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24 17:08:58瀏覽1975|回應0|推薦4 | |
這是本以西方主流醫學的發展歷史為主題的一本小書。 正文只有約250頁,中文翻譯的風格很特別,總之是很值得一讀的書。
第一章描述的是疾病的歷史。 給傻蛋的聯想是,疾病,似乎是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角度喔。 我們讀歷史常常都是英雄史觀,那個誰誰誰雄才偉略,所以建立了強大的政權。 什麼上承天命,文治武功的。 偉大的戰役,因為什麼關鍵戰役而分出勝負。 真的是如此嗎? 看看疾病的歷史,歐洲中世紀被各式瘟疫犁了又犁,蒙古西征,真的全是蒙古騎兵騎射無雙所以才打得歐洲抱頭鼠竄? 疾病可能真的是一個不容易被注意的角度。 遊牧民族和牲畜一起生活,比較容易感染傳染病,也比較容易因為瘟疫的凌虐而事後產生抗體。 所以當遊牧民族正在發生瘟疫,自然被農耕民族打得快要滅族。 等瘟疫的抗體已經產生,遊牧民族打人的時候,你好毒的位置對調,戰場上的殺傷是一回事,被攻擊的一方只要傳染病爆發,很快就沒有還手的能力喔! 歐洲征服新大陸,只靠少少的人,之前讀其他的書,已經有說美洲原住民是被流行病毒毒死的,是自己崩潰的。 剛熬過黑死病的歐洲人,果然特別的帶毒唷?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梅毒疑似是從新大陸回來的水手傳播回來的新疾病。 似乎文明的交流,也帶來了新的病毒,新的疾病。 那個,打贏手軟腳軟的敵人算英雄嗎? 但歷史總是為贏家服務的,所以總是會製造出一些英雄事蹟來啦! 多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與觀察,或許能減少被愚弄的機率喔!
第二章的醫師篇,嗯嗯,很有趣。 西方醫學之祖,算是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斯學派吧。 和中國的五行不同,西方則是地水火風,把風換成空氣就是了。 地水火空氣這四元素,對應了人的四種體液,這不但製造了一種醫學體系,甚至還形成一種心理性格分析的基礎喔! 這個古老學派的理念是醫生要有醫德,這大概是唯一被現代科學醫學承接的。 另一個觀念是人會生病是因為體內四元素失去平衡,人才會生病。 這和中國的中醫有點像,但但但,發展出來的治療方式是? 就作者的描述,這批有哲學內涵的醫師其實沒有什麼具體有效的治療方式。 反而比較像心理醫生,提供心靈的撫慰,好讓患者自己堅強起來戰勝疾病唷! 求醫就像拜神啦! 而羅馬時期,西方的醫皇,初步奠定西醫的理論基礎框架。 解剖與客觀的分析研究,比起無用?的心理慰藉,算是跨出一步吧。 但是怎麼做醫療,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還是匪夷所思。 發燒怎麼治? 血氣太盛,要放血治療。 放血啊! 西方醫學的外科醫生,最大的謀生手段,好像就是放血了。 對病人放血是否有助於疾病的痊癒,看起來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就作者的描述來看,西方醫學的醫生,直到廿世紀初期發明了一些藥物與治療手段以前,對病患其實沒什麼幫助。 早期的醫療是和宗教行為綑綁的,甚至和濟貧都混在一起。 生病了,主要靠神蹟,病好了,都是神的恩典哩! 而西方醫學從文藝復興之後,拋棄基督教的聖徒式醫療,重拾醫皇解剖學研究分析,開始研究人的屍體,隨後一路的研究與發現,逐漸的進步與突破。 而等到這個成果開始出現,到了廿世紀中後期以後,醫學的商業化,反而產生了新的問題。 以前醫生們根本沒有治好病人的有效手段,只能靠臨床禮儀,良好的教養與對病患關懷的人文精神取得信任,當醫生擁有有效的抗生素與新的醫療設備與手段之後,這些都變成生意,也離希波克拉底斯教派的哲學越來越遠。 於是,雖然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比起幾個世紀以前好了無數倍,但人們對醫療體系的不滿反而比以前更高。 更不用說商業化造的不公與經濟壓力。 醫療體系反而變成不少國家的政治包袱了。
好吧,這本書內容雖然只有兩百五十頁左右,但內容精煉,值得一提的不少。 傻蛋就不逐章完整摘要了。 就提提其他一些傻蛋覺得有趣,與值得思考的地方。
外科醫生現在好像是地位很高的一個職業。 在十七世紀以前,外科醫生是和理髮匠同一個行會的,被歸類為手藝人。 直到麻醉藥和抗生素發明之前,外科醫生很少做侵入性的大手術。 而外科醫學從文藝復興之後的快速解剖人體發展,也很有意思。 因為解剖人體而發現人體的真正運作機制,開始從手藝變成一門專業的科學。 也慢慢累積了自信心哩。 後來呢? 譯者也很風趣,用外科手術刀無入而不自得這樣的形容,說明外科醫療以用割掉來治療的一個風潮。 哪裡出問題,割掉就對了,喔,不然先割掉看看,要有實驗精神咩! 而這個風潮也造成對屍體的大量需求。 供不應求。 於是有專門盜屍的,或是乾脆殺人來賣屍體的。 這都是黑歷史呢!
這本書雖不厚,但如果照升學主義那樣要把本書當考試的教材的話,這本書可以成為考生的惡夢,可以考的內容實在不少。 誰誰誰發現了麼,誰誰誰又做出了什麼突破,誰誰誰得到了哪一年的諾貝爾獎,多好用的考題啊! 前兩章傻蛋讀起來還算暢快,但越靠近代,內容越扎實,讀起來越有重量。 而且內容較緊湊,沒有太多廢話,所以會稍微耗神點。 如果因此而失去了對主軸的專注,也就是醫學發展的前後變化比較,就不易從中得到有用的經驗與想像力或觀察力,而是被細節所淹沒了。
但無論如何,這本書最後的結論還是值得深思。 西方醫學從哲學到神學,再從神學到科學,再從科學變成專業醫學,最後變成經濟政治學,下一個階段,作者認為是預防醫療與社會安全機制。 也就是說,不再以如何治好疾病,而是如何生活得以避免疾病為方向,以抑制失控的成本,以及對現代醫學日益增加的不滿。 現在有健保的地方,民眾都蠻喜歡看病的,但看病越多,卻沒有越健康,花越多的成本,也沒有越健康。 而公共醫療為了滿足財政目標,則是採取刪減研究支出,減少長期投入,飲鴆止渴的方式運作。 醫療體系老化,效率低落,而且高傲而自大? 這本書是2003年的舊書,如果作者是現在編寫,大概會加上醫療與AI如何共舞與PK的新情節吧?
當然啦,無論如何,這都是本相當值得一讀的醫學歷史書。 是歷史書,講歷史的,至於是要用來充實自己講古的素材,還是用來鍛鍊自己觀察分析的思考能力,那就看讀者是用什麼出發點來看這本書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