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危局的讀書心得
2022/01/23 12:37:23瀏覽1728|回應0|推薦4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Ten Years to Midnight,意思大概是距離災難只剩10年那樣的意思。

不過那個 Midnight用字很有意思,既然是到最糟那接下來是否就是等待黎明呢?

由此可以猜測作者應該是個樂觀主義者吧。

這是本探討我們當前政治經濟大環境發展趨勢下,正在迫近的緊迫危機,以及這些危機如何突破的書。

對危機與問題的描述的前半部,內容是不錯的,很清楚,很好記,很有說服力。

至於占了後半篇幅的解方呢?

傻蛋個人的看法是,沒提供什麼有意義的想法或建議,糟透了。

不過至少前半部分的內容還是很值得分享的。

 

作者把目前這個世界面臨的危機做了幾個分類,然後這些分類的字首,排列成了一個有點意義的英文字,ADAPT

這個字貌似有適應的意思,或許有一語雙關,讓我們有應該要設法提高對危機的適應力的及早準備那樣的寓意吧。

 

第一個A是非對稱,基本上就是在說貧富差距兩極化,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中產階級正在萎縮這個問題。

現在的人最有價值的能力大概是投胎術,投對胎一生平安喜樂,投錯胎,努力能帶來的希望,很渺茫。

而消失的中產階級是個很大的問題。

因為那會讓現在的經濟體系進入惡性循環。

追求成長需要更多消費,而消費力的增長不會來自越來越多越來越窮的窮人。

有錢人人數比例太低,那群人的窮奢極慾的浪費對於推升整體經濟的成長很難有什麼影響力,腐化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或許還比較有力道吧。

所以如果不能讓底層的人民富起來,沒有給人民可以透過努力往上爬到中產階級的想望,經濟的活力就會持續萎縮。

這換來的就是很難賺到錢,政府只能舉債刺激,這又容易產生貪腐,於是進一步惡性循環,富者更富貧者無立錐之地,風氣更加敗壞那樣。

所以說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第二個D是破壞,指的是科技進步帶來的預期外的破壞,主要是對就業機會的破壞。

其實不用什麼超級人工智慧,只要把現有工作流程方法全部都盡可能的優化與自動化,就能大幅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了。

理論上,舊工作被淘汰會產生新工作的人力需求,問題應該不大。

但問題在於,被淘汰的舊工作的中產階級員工在舊工作被淘汰後,往往找不到和原本條件相近的新工作。

新需求的工作需要的技能和原本的工作可能差距很大,不是想轉換就能轉換。

所以,這些原中產階級一但因為創新與優化而失去工作,往往只能從事低價值的新工作,因而由中產階級跌落至貧窮階層了。

在大家為新創事業與新技術帶來的巨大成果激動不已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這些犧牲者與失敗者。

但新技術,也是需要市場的,沒有消費力的成長,餅只會越來越小。

這個主題和第一個主題有很多共通共鳴之處,以及疊加的影響力。

 

第三個A是年齡,也就是高齡化帶來的危機。

這是我們本來就知道的問題。

這是已開發國家的出生率都大幅下降,但壽命卻大幅延長產生的問題。

而依照對期待年齡的錯誤假設設計的退休金制度也是推波助瀾。

高齡化,就是被剝奪,變得更窮的下一代年輕人,需要扶養更多的老人那樣。

年輕人自己都快養不活了,怎麼養老人?

最後就是財政舉債唄,借新債還舊債,能拖一任是一任,拖不下去就政黨輪替的時候給接手的敵人先埋好炸彈,作為之後重返執政的暗手那樣吧。

這個要素主要的特性是讓其他四個問題都加速惡化那樣。

 

第四個P是極化。

主要是美國的政治環境吧,不是自己人就是敵人,腦殘反智。

另外階級對抗也逐漸升溫,有些國家的領導人正在用民粹的方式愚弄人民,挑起內部矛盾,來牟取利益。

國際間的對抗,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也有極化趨勢。

極化的問題在於,當衝突激化之後,很容易就聽不下理性的聲音,失去的坐下來協調談判的空間,然後剩下的手段就只有互相傷害而已了。

而在可能偏激走極端的交岔路口時,大環境氣氛越是極端,就越容易選擇對立。

第五個T是信任,指的是各國政權與國際組織正在失去信任與正當性。

上述各種危機是有機會透過政治手段克服的。

貧富不均可以靠稅負的機制調節與補貼,政府也可以集中資源去做一般自利經濟行為不容易發生,但面對危局需要的作為。

然而各國政府近年來的趨勢都是正在喪失人民的信任。

國際組織也是。

腐敗得稍有節制就已經很難得了,要政府更積極有作為,似乎有點不切實際。

 

以上五個問題,每個問題或許都是另一個問題的原因要素之一,彼此環環相扣,互相強化。

天下太平,經濟穩定成長,有新大陸可以征服的時候,上面的問題都容易化解,但反過來.氣候變遷,全球疫情,政治角力升溫,期望那些問題能自然隨時間化解,就顯得太樂觀了。

這本書的內容比傻蛋的摘要或自行描述要有內容多了,總之這本書前半部分是很不錯的。

會讓人對後半部分內容抱有期待感。

 

不過很可惜,後半部分的扭轉危局的內容,看完後,感覺就是,蛤?就這?

 

尋找克服危局的典範,傻蛋其實看不到什麼針對性。

在地優先取代全球化,這簡直就是邏輯混亂的開頭。

拿一些做得不錯的案例來當作者論點的佐證,傻蛋看了只覺得,這和在地優先有什麼關係?

把脫歐的英國當成解決世界對立的鑰匙,又想得太過樂觀。

然後氣候變遷的議題被無限上綱,感覺這本書像是暗中推銷某些政治立場的書。

後半部分作者再次用字首創造另一個詞,GAME,作為全球聯盟幫助在地創業家那樣的方案。

這個方案,特別的瞎。

解決經濟失衡與貧富不均問題,靠更多創業?

能夠用補助用數字管理的創業是什麼創業?

那就是開餐廳開小商店那樣的小生意啊。

市場如果已經接近飽和,鼓勵這種創業能解決什麼問題?

大家都創業賣小吃,本來就在賣吃的難道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要說有什麼效果,其實也就是擴大內需那個思路而已,用一些道德概念包裝的策略,並不能改變經濟危局的本質。

如果某個領域上集中的商業模式效率遠勝個別小商家,先天就是會大的淘汰小的,想要逆天的去扶助小的打壓大的,其實只會製造低效率與腐敗而已。

而有效的解法是對大企業多克稅,並輔導小企業轉型,或是乾脆全民基本收入模式也都好,浪費掉的就是浪費掉了,為了解決貧富問題與就業問題要犧牲生產力,是愚蠢的。

最後寄望於新型態的領導人,那一段更瞎。

希望領導人擁有各種矛盾的特質,不如直接希望領導人各個都是哆啦A夢算了吧?

其實綜觀這本書後面的解方,傻蛋大概只看到一個解法,那就是召喚像孔子那樣的人,把最大的權力給這個人,讓這樣的人來做各種政治決策,這樣問題就能解決了。

理論上來說,是可能的,可以用人工智慧的訓練模型來訓練出一個孔子,既道德高尚,又明智理性,還能靈活思考,與保持中庸,是啊,是有可能訓練得出來這樣的虛擬決策人格的。

但是,孔子的人工智慧,有哪個國家敢用,想用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17140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