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恐怖矽谷回憶錄讀書心得
2021/04/05 23:33:32瀏覽1655|回應1|推薦4

這算怎樣的一本書?

女性主義者在美國科技業的工作體驗實錄,吧。

好看嗎?

還不錯,傻蛋有兩天睡前讀,都讀到兩點才強迫自己去睡覺。

對於美國年輕人的次世代文化,美國科技公司的職場描述,很生動,有啊,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唷。

由紐約的出版業夕陽產業,到東岸的電子書app新創,再到矽谷的資料分析新創,最後到開源的知名企業Github,傻蛋覺得有增廣見聞到。

總而言之,對高科技抱有幻想的年輕人,這本書值得一讀。

 

作者一開始踏入科技業是因為電子書app新創。

書,和出版業的工作經驗有連結。

當作書的體驗者,和電子書,應該有些關聯吧?

不過可以感覺得出來,那個新創,創辦人是比作者還要年輕的年輕男性。

大約都是些,大學沒畢業就出來創業的那種人吧。

很有泡沫感。

關鍵的讀者,商業模式的設計,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技術,投資人關係,以及公關宣傳,財務融資等,可能才是這些創業者關注之所在。

作者可能是有點雞婆,在乎一些正常企業裡面重要,但在某種特殊新創事業不受重視的議題,和老闆有點格格不入,所以被老闆鼓勵另外找工作吧。

 

舊金山的資料分析新創,描述的還蠻完整具體的。

作者雖然身為女性非工程師,只是客服職位,但作為早期員工,還是挺有內容。

這個公司的規模與估值,相對於第一個公司,算是有點成功吧。

被錄取的理由可能很瞎,就是學力測驗,能考試,所以被年輕的執行長所欣賞。

即使擔任客服,也被要求要學習程式設計。

科技新創的客服,可以感覺得出來,是比較沒有地位的。

但也可以感覺得出來,這樣的企業的商業模式,大概也不甚健康。

幫客戶網站埋碼,收集客戶網站或app的消費者行為數據,然後建立行為分析模型,幫客戶做ab測試,改善客戶推銷的手法與效率。

其實這就是類似那個非死不可的社群網站在做的事,只是非死不可是莊家,而那個資料分析新創是賣工具給其他新創來做和非死不可差不多的事,如此而已。

順帶一提,對作者那樣的美國年輕女性,非死不可的簡稱叫做那個人人討厭的社群媒體,好像不這樣想就不是年輕人了的樣子呢!

這家公司的執行長是要求員工要戮力從公,大概也是九九六的擁護者吧,人可能很聰明,但是控制欲很強,沒什麼安全感。

不重視人力資源。

不過進入市場時機早,業績好,資金充足,可以豪奢的辦一些活動那樣。

那樣的企業要建立足夠的護城河可能不容易,因為傻蛋都可以想像核心技術可以怎麼搞,沒有特別的商業模式與顧客關係經營,感覺應該會撞牆吧。

無論如何,作者在這個新創受到批評,被解除了客服的領導職務,受到了傷害,之後找到新工作。

 

然後那個開源公司,則是挺開放的工作環境,看到書裡的描述,傻蛋很羨慕有那樣的工作環境呢!

那個公司剛因為女性歧視方面的問題鬧出醜聞而陷入動盪。

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吸收女性的有科技業經驗的客服吧。

自由開放的爽工作。

同樣有多元文化與女性歧視的問題,但比起前一個新創,這個成熟的開源巨頭環境應該是好一些。

那裏的員工對章魚貓的公司logo的認同感,讓人印象深刻的說。

但總的來說,仍是年輕,浮躁的那種創業公司氣氛吧。

最後這公司賣給了開源的敵人,那個軟體業巨擘,作者行使認股權,小賺了一筆。

那段描述有點神奇,基層員工的認股權不多,但,很多基層員工,甚至沒有足夠的銀行存款來執行認股權,貧富懸殊與社會的民情差異,很難想像啊。

 

作者的人設很特別,對傳產有懷舊之心,對新創那種蠻橫,自我中心,不講同理心的白人男性文化,應該還是不甚喜歡的。

但是,那個行業才有資金,薪水才高,傳產的薪水,養家活口都難。

美國的華爾街惡名昭彰,矽谷的名聲比金融好一些,但這個圈子有很多聰明的年輕人,以及資金太多的金主,形成的那個文化,其實,是華爾街貪婪的延伸。

科技業的榮景,新創的泡沫,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資金沒地方去,只好盲目找投資標的導致的吧。

這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科技新創浪潮,隨便瞎想的點個,開發個app的原型,拿到創投的資金,就能創業。

創業就是燒錢,就是衝估值,是在為討好投資人,而不是消費者,而努力。

大量的新創,其實沒有做出什麼有意義的創新,給社會帶來有意義的改變,只是燒錢的金錢數字遊戲而已。

作者對網路文化,對網軍酸民也有些描述與省思,這個網路新時代,得到權力的那些菁英份子,是否真的值得我們的信任。

當然啦,對傻蛋的衝擊主要是,年輕人和我們想像的可能不一樣。

傻蛋自認還是個中二的屁孩,但卻是九零年代的屁孩吧,現在的年輕小朋友的文化價值觀,到底變成怎樣,是很難想像的。

更不用說性別與種族隔閡造成的差異與衝突了。

總結是,對這個新時代的走向,真的可以多想想。

那些光鮮亮麗的新創,好像很酷,好像很爽,但,商業價值的創造,權力的運作規則,其實沒變,靠熱錢可以把企業總部裝潢的金碧輝煌,這個,地下投資公司也能做到啊,但如果沒有對社會產生有益的建設發展,終究也只是製造泡沫而已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159889635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3 16:49
總之,在矽谷,你要騙很大,小騙找中騙蹭大騙,亞馬遜連燒廿年的鈔票,靠哄抬麻痹投資客。華人英文普遍差,這樣大壞事,還吹不出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