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印度看見台灣
2011/01/16 02:39:44瀏覽4011|回應0|推薦35
我去年寒假的時候帶學生團去印度企業參訪,今年我又帶了二十多位同學赴印度參訪。很多人問我為何是印度?為什麼不參訪東南亞、東北亞?到印尼做生意可能比到印度容易,而且政府現在正積極計畫對東南亞展開推廣大學教育(也就是擴大對東南亞招生),所以印度並非好的選擇。

其實我自己也協辦過2次的東南亞教育展,負責馬來西亞、越南的聯合招生工作。但印度仍有其特別的優點,因此我們來印度的目的很簡單實際:

第一;我們很多學生付不起昂貴的歐美遊學參訪的費用,然而印度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國家,也是一個相對低廉價格的替代選擇。

第二,中國與印度具是一個廣大的多層次市場,但印度卻缺乏國人關注,早日讓學生接觸印度市場文化,說不定可以差異化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優勢。

第三,印度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中華與歐美文化的體系,文化衝擊特別強烈,最適合讓學生體驗『跨文化』的強烈震撼,效果奇佳,我甚至覺得比送學生去歐美遊學參訪的CP值比更好。

第四,來印度是『反向學習』,太多學生整天在台灣抱怨東抱怨西,很簡單,來過印度之後,絕對『熱愛台灣、心向台灣』,以身為中華民國的國民為榮。

然而,雖然大家都知道開發印度的市場好處很多,但坦白說,連我對於再次前往印度,實在都還是心有餘悸。為什麼?因為印度的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衛生問題之外,在印度任何簡單的事情都會變得很複雜,使得溝通協調,把事情做好的成本奇高。我認識的一位在美國多年的印度教授說:即使他每年都按時從美國透過網路繳交所得稅,但第二年常常接到前一年未繳納的罰款通知,因為『電腦沒有你的繳交記錄』。要複查,請再繳交一筆費用讓他們協助證明你的確繳交完成。還有,請先繳交罰款,等到確定找到你去年的繳交記錄的時候再行退還罰款(Refund),不用說,Refund不但可能是5年以後的事情,可能又要再付一筆手續費。他說,印度雖然是他的祖國,但是它是一個令人充滿挫折的祖國

印度的道路以及道路標示系統的混亂以及無系統,絕對是世所罕見。我們的參訪行程除了回旅館司機不必問路之外,其他行程幾乎都邊開邊問路。據說新德里有將近1/3的房子是違章建築,所以沒有門牌,道路也沒有標示,因此,迷路以及找路延誤幾乎是家常便飯。只能說印度實在太難理解了,越看越看不懂。

我也遑不多讓,遇到過很多亂七八糟、匪夷所思的事情。舉例來說:去年來印度的第一天,接我們的巴士是外省市車牌不能進入新德里市區,所以必須繞路,司機就在凌晨高速公路的大霧中迷了路,走錯了交流道,結果多開了2個多小時才到宿舍。接著,由於住宿沒有協調好,還差點讓自己以及一批學生露宿街頭。第一天就讓我們兩次震撼教育。所幸,
在接連幾天的驚魂未定之後,我們的參訪上了當地的印度報紙,我國駐印度代表處主動出手相救,並且居中協助,免於露宿街頭的窘狀,體會到台灣外館的溫暖是如此溫馨感人。

也還發生過離譜的事情是我校的8名交換學生來印度包吃包住兩個月,事先說好需要繳交食宿及學分費,然而印度該大學的辦事人員個個互踢皮球,待到回台灣了還不知道該找誰繳交費用,白吃白喝了2個月。

所以,要前進印度的台商或學校單位絕對要有麻煩不斷、或是離譜情事的心理準備。

特別要謝謝我國駐印度外館的多次協助。沒有去年的慘痛經驗,就不知道我國外館人員對國民的溫暖,更實際的是
免於露宿街頭的窘狀。難忘的是我國駐印度的翁大使接見之外還準備了台灣美食讓同學壓壓驚,讓很多同學感動得快哭了。

幾天前一位同學的祖父過世,需要緊急訂票盡速返回台灣,但是不論我如何聯繫想辦法,所有的飛往香港的班機幾天之內都是客滿的,最後只能透過代表處的幫忙協調航空公司,讓同學得以訂到機票趕回台灣奔喪,更有勞教育部駐新德里的組長,親自送同學進入到機場的禁制區內送行。對此,我只能說非常感謝駐新德里外館對我們的負責與辛勞。


印度即使在外人看來人混亂不堪,但是一般印度的知識分子或高階官員、經理人卻對他們的國家卻非常自負。通俗點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今天我前往一家印度大型跨國電機企業Havells公司參訪,他們很驕傲的向我們展示他們近來所購進的最新自動化設備。導覽的副總經理一路說著該公司如何、如何,當在介紹機器設備的時候,他說:『我們只進口并使用世界上最好的機器設備』的時候,眼尖的我們看見HWA CHIN MACHINERY FACTORY(樺欽機械)的台灣式拼音以及一些中文字『注意事項』,接著我們看到更多的台灣製造數值車床以及衝壓機。

在遙遠的印度體會到台灣的溫暖
的那一刻,我們都非常感動。在印度看到台灣工業實力的那一刻, 那種心中的驕傲,只有體會過的人才會點滴心頭--把印度人比下去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wh&aid=479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