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15 17:16:55瀏覽1672|回應3|推薦14 | |
現代社會運作的各種事物,數學的應用,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數學學習,是現在教育必然的必修課目。 教改推行時,其中一項是數學教育採用「建構式數學」的精神實行。建構式數學是什麼呢?就是知識是需要自己實驗,分析後,才能建立的。嚴格來說,沒有什麼錯處。 但是人類文明,至少累積了數萬年。光是數值從有理數到無理數的發展就經過了數千年。原因是人類的發展中,發現了一些問題無法用有理數能得到解答,為了解決問題,才發現了無理數。 思考人的智慧啟發過程,除了天生的行為外,學習知識是從認識環境的名詞開始,然後才是理解規則,會開始提問為什麼。數學的學習,應該也是要使用相同的過程,先認識名詞,然後再去了解規則,最後才是解決問題。 建構式數學的精神,是要學生自己去發展學習,固然有其道理,但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前面提過,從有理數發展到無理數過程中,經過的千年的歷史,讓一個10歲的小學生建構屬於自己的獨門數學知識,這個時間上允許嗎?有一天他會了解204 x 128 應該要怎麼算,然後又遇到了328.23/10.24時,要多久的時間?現代世界會等待他的成長嗎? 不管學什麼,記憶是最基本的。記不住的話,就不用學了。學語文要記字的寫法,讀法,義意,然後才是造句,然後才是寫作。學數學不應例外,要知道數字的寫法,讀法,義意,從例題中練習,然後才是用在實例。自己發展出來的語言無法和人溝通,例子就是「台文」,看懂的人極少,更別說著作了。同理,自己發展的數學技巧,有比較強嗎?九九乘法對四則運算時的幫助和效率是很不錯的,好的東西何必去改變? 學習任何事物,利用現有資源才會有效率,如果都要自行開發,那麼何時才能完事?這是建構式數學的問題。自己建構的效率不佳,社會等不起,自己也等不起。 教改推動者當年認為台灣學生的「創意」不佳,認為建構式數學能夠增加這方面的能力。不過後來的結果,是台灣教育的慘劇,學生的數學能力普遍不佳,教學成效非常的慘。我認為思考的能力,和成熟度有關係,閱歷多些的人,思考問題會較周延,從小培養不是不可以,但不應從數學來作,而是以藝術方面的學能來進行「建構」,會比較理想。藝術是講「美」的,這個主觀意識極高,對個體的獨特性,自信,創意的建立也有不少的幫助。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