49瀏覽1695|回應1|推薦8 | |
說來真的是懶。 大概過完農曆年就差不多讀完了,只是懶得寫,也好一陣子沒逛書店買新書了。 有點生鏽的感覺。 這個不一樣的中國史,還是值得寫一下心得的。 來補一下吧。
這次就不從後面往前寫了,雖然傻蛋的閱讀順序還是從後面往前看的。 當然也因為懶,所以只寫傻蛋覺得印象深刻的重點。
中國歷史的開始,應該是從商朝開始算。 這是由考古的證據確認的。 這系列的中國通史,就是從這裡開始。 前面花了很大篇幅說了作者與考古學的淵源。 真的是挖死人骨頭。
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址,大約可以推論出中國的夏商周時代。 夏代,應該也是有的,只是,可能不是後世的王朝一代傳一代那樣,夏商周,比較像是地區部落文明的演進,而且可能是同時並存的那樣。 夏人應該是學會了夯土建築的技術,而最早成為了當時中原的部落共主。 也就是老大哥那樣。 而在商人當老大的時候,夏人也疑似還是活躍的部族,只是不再是老大哥而已。 而周人在商人當老大的時候,最初應該是山西南部的部落。 後來才搬到陝西渭河的周原,才慢慢發展壯大,到了商末才成為了西伯。 即使商被周取代之後,商遺民也只是加入了周的武裝殖民,宋國就是商的後裔建立的國家。
相較於夏人掌握建築技術,商人是怎麼崛起的呢? 商人有兩大絕學。 一個是學會馴養大型野生動物,應該是牛馬之類的,也因此,早期商人是會四處移動的,而不是一直定居的。 另一個大絕學就是商人學會了崇拜祖先,學會與祖靈溝通的祭祀占卜儀式。 簡單說就是學會裝神弄鬼啦。 商人對當時的其他部落的態度是,有祖先能和祖先溝通得到祖靈庇佑的,那才是人,否則,就只是野獸。 羌人,和周人合作通婚,後來姓姜的齊國老祖宗,貌似就是因為沒有祖靈祭祀的本事,早期被商人當成是野獸。 對羌人的狩獵,與和其他有祖靈的人方,鬼方等其他部族不一樣的,沒有和祖先溝通本事的部落,就不能算是人那樣。 商人是共主,也就是商人的祖宗祖靈是最厲害的。 甲骨文與青銅器,商代很多技術都是圍繞著和祖宗溝通而存在的。 甲骨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占卜。 商人的君主,商人的國都,基本上就是大祭司,能通靈的,在祖宗的陵墓,進行神秘的儀式那樣,來保持統治的威勢。
商代的統治還分前後期,前期更迷信,後期則比較文明一些,有把羌人當人看的轉變傾向。 商代的權力似乎有隔代,和後繼者周人的昭穆制類似,權力基本上,會有兩個派系,然後世代輪替著。 不是父死子繼的家族,反而是,父親與兒子基本上就不是一個黨的,祖父和孫子是同一派,這樣隔代的派系結構。 兄終弟及,不如說是類似黨派輪替,這樣的結構貌似也是為了部落的凝聚力,透過制度性的派系,分兩派,而政權基本上也在兩派之間輪替。
總之,這些考古出來的推論,還是和我們讀的歷史有不少不同的觀點的。 民初時,原本也以為歷史,司馬遷寫的史記的上古歷史是單純的神話,但甲骨文發現的新證據,商代的君主,史記的譜系順序,竟然和考古的證據是一致的。 所以黃帝蚩尤的歷史,可能也有幾分是事實。 或許有個老祖宗,他的子孫散佈成各個部落四處發展,商人周人都是黃帝的子孫,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中國,在上古時期,基本上,也就是指中原吧,大概就是以河南為中心。 誰掌握了中原就是老大哥。
再來是周人的時代。 周人貌似是意外的打敗商紂王的。 疑,竟然,打贏了? 打贏之後,也不是消滅了商人,只是成為新的老大哥而已。 周人也就發明了天的概念,用天命來取代商人的祖靈鬥法,多了點人文精神。 但大邑商餘威猶存。 周人的大本營還是在渭河,也只是派出一些軍隊去東方監視被打敗的殷商後裔。 周,實際上是管蔡之亂後,周公東征才真正轉型,成為一個朝代的。 而周公東征,或者說周召東征,還有一個召公,是實力派,和周公一起發動東征,第一次東征平定管蔡之亂,並沒有停下來,而是有第二次東征,與接下來的繼續東征,成王康王的時代都還在繼續東征。 周公發明了封建的宗族禮法,建立武裝殖民的制度,東征就是持續的武裝殖民,征伐新地區後,再透過聯姻與封建制度,建立新國家,然後周天子這個老大哥就有更多的小弟那樣。 建一國就是築一座城,把農耕與生產和軍事的技術與制度都傳播開來,人口繁衍了,嫡長子繼承,其他人呢,就打包起來去武裝殖民,去新的地盤建城,打不贏的話就回去烙人,反正後面都是親戚嘛。 周公建立的中國文化的基本,人倫與基本道德觀,都是周公建立的,一直到現代都還有很深的影響。 西周就是持續的武裝殖民,把中國文化由中原往四周擴散。 而西周滅亡,進入東周的春秋戰國,理由是什麼? 真的只是烽火戲諸侯之類的君主失德嗎? 或許理由不是這樣。 因為技術進步,政治穩定,人口繁衍了。 沒有新的地盤可以繼續東征了。 原本國與國之間有很多空地,結果人口繁衍了,很多轉封的大夫,諸侯的次子不能繼承諸侯身分,當個大夫,有小一點的封地也不為過吧? 到了後來,原本小國寡民,但人多了呢,只好往邊荒發展。 空白地都占滿了,想要繼續發展,就只能搶了。 周公的封建設計一開始是很高明的,但是不敵人口爆炸成長。 所以東周的春秋時代就開始打仗,就開始亂了。 這時候周公的封建設計還在運作,打仗,基本上是貴族互打,爭的也常常是名分,搶得也還是老大哥的地位。 春秋五霸或五伯,基本上也就是五個老大哥,基本上也還是講規矩的。 類似西方的中古封建時代,要打別人要有理由,名分不對,今天滅了人家,隔天逃走的後代去周天子那哭哭,然後搬出封建規矩,被老大哥修理,又復國了,也就那樣吧。 周天子管不了,那春秋的霸主就是代周天子當老大哥,但維護的還是封建規矩的。 宋襄公的婦人之仁,不肯在敵人半渡之時攻擊,或許也是這個時代,還是講規矩的,所以才能讓附近的諸侯認他當老大,響應號召一起去修理敵人那樣吧。
春秋時期的關鍵人物是孔子。 孔子雖然崇拜周公,雖然學習周公創造的王官學,但孔子既是封建制度崩壞的受害者,同時也是革命者。 封建時代,知識是掌握在貴族手上,能得到什麼地位,都是照規矩來的。 受教育的權利屬於貴族。 次子沒有爵位可以繼承,於是只剩下受到教育有機會可以找好一點的工作那樣。 畢竟要當備胎,受教育是有必要的。 孔子的有教無類,事實上是打破封建的最大榔頭。 孔子在後世被統治者當成聖人拱,或許反而有誤導性,讓我們不容易理解到孔子實際上發生的巨大影響力。 而知識的平民化,也是後續諸子百家齊爭鳴的催化劑。 後繼的孟子是偉大的雄辯家。 再之後的結束戰國的法家,是荀子的學生啊。 孔子是作者的偶像,用不同的角度重新介紹孔子,儒家不是儒教,重新認識孔子的精神,或許,也會有些啟發性的。
而春秋到戰國呢,也就是這個人口增加導致封建設計失靈的問題的再加劇而已。 知識的普及化,與競爭的加劇,讓這時代的國君們壓力更大。 於是用人唯才,而不再是照封建規矩,開始富國強兵,也有了各種思想的激盪。 戰國應該不是持續戰爭最後統一那麼簡單。 從孟子到荀子,莊子到老子,孟子時代有楊朱墨家名家,到了荀子時代則是法家主流,亂世要找出路,所以才有這麼巨大的變化。 孟子到荀子不過半個世紀左右,風氣就大不相同了。 而莊子和老子,莊子是在老子之前的,莊子和孟子同期的,那個時期就是大辯論,老子是戰國末期的,風格不一樣,韓非子,呂氏春秋,和老子道德經都是比較像教國君絕學的秘笈,而不是大辯論時代的風格了。 仔細想想真的是如此喔,莊子自然豁達,而老子呢,以弱勝強,以靜制動,反而是一種謀術呢。 而戰國末期的法家,也有三派與集大成的韓非子的故事。 法家三派,法術勢。 實際上,重法派,也就是些重視法治的優秀人才的管理被傳承下來。 秦能一統六國,很大原因也是秦君歷來守法。 而術與勢雖都算法家,但其實是勢不兩立的。 重勢派是要說服國君,要成為超然的非人生物,要有和神一樣威儀,於是呢,就要少管人間閒事,要超然物外,所以讓法律可以維持公正與效率那樣,是支持重法派的。 重術派則是新發明,基本上就是後來所謂的帝王心術,要讓自身難以被測渡,要當個稱職的老陰逼,以恐懼統治臣民,以保障自己的權勢不受到威脅。 其實就是耍心機的,和另外兩派,其實,沒啥相同的地方。 中國人統治者,後來的法家,很多都只是學到這個心機婊的帝王心術而已,反而對於法治的精神,十分的原始,或許也因此導致了後來的積弱吧。
戰國時代的歷史,或許有很多後世被掩埋的精彩故事。 比如墨家。 墨家是革命者,兼愛非攻,出於平民,其實有點像上古時代的社會主義革命。 而墨家著眼於平民,發展的辯論與實用知識技能,或許也是很先進的。 墨經大多佚失,流傳下來的,貌似有非常囉嗦的行文風格,有點像白話文,甚至比白話文囉嗦。 同樣一件事,基本上都會用兩個不同的說法重複講一次,所以很好猜,可能是為了讓平民知識普及而特別設計的。 戰國歷史,在孟子的時期,不是據說什麼非楊即墨嗎? 可見那個時代,墨家至少一度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說來,那個時代到底是什麼氛圍,很不容易想像。
而秦統一六國或許是秦的制度設計優越性帶來的必然。 作者認為,專制皇權卻未必然是唯一的選擇,呂不韋的失勢,讓中國或許失去走向另一條路的機會。 雜家基本上是兼容並蓄,不像被摻入了心機婊帝王心術的法家那樣極端與酷虐,如果呂沒倒台,或許秦不會那麼專制,也或許不會那麼快滅亡,甚至有可能就一路延續到現代,提早走向現代文明也難說。
秦倒台之後,漢帝國或許是有不小運氣成分。 項羽也只是想當西楚霸王,想的是恢復戰國時代的諸國那樣,還是天下共主老大哥。 漢初也是封建郡縣並行的實驗性質。 而漢初採用的黃老,或許並非追求清靜無為,而是覺得那樣可以勝過暴秦與避免秦覆滅的命運。 而通史的意義,或許也就在此吧,不是死背一堆名詞,不是英雄寫歷史,而是能從歷史的脈絡,找到一些前後相關聯的因果影響。 有些發展,是理所當然的,有些事件,不是誰英明了得或昏庸無道,而是社會發展下難以避免的大勢所趨那樣。 證據不足,歷史相當程度是用猜的,畢竟竄改歷史的動機是很常見的,如果只能照單全收,那歷史基本上毫無學習的價值。 就是要能夠連起來看,才能讓某些推論的可信度與可能性有較大的保障,也才能從中學會一些有實用性的分析推論的技巧。 而這,不就是所謂的智慧嗎? 好啦,懶惰的傻蛋要睡覺了,後面就省略掉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