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2/02 09:39:28瀏覽684|回應1|推薦0 | |
? • 2021 • 中國的傳統是以干支(註)紀年,每一甲子循環的第37年稱「庚子年」。前頭是己亥年,後面是辛丑年。回顧以往,每逢「庚子年」都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 下面是中國近代史上庚子年所發生的大事 】 (一)1840庚子年(清道光二十年):中、英兩國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8月,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與陳兵江寧江面的英國簽訂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此乃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是中國所說「百年恥辱」的開端。自此之後,列強們不停地迫使軟弱的清政府割讓領土、簽定各種不平等條約。 ↙↙↙↙↙ ↘↘↘↘↘ 鴉片戰爭 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 ↗↗↗↗↗ 八國聯軍 ↩↩↩↩↩ ↪↪↪↪↪ ↧ (二)1900庚子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中國發生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事件」,慈禧太后以民氣可用,向11國下宣戰詔令,招致八國(英、法、德、美、日、俄、義、奧)聯軍入侵,攻陷了北京城。這場動盪導致中國陷入空前災難,險遭瓜分。1901辛丑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11國簽訂《辛丑條約》,需要向各國支付總計4.5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分39年償還,史稱「庚子賠款」。這個數目意味著每個中國人都得交付一兩白銀視為懲罰。 ↡↡↡↡↡ • ↡↡↡↡↡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城 中國與11國簽訂〈辛丑條約〉 • 三年大饑荒 • ↩↩↩↩↩ ↔ ↪↪↪↪↪ (三)1960庚子年:1959-1961年間,中國正發生全世界最慘重的三年大饑荒。在這三年裡,中國上演著「到處餓死人」的悲劇。此事件被視為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饑荒及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之一。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點: 中國大陸 時間:1959-1961年 非正常死亡人數: 約3600萬人 起因: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農業集體化-吃大鍋飯)、制度缺陷、政策錯誤等 ↧↧↧↧↧↧↧↧↧ ↥↥↥↥↥↥↥↥↥ 註:干支是天干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稱為一甲子。用干支紀年法紀年,一個周期為六十年,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來形容60歲的老者。 ↖ ↗ ↙ ↘ 今年(2020)又逢庚子年,雖說目前已行近歲尾,然而起源於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COVID-19)仍舊肆虐全球,也重創了整個世界的經濟。馬上迎之而來的2021辛丑年,可能每況愈下,情勢更為險峻。 • • 根據《皇極經世》(註)推算,2020年歲值庚子,年運為【明夷卦】。夷,滅也,傷也。「明夷」乃明滅而暗生,其卦體為「上坤下離」。坤可為「地、陰」;離可為「日、火」。從卦體言,「坤為地,離為日」,乃日入於地下,亦即日落昏暗,喻明者見傷之時,無論政治、經濟、民生,都呈下行之象。 若以「明夷」之卦象綜觀世局,2020年可謂「晦盲一片,前景迷惘」。 • • 明年(2021)是辛丑年,值【賁卦】,將是繼續動盪的一年。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離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這是賁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須思及火山爆發之時,烈火岩漿燎原,周邊草木焚盡,當以此為戒。 ↹↹↹↹↹↹↹↹↹↹↹↹↹↹↹ ↹↹↹↹↹↹↹↹↹↹↹↹↹↹↹ 註:《皇極經世》為北宋-邵雍撰,是一部河洛數術之書。邵雍窮三十年之心血,觀察天地自然之消長,推究宇宙萬物之原理,深研人事之變化,運用伏羲先天易數,把自然和人事加以有系統的組織,形成一種以數理為基礎的哲學。邵雍之子邵伯溫解釋《皇極經世》的意義:「至大之謂皇,至中之謂極,至正之謂經,至變之謂世,「大中至正」應變無方之謂「道」,故「皇極經世」四字即是「道」之意。
©©© ©©© ^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今江蘇省南京市)後,改其名為應天府,並自稱吳國公。朱隨即接納徽州老儒朱升獻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先鞏固應天府,使之為爭雄天下的大本營。 八年後(1364年),朱擊敗勁敵陳友諒後,才自立為「吳王」。 1366年9月,朱元璋命劉基(伯溫)(註1)以應天府為其新宮所在,占卜擇地,其後定新宮於鐘山之陽。1367年初,劉基集諸工匠、軍卒數萬人,開始營建宮室並拓建城池。是年九月,新宮殿完成。 吳王新宮東西寬790米,南北長750米,正殿有三:首為奉天殿,前為奉天門,後為華蓋殿,再後是謹身殿(註2)。 奉天殿之左右曰文樓、武樓。 謹身殿之後為乾清宮、坤寧宮,六宮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門南曰午門,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北曰玄武。 註1:劉基於明建國前後主持過吳王宮和南京城的設計和營建。 註2:「奉天」取意「奉天承運」,這四字為明太祖朱元璋所創,意思是說自己誅滅元朝、登基為帝,乃天命所歸。「華蓋」顧名思義即是華麗的傘蓋。《古今注》中提到:逐鹿之戰時,黃帝憑藉形如華蓋之五色雲氣的庇佑,打敗蚩尤。因這一典故,後世帝王車上的傘蓋皆名為「華蓋」,「華蓋」遂成為天子身份的象徵。明代的華蓋殿也非今日中和殿的形態,而是狀如傘蓋。「謹身」二字出自《孝經》的「謹身節用」,「謹身」為修身慎行之意。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即位,定國號曰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朱元璋以應天府為京師,南京遂成為中國第一次大一統王朝的京城。 洪武八年(1375)九月至洪武十年(1377)年十月,朱元璋以「但求安固,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為主調,傾全力修建大內宮殿。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再次更建皇宮,明南京宮殿的規模至此才堪完備。 ↙↙↙↙↙↘↘↘↘↘ ↖↖↖↖↖↗↗↗↗↗ 劉基是朱元璋的重要幕僚,也是明朝開國元勳,他參與制訂了許多重要國策。 當初劉基建議以北京作為國都,然而朱元璋並未採納他審度形勢的分析(註)。雖然劉基當時拿元朝做評論,但同樣也適用於本朝。 在永樂以後的二百多年裡,在建都(南京還是北京?)這一重大課題上,最後還是應了劉基的預言。惜哉! 註:元氏入主中夏,雖因其邇於陰山以定都,而地形之強實甲天下。 撫據全盛,幾將百年。 一時文章亦頗有奇氣,未必非山川形勝風氣之觀感或有以助之也。 至於元季,四方鼎沸,而國都猶晏然自若也。 蓋其東連滄海,西接晉冀,前有瀦(水積聚)大陸之利,北有重關天險之固,若非天命所歸,其主自遜於荒,而以勢利相持,雖引百萬之兵屯之堅城之下,歲月之間,成敗利鈍,未知其孰而得失也。 (《誠意伯文集》) 就在朱元璋撒手西歸沒幾年,四子燕王朱棣不僅篡奪了皇太孫朱允炆的帝位,還把他老子耗費多年心血打造的首都南京給廢了,且不惜耗盡全國的物資和人力,另外營建北京為新都。如果朱元璋地下有知的話,非得氣的七竅冒煙不可。 永樂元年(1403),朱棣宣布 “以北平為北京,稱行在”,先把北京作為陪都。 從《明史·成祖本紀》中得知,自永樂四年詔建北京宮殿時,就已經著手準備建築材料進行營建(註)。 註:《明史·陳珪傳》:永樂四年營建北京宮殿,經畫有條理,甚見器重。 《明史·師逵傳》:成祖即位,永樂四年建北京宮殿,分遣大臣出採木,逵往湖、湘,以十萬眾入山闢道路,召商賈,軍役得貿易,事以辦,然頗嚴刻,民不堪其擾。 在北京營建皇宮和都城是同時進行的,共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自下詔時起開始備料,後一階段是營建工程的全面鋪開,工作量最大也最集中。 皇宮是以木骨架結構為建築體系,木料都是從產「楠木」的四川、貴州、廣西、湖南、福建等省的高山深谷中採伐而來。 由於當時受到道路、交通、工具⋯等諸多不利的因素所限制,在原始森林中伐運木材不知奪去多少供役者的性命,在明代文獻裡曾有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的記載。 永樂五年五月, 朱棣集中了全國各類工匠,並徵調各地民工、衛軍(充為人力)、犯人(苦役),再加上其他幫工總計約有百萬人,陸續地齊集於北京開始營建北京城、皇城和紫禁城,工程量相當浩大(註)。 北京紫禁城是以南京宮殿為藍圖,在規模、氣派及工藝上都比南京宏敞,尤其在佈局上比南京更為完整。永樂十五年,朱棣自南京北上,親自監督整個北京的營造工程。由此可知,他對北京重視的程度。 註:《永樂實錄》:永樂四年閏七月,淇國公丘福等請建北京宮殿,以備巡幸。 遣工部尚書宋禮詣四川,吏部右侍郎師逵詣湖廣、戶部左侍郎古樸詣江西,督軍伐木……泰宁侯陳珪、北京刑部侍郎張思恭督軍民造備磚瓦……命工部徵天下諸色匠;在京諸衛及河南、山東、陝西都司,直隸各衛選軍士;河南、山東、陝西等布政司,直隸、鳳陽、淮安、揚州、瀘州、安慶、徐州、海州選民丁,期明年五月俱赴北京聽役。 北京紫禁城宮殿南北分為「前朝」和「大內」,東西分為三路縱列,中宮和東西六宮,形成眾星拱月的佈局。 它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歷朝皇宮的沿襲和集大成,充分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營建法式。紫禁城的前部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為主體,是皇帝臨朝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
*** 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北京紫禁城建成,次年元月初一,朱棣遷都北京,將應天府改為南京陪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此後南京宮殿不再使用,但仍作為留都宮殿,委派皇族和內臣管理(註)。 註:南京為明太祖龍興之地。自其子成祖定鼎幽燕後,南京大內,遂為虛設,禁令勿修,允其自壞。 【第一次天火】 • 在這些宏偉的宮殿群中,只有「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正殿才能當得起「皇冠上的明珠」這樣的稱號。很可惜在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正式投入使用後不足百日,便被閃電擊中,三大殿在熊熊雷火中化為烏有。大火熄滅後,僅留下「工」字形的漢白玉台基,以及一片焦黑的瓦礫。 朱棣搶的是侄兒朱允炆的江山,在這場殘酷的帝位爭奪戰後,朱允炆卻不知所蹤。雖然血腥味的恐怖暫時壓制了來自朝野的異聲,可是朱棣的內心依然存在著陰影。在惶恐和不安中,朱棣把三大正殿的焚毀,視為既是老天亦是其父朱元璋在天之靈給予他的懲罰和警示,起火當天他即趕到太廟和社稷壇祭祀,祈求祖宗和上天保佑。朱棣下了一道詔書,自稱「朕心惶懼,莫知所措」。此後,他再也不敢動重建三大殿的念頭。 這件事讓當初力主遷都北京的朱棣相當狼狽,朝臣紛紛以天命難違,請求皇帝再次遷都南京。由於朱棣是通過不光彩的手段奪取帝位,自然對「南京」多有顧慮,遂不允議遷都之事,還將幾位言論過激的臣子下獄。 英宗於正統五年(1440)三月,重建三殿。同時還修繕了乾清、坤寧二宮。因所用材料俱為過去所積,故此次土木之興僅役工匠官軍七萬餘人。正統六年(1441年)九月,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及乾清、坤寧宮成。同年英宗正式親政,定首都為北京,終結其祖父仁宗當年欲遷都南京之志,及其父宣宗緩議拖延之心。 ↙↙↙↙↙ ↘↘↘↘↘ 【第二次天火】 ↖↖↖↖↖ ↗↗↗↗↗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丙辰夜,南京謹身殿因雷擊發生火災,延燒至奉天殿和華蓋殿,將前三殿及文淵閣全部焚毀。 七月 瓦剌也先犯大同邊報日數十至,太監王振勸英宗親徵。兵部尚書鄺埜,侍郎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率百官據實況力諫不可,英宗不納。 乃下詔親征。 八月十四日,駐土木堡,也先四面合圍,不得出,英宗被俘。 官軍死傷者十餘萬,戰歿官員五十餘人,史稱"土木堡之變"。 ↩↩↩↩↩ ↪↪↪↪↪ 【第三次天火】【嘉靖大地震】 ↖↖↖↖↖ ↡ ↗↗↗↗↗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明武宗朱厚照卒於豹房,得年29歲。由於武宗無子嗣,遵照《皇明祖訓》,由武宗堂弟、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統,即明世宗,以次年為嘉靖元年。剛坐上龍椅的朱厚熜,馬上清除宦官和權臣勢力,隨即總攬朝綱。 世宗為人暴躁兇殘,朝鮮國使臣的著作裡敘述他如何對待宮女:「若有微過,多不容恕,輒加箠楚。因此殞命者,多至二百餘人。」他又好房中術秘方,多採處女之經血煉丹。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爆發「壬寅宮變」,宮女楊金英等十餘人謀弑世宗未果,皆被淩遲。 自此之後,世宗移御西苑萬壽宮,一心修玄,但詔選秀女入宮就一直沒停過: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正月,選淑女三百人入宮。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選淑女一百六十人入宮。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選淑女三百人入宮。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十二月,病卒,得年60。 -------〉 世宗不僅迷信方士,還好長生不老之術,更迷信道教。嘉靖朝頻繁的營建是既殘酷又擾民的項目之一。北京的道教廟宇大都是在嘉靖朝所建或重建,但其中最大的道廟如大高玄殿、大光明殿、太素殿都遭受過火災。這真是絕妙的諷刺! 世宗在位45年,有半數的年頭不上朝,但他仍通過內閣把控朝局,始終將大權牢牢在握。晚年任用內閣首輔嚴嵩,禍國近二十年。因為吏治敗壞,嘉靖朝爆發多起農民起義。 嘉靖三十四年農曆臘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午夜(子時),山西、陝西和河南同時發生地震。因災難而死的百姓無法估計,其奏報有名者便達83萬餘人,不知名者不可勝數。此次大地震使陝西、山西、河南等省97州受災,101個縣受害,災區面積大約28萬平方公里。然而,餘震月動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載,五年漸輕方止。 地震發生後,朝廷從國庫調撥大量資金用於救災,導致國庫連續兩年虧空,加上地震引發的自然災害和瘟疫導致戶部稅收減少,直接動搖了明朝的國本。 嘉靖三十六年(1557)4月13日,奉天、謹身、華蓋三殿遭雷擊起火,大火延燒至奉天門、左右順門、午門外左右廊,“三殿兩樓十五門俱災”,整個前朝化為瓦礫灰燼。這次大火後,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才重新建成。重建後的三大殿被改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明世宗朱厚熜似乎想用改名的方法來減少紫禁城內的火災。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1566年)戶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當時稱《天下第一疏》,直言帝頹廢日久,使得朝綱不振,官員腐敗,人民困苦,甚至調侃「嘉靖」年號有「家家皆淨而民無財用」之意。世宗讀後大為震怒,但因內容句句屬實,一看再看,無法反駁,遂留中不發,只將海瑞下詔獄。到了十二月十四日,世宗駕崩,其子朱載坖繼位後,將海瑞放出並升其官。 ↫↫↫↫↫ ↧ ↬↬↬↬↬ 【第四次天火】 ↖↖↖↖↖ ↗↗↗↗↗ 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是明世宗的孫子。他在位48年,比他爺爺還多三年。既然爺爺有23年不上朝的記錄,做孫子的更不遑多讓,索性30年不郊、不廟、不朝(註)。朱翊鈞是往後小子敘述的起始人物,最後就是他和兩個孫子把大明王朝給毀了! 註:神宗萬曆十七年起(1588年),萬曆帝開始怠慢朝政不再接見朝臣。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農曆6月19日,前朝三大殿遭雷擊再次起火。這次火災比四十年前的雷擊還嚴重,不但燒毀了前朝三大正殿(皇極、中級、建極)和後三宮,還波及皇極門及其兩側的掖門、文昭、武成二閣,周圍廊房一時俱燼。 災後的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耗時三十年。《明史·食貨志》記載:「三殿工興,採摘諸大木於湖廣、四川、貴州,費銀九百三十餘萬兩。」這次大興土木再為官員及大內宦官們提供了貪贓枉法的土壤,與此同時也給百姓的生活和社會的穩定造成巨大的影響,動搖了百姓對明王朝的忠誠。 「天以民困之故,災三殿以示儆。奈何因天災以困民?」 無論大小,紫禁城內的每一次火災,都是大明王朝一場全國性的災難。因為重建期間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可不是人們能夠想像的!這時的明朝已經大半截子入土了! (待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