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認知心理學 ] 框架
2019/10/06 16:59:05瀏覽923|回應0|推薦7


當面臨潛在獲利時,我們會傾向選擇風險規避。當面臨潛在虧損,我們會傾向選擇風險尋求。


摘錄、註釋/蔡瑋


n

『決策理論中另一個必須考慮的是框架效果的影響。選擇項目呈現的方式會影響項目的選擇。例如當面臨的選項項目涉及潛在獲利時我們會傾向選擇項是冒險躲避的選擇項。也就是說會傾向選擇獲利小但確定的選擇項,而非獲利大但不確定的選擇項...。當面臨的選擇項涉及潛在虧損時,我們會傾向選擇顯示冒險尋求的選擇項,也就是說會傾向選擇虧損大但不確定的選擇項,而非虧損小但確定的選擇項。』頁569,認知心理學,Robert J,Sternberg著,李玉琇、蔣文祁翻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2010年。

———————————————————————————————

1.反送中與「一國兩制」是兩個極佳的例子。

1.1當一般人認知到「一國兩制」是潛在獲利時,人們會傾向「風險規避」、表示讚同,雖然「獲利小但確定」—至少可以五十年維持現狀。

1.2當一般人認知到「逃犯條款」如果通過會是潛在的虧損—內地當局壓制言論自由與自發性維權運動之選擇性執法將擴及原本擁有法制的港區—人們則傾向「風險尋求」—一兩百萬人站出來表達不支持立場,即使必須冒著被當局逮捕、起訴、坐監、甚至被武力鎮壓的危險—即「虧損大卻不確定」的選項。

1.3說反逃犯條款是用腳投票反對大國的治理模式並非過論—因為一般人認知到的正是潛在的虧損、對港區未來自主權利的巨大損失。

2.可以這樣說嗎?對台灣人而言,「一國兩制」對一部分人是「潛在獲利」—「風險規避」的決策選項,對其他人則是「潛在虧損」—「風險尋求」的選項?

2.1大國對香港尚且有50年不變的承諾,對台灣呢?

2.2即使擁有大國的承諾,香港人也都起來表達對「一國兩制」的不信任,那台灣人呢?

2.3真實的情況是,就短期而言「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可能只對極少數「身在曹營心在漢」、主動向大國輸誠的政客有利—他們可能成為世世代代「保證當選」的政協、國大;就長期而言,尤其對一般多數人固守的家園台灣,勢必將成為第二個、第三個「解放的西藏」、「再教育的新疆」。(30190801框架)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right&aid=12988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