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0 00:51:50瀏覽714|回應0|推薦2 | |
《金剛經》全文解密
(原經)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寧雲子 於台中解密 2014/05/10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捨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錯解】這是阿難尊者親自聽到佛所說的:一時,佛在印度捨衛國,陀太子與「給孤獨長者」共同供養佛說法的花園,名叫「祗樹給孤獨園」裡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當吃飯的時候,世尊穿上袈裟,拿著飯碗,到捨衛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貴賤貧富,挨家挨戶的要飯,然後回到原來的地方吃飯,飯後,收拾袈裟飯碗,洗腳,放置座墊,便盤坐在座位上。 【正解前言】看經不要受到時空、人物限制,更不要用(人)的生活與習慣秉性去面對祂,否則不可能開悟見性的,專業的出家人每天看經讀經70年也不會聽到有人真開悟(除了1301年前的惠能大師),何況在家居士?如【錯解】的眾生知見角度去解經,就如德國的歐吉尚看中文食譜一樣困難,有演員陳博正寫了一本(破解金剛經),並沒有代表他會開悟,新的視角去翻譯一本古老的文言文食譜,它可能變成一本精美的現代食譜而非食物,對飢餓的云云眾生並不會有實質與立即的幫助! 【正解】弄錯起跑點與弄錯方向都是讀經與修行的大災難,古言:依文解意三世佛冤,一開始的(如是我聞)的(如是),鸠摩羅什大師沒翻成(即是、疑是、確是)等含著濃濃人性的字眼,而是少了人性執著的(如是),寧雲子 負責任的譯為(如)是(本),(是)是(末),這樣讀者較易釐清八識空性的作用!就如讀者的眼(六識)是末,是誰提供能源給眼識而起了作用,佛說明是(空性)!或稱為如來藏識、阿賴耶識,簡稱(八識),觸到(八識)即是(明心見性)解脫的(本),儒家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也是讀者今生讀經與修行的主要目的!之前您所接觸的經典解釋與網路超過千篇的解釋,只能定義成(故事書)或(童話)! 【我聞】?極疑狀態下六識與八識間的無形之橋容易顯露出來而讓您能【照見】。橋的那端昔時稱作【彼岸】!當您【照見彼岸】時,同時會照見此岸之五蘊皆空,同時亦【度一切苦厄】! 禪宗絕技【疑情摸瓜】:我是誰?我在哪裡?前世的我是我?今生的我是我?三歲時的我是我?現在的我是我?悲傷時的我是我?快樂時的我是我?昨夜夢中的我是我?早上醒來時的我是我?(如是誰聞)?那個(誰)是(誰)?誰???
待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