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嘉大師證道歌 簡易 秘解版
2015/01/22 02:01:46瀏覽1895|回應0|推薦4

永嘉大師證道歌   簡易解秘版  寧雲子2015/01/31更新

 

 

 

 

 

 

 

永嘉是以中國浙江省的「永嘉」縣立名,唐朝禪宗、天台宗大師(665年-712年)

此證道歌乃禪之宗門重要流傳文獻,原列永嘉大師禪宗集,又一說是 荷澤神會大師 作品。

既名證道歌,它的基本性質和含意是「明心見性」證悟「空性實相」者的「正見發抒」與大師住世年間之時空背景總心得之演繹闡述,期為避免後學「信、解、行、證」之謬誤,慈悲的標示出解脫道之秘徑〈凡夫自是難見秘徑〉,其珍貴可以想見。自知不適念佛決定往生之有志參學宗門禪者,當應奉為圭臬、南針,庶以直心行直道,直行到家,大大省卻迂曲之浪擲,豈不快哉矣。

因觀察與參訪台島諸多念佛法門之沙門,與諸外道宗門等,實尚無一人真得究竟者,多深執於極樂世界之邊見幻相,又苦無妙法把斷妄想煩惱而見性解脫。此不可言說之造化實相,寧雲子亦不得不參以現代文字般若之方便,專為再來轉生之禪和子,白話解密大師之聖言量!

 …。…。…。…。…。…。…。 …。…。…。…。…。

 


君不見 

很想見!但見不著自己「靈性主君」的諸君啊!

絕學無為閑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見首楞嚴經,佛說親見「湛精圓常」證「無學聖者」,乃梵行已畢之閑道人也。見「空性」原態,湛然精純、無妄無真,明此聖量,當知「除、求」亦染,「如來藏識」非因「學」與「為」而得,故曰絕學無為。

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禪宗見性迹門,當知不執一法,亦不捨一法,所證「法身空性」之理地實不受一塵,得知無明之「根塵情識」皆自佛性所妄顯,見性乃覺照「空色同照之不二」實性,故此幻身即法身,明與無明其性不二。若離色身另覓法身,大悖不二法門。

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見性之人,覺了「空性法身」之「湛精圓常」原態,其他別無一物可得;明白~自體與生命現象、人際、山河大地﹍等,皆是被如超未來科技的多維4D投影而成,具極複雜的感情、過程、思唯、記憶的擬真幻影,但一切過於擬真,讓幻影查覺不出自己是幻影,回溯這一切皆是妄顯自「真如佛性」。     

五陰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

見性者覺知了~色、受、想、行、識五種虛塵,恆遮著凡夫之時的「本明」,五陰原本不有,當體是空,只不過像浮雲般暫掩住日光與清朗的天際而已。由五陰派顯的貪、瞋、癡三毒,就像緣生緣滅的水上泡沫一樣,雖有不實,於自性本源上,了不可得。

證實相  無人法  剎那滅卻阿鼻業

當澈見「自性實相」亦即澈見娑婆世界「非真」之真相,頓斷無始無明,當下融入大圓覺海之彼岸,親證「不與萬法為侶」的聖境,「人、法」了不可得。前塵往事,豁如夢覺,無間地獄,頓成淨土。

若將妄語誑眾生  自招拔舌塵沙劫

大師慈懷為渡佛子,唯恐淺見者生疑不信,發此重誓說:我若是虛假誑騙眾生,願招受無量劫數拔舌地獄的惡報。

頓覺了  如來禪  六度萬行體中圓

禪者是「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的圓頓法門。所以只要完成生命的徹底覺醒,轉依八識心,自然是不起惑、造業、受染,的本來面目,使「如」其本「來」,即證悟了如來禪,便圓具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六度萬行的河沙功德。

夢裏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未覺醒者謂夢裏人,恆執五陰所囤積於「末那識」的前塵緣影,「境由能境,能由境能」的表層「非真我」意識為真我,即免不了要淪於生死輪迴、浮沉六道的夢魘。一旦覺醒明見佛性,頓除無明,重見本來面目,灼見「娑婆大千,如海一漚發」,更有何物矣?

無罪福  無損益  寂滅性中莫問覓

二乘修功積德,或為惡造罪,只因不覺,故爾妄作,一旦妄斷性顯,全歸幻滅。漚生漚滅,除了錯覺,實無增減、損益,海市蜃樓,豈是真實?當人復得諸行寂、諸幻息、「湛精圓常」的佛性時,便是「生滅滅已,無寂無滅」。身心世界尚不可得,問什麼罪與福?覓什麼損和益?

比來塵鏡未曾磨  今日分明須剖析

見性之前就像被塵埃覆蓋了的寶鏡,本有的光明不能顯露;如今既然證得垢淨光現的「如來藏識空體實相」,自然鑒照分明徹底清楚了。

誰無念  誰無生  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木人問  求佛施功早晚成

未見性的凡夫,誰能於內不起思念?對外不生感受?果真若能的話,那一切沒有生命的,也可以去比照活人修道一樣。比如派機器人去修道念佛持戒,看它什麼時候能成佛?其實對「見性」具有正見和正受的人來說,念念無想,生生無別,不是念外求無念,生外求無生,只是「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已。到家的人只管常住實際理地,常照本地風光,不再「分別想」有念無念、有生無生。若是抑念求無念,那是沉空守寂的二乘學人;自閉求無生,實是灰心滅智的外道,都與無上解脫道不相應。

放四大  莫把捉  寂滅性中隨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  即是如來大圓覺

不再痴執那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肉體,以免使心役形。只合融在「無生無滅」的自在裏,隨緣盡分地為讓假體能夠繼續倒駕慈航,就餓了吃飯,渴了飲水。徹底明見萬生萬物無一不是從空裏來「來實無來」,又往空裏去「去豈有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由空所現,當體是空的實相,就是「如」其本「來」生命的圓滿覺醒,即是如來的大圓滿覺者。

決定說  表真乘  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葉尋枝我不能

斬釘截鐵地說,宗門無他,旨在彰顯最上一乘的真實法門而已。卻有些焦芽敗種、根器不逮之人不肯信受,以私心卜度聖智,對明心見性的法門妄加評謗,任意攻訐,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如來者,心之原態如其本來空性之謂。窮溯到萬法的根源,便能洞燭法界的實相,這是佛所印可的。若是著相言法,無異摘葉尋枝捨本逐末,那就是你們自己的事了。

摩尼珠  人不識  如來藏裏親收得

人人本來就具足了圓滿、常靜、恆常的「如來自性」,佛家慣以珍貴的「摩尼寶珠」比喻。因此珠非於人之全腦六識功能範圍之中所能觸及,凡人必然不認識,但它確實是收藏在「八識如來藏中」。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顆圓光色非色

 非體之體的「空性法身」本體,能顯生「似真非真」六根神應,對湛精圓常的「空性法身」而言,當體即空、神用自然,故曰「空不空、色非色」。

淨五眼  得五力  唯證乃知難可測

所謂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之五眼,與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等五力的體驗認知,只有真正觸證空性之後才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是靠著凡夫常識就能猜測得到的。

見性之後,非僅五眼立得清淨、圓具,耳、鼻、舌、身、等亦證菩提莊嚴,眼耳鼻舌身所觸無非佛性。

鏡裏看形見不難  水中捉月爭拈得

「見性」之人,自然以平等、離執之心,顯「用心若鏡」之用,如同明鏡高懸,無物不鑒。小根未悟之人,慣用前塵緣影的「第六」表層意識,而妄自測度佛智,恰似水中捉月,將見徒勞。縱使有緣得大善知識之提點,也免不了會陷於「執指為月」。

常獨行  常獨步  達者同游涅槃路

明見「空性」本心,澈證佛性,到達實際理地,常住本地風光之禪者,我法二執已斷,理事二障已除,雖行鬧市熙攘之中,並無行走的身軀,也無熙攘的鬧市,即無人也無境,常住不滅的三摩聖境凡夫不解,故用獨行、獨步免強比喻之,也如自在瀟灑地游步在心無起滅的涅槃之道。

調古神清風自高  貌悴骨剛人不顧

不離自性本源~是「調古」,不著名聞利養~是「風高」。世俗之人慣以貌取人,執著外在無常的面貌是否憔悴了,個性是否耿直而已,卻不去修證自己清淨、神應的「本來人」。

窮釋子  口稱貧  實是身貧道不貧

佛教自東晉慧遠法師之後,出家人從佛陀姓「釋」。古時出家人以托缽為生,自稱「貧僧」,實在說,一個「觸證空性」得道的出家人,所證得湛、精、圓、常的法身,乃恆河沙數般的黃金、珍寶不可換得,何貧之有?

貧則身常披縷褐  道則心藏無價珍

未見道之凡夫以「貧」喻之,凡眼只見「身上穿著破爛短襖」的假相,然而「道」,則確有自性的無價珍寶蘊藏於「八識」心中。

 無價珍  用無盡  利物應機終不吝

 「空性」這無價珍寶,具足無量、無限功德妙用,是個無盡無竭的「無盡藏」,無暗不破的「無盡燈」。不論是利益有情,接引有緣,始終都不虞匱乏,也不曾吝惜。

 三身四智體中圓

 「六祖慧能」回智通言:「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故空性本體圓滿俱足三身四智。

八解六通心地印


八解者:觸證空性得必「轉依本體」方能八識 『前六識、莫那識、阿賴耶識』全然融歸佛性「皆得解脫」,叮嚀切莫再回執退轉成凡夫矣!

六通者:非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等六種神通。空性中,不用到肉眼、耳,故曰天眼、耳,天者,無邊際、無受限,自由自在之喻;無凡夫識心,故曰真心通;宿命如幻無實性,不受縛曰通;空性徧滿無盡法界,故真神足,湛精圓常故漏盡。莫被凡夫之錯解所誤也!

........2015/01/31 .....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 知識學習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ertama&aid=2036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