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使女的故事
2016/10/17 21:20:15瀏覽356|回應0|推薦5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使女的故事》(1985)
撰文/蔡瑋

連大主教都無法保住奧芙弗雷德。賽麗娜前一日還因為在冬季斗篷上發現一枚脣膏印,像被小三侵犯了夫權的主婦要奧自動認罪,但即使是位高權重的主教夫妻的平靜生活,也被轄下的使女突如其來遭到逮捕而慌了手腳,至於奧本人,由於司機搶先一步在她耳中低聲說了組織的暗語,又經過一翻內心掙扎,奧決定讓即將發生的一切,就像司機尼克說的,是組織設下的障眼法,目的是為了營救她脫離險境,不過兩名執行者說了一個辭,讓任何人都會感到不寒而慄—「違反國家機密罪」,這讓主教夫婦實際受到的驚嚇應不下於主人翁才是;就在前日奧偶而陪同大主教夜間出席「蕩婦俱樂部」尋歡、被主教夫人抓到把柄之前,奧每回執行採買的任務的同伴「奧弗格倫」神秘的失蹤,又從新來的夥伴、取了同樣下人名的同伴口中得知,舊的那一位已經早一步在前來逮捕的人面前上吊自殺身亡,奧因此有一段時間為了她可能被捕、招出包括她的組織成員、以及奧在進入感化院前的丈夫盧克、後來因為主教夫人賽麗娜主動證實尚在人間的女兒、而大感恐慌,卻也因為死者帶著秘密在可能的刑求逼供前選擇永遠保持緘默而慶幸重生,但是前任「同伴」與她現在的處境又太神似了吧,因此突如其來的事件,讓她也曾經懊悔沒能在疑慮最深的時刻,選擇以一死免於在「援救大會」上遭到公開行刑的命運,最後只有在倉卒之間選擇相信尼克的營救故事—奧在內白中說,那是她唯一的機會;



奧在後來被發現、秘密錄在違禁錄音帶後面的口述文本—大主教曾經送給奧任何可能的違禁品以便換取她繼續秘密與他一起玩填字遊戲的權利,曾經簡略的描述造成整個社會制度大變動的原因,就在「總統日」發生在議會的大屠殺恐怖行動之後、發生的一系列的社會制度的大變革,奧因為婚前與已婚的盧克通姦,又與觸犯離婚禁令的盧克結婚,被迫成為新政府通緝的人口,且在最後逃亡的途中遭到「眼目」的逮捕,之後她的遭遇如同其他所有從感化院出來的婦女:即或者成為大人物的使女,負責生養小孩,或者被送入隔離營清洗輻射污染物,不然就是成為大人物俱樂部的伴遊女郎、也就是所謂「蕩婦俱樂部」的妓女,且除非因觸犯通姦罪被公開吊死、屍體懸掛公開展示,或者失去生育能力後成為帶著刺棒的嬤嬤做使女的監督員、絕無跳脫制度決定的命運的可能,至於被俗稱「五月天」的秘密組織營救、成功逃到加拿大,則從來未獲得證實;像短篇故事的擴寫,尤其像就分散跳躍的領導句做的文字接龍、拼盤;歷史知識或訊息基本上是扁平、片面或出於雜湊的;主人翁奧芙弗雷德的部分,不像內白、也無心理肖真的嚴肅企圖;借用時髦的恐怖攻擊元素做噱頭,同時揶揄了新聞的嚴肅性—尤其篇末寄託於未來、杜撰的學術研討會;在研討會中補強了前部未曾說明的一個敘事上的邏輯空白,意即何以新社會需要實施比較一般一夫多妻制更加嚴格的大人物獨享特權的、使女專任生養繁衍人類子嗣的制度,檯面上、或四兩撥千金的理由是,由於針對俄國的絕育病毒的失控,多麼像是對眾多男性主導的歷史與政治的陰謀論的又一則戲仿,主要突顯的是對避孕藥所造成的虛假的女性性自主意識的攻擊;而奧正是這虛假的女性性自主的風氣的受害者,她滿腦子的性飢渴,甚至因此連大主教、如同陌生人的司機尼克,都曾經成為奧憧憬愛情的對象—其實她對這兩人幾乎無知,奧在恐攻後的新社會的處境,多麼像舊社會扶正的小三婚姻裡的主婦,意即繼續受到婦女同胞的人格凌遲,相對的男人如大主教或男性下人如尼可者流,反而還友善許多—至少在奧的想像中是如此,而最後出面拯救奧的是做為地下情夫的尼克、且奧決定最後還是要再次相信男性、為的只是除了這樣再無其他的機會;奧絕對不是一個徹底的、或意識形態的女性主義者,主人翁唯一反制男性主宰的一句話,是吊死的宿舍前任室友留在衣櫃底下的塗鴉,甚至還被大主教嘲笑,這句話就是「別再讓人騎上妳」,奧不只一次抱怨作為正牌的女性主義者的生母,忙於拓展人脈以充實影響力,而忽略了自己的女兒,奧芙弗雷德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嚴肅的、理想型的悲劇人物,反而更像是意有所指、刻意揶揄、令人心酸又心痛的「喜劇」或樣版腳色—除了末尾隱含的暗示她最終脫胎換骨成為地下軍的指揮官的部分,而這人物的下場又多麼像戲仿某部美國出產的知名科幻動作片系列主人翁的母親—她所以成為穿越時空機械人追殺的對象不過是因為她擁有的原始生育能力;開場中主人翁描述使女集體宿舍宛如中學體育館的空間內一群感化少女在女性舍監異常嚴厲的監管下的奇異組合,這情境多麼像在嚴格的宗教氛圍下、一名被強行植入懺悔動機的失婚婦女的隱喻或自況,而奧與大主教的關係,又像是女性個人宗教的體驗的自承,意即上帝只會與妳玩文字遊戲,上帝默許妳以隱密的方式成為假裝的蕩婦、但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人拿著神的招牌要妳認罪;主人翁對男性主宰不徹底的指控,反映在對男性的友善與幻想、多於對女性同胞的提防與嫌惡,就像書中描繪的婦女會的會徵—帶有翅膀的眼睛—結合了「自我注視」與「自由」的渴望符號,掩飾的是女性內在的混亂、無主體性的事實;從另一個角度,整個寫作動作中,突出的戲言體讓議論者退場、自我解消的策略又居於主要,其中最經典、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莫過於婦女借群體力量拯救失足使女的「救援大會」上集體私刑的場面、對酒神女信徒直接撕裂男性犧牲的儀式的片面模仿,讓人既拿捏不住造意者是出於有心還是無意,卻又同時創造了一個令人無法忽視的原型神話的歧義性,且不失形式邏輯的協調與工整(加拿大1985年 Governor General's Award、 英國1987年Arthur C. Clarke Award 得獎作品,20160722使女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1985)/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著作,台北市,天培文化,2002年

>在此展示本人閱讀小說的心得,分享同好,並作為推廣資源交換觀念之用
>唯有真正的資源交換,才能保證資源的長久供給,避免中輟、或從網路上消失的命運

歡迎按讚取得最新訊息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saiSeeMovie

更多文章與相關連結,按加入朋友即核可
[原創小說] http://facebook.com/TsaiWrite
[讀書閱心] https://www.facebook.com/TsaiRead
[影片閱心] https://www.facebook.com/TsaiMovieReviews
[部落格歷史文章] http://blog.udn.com/playwright
( 創作文學賞析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right&aid=7810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