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樓蘭女是日耳曼人的科學考證
2009/07/21 11:39:21瀏覽2290|回應0|推薦5
最近因為大陸國學大師季羨林的過世,使得學界有不少回顧季老過去的學術研究的整理。

季老最大的學術成就其實在破譯中國新疆省塔里木盆地的幾種古老的印歐語言的研究。特別是大約在公元840年左右滅亡的吐火羅語。這個語言因為當時維吾爾人被黠嘎斯人逐岀蒙古高原,遷移到塔里木盆地,並征服當地的吐火羅人。在維吾爾人統治下,吐火羅人和外來的維吾爾人融合,其後代就是今日新疆的大部分居民。語言也因此由印歐語系轉為突厥語系。

這樣的轉變過程也印證在考古的發現上。西元前,塔里木地區的墓葬顯示的人中幾乎均為白種印歐人,後來中原的漢朝到唐朝均在西域行使支配權,開始發現墓葬有白種人與蒙古人種合葬的遺跡。也就是漢唐駐軍與當地白人的通婚與融合的開始,唐代末年來自蒙古高原的突厥牢牢地掌控了西域,使得西域遂完全突厥化。

吐火羅人和印歐種族的關係

1984年英國學者D.Q.Adams 發表《吐火羅語與其他印歐語的關係》,用統計學方法推斷吐火羅語最接近日耳曼語,其次為希臘語、印度語、斯拉夫語、拉丁語。

2008年Discovery科學頻道以DNA的方法認為這一支塔里木白種人為西歐的蓋爾特人,也就是今天的蘇格蘭人與愛爾蘭人的同支。

所以班超出使西域的時候,可以想見所見到的就是這一批黃髮藍瞳的原始西歐日耳曼人的孤立族群。

1907年德國學者穆勒將此種未為人知的語言定名為吐火羅語。德國格丁根大學印度學教授艾密爾·西克和西克林教授研究Grunwedel和von Lecoq 從中國新疆吐魯番帶回柏林的婆羅米字母書寫殘卷,在1908年發表論文:《吐火羅語,月氏人之語言》。

可能是因為吐火羅語與日耳曼語的關係最近,所以破譯吐火羅語的幾乎都是德國的語言學家。這其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季羨林扮演頗為重要的角色。

季羨林回憶說:吐火羅文是一種十分難懂的文字,而且參考書只有兩本書:一本是西克教授和西克靈教授合著的《吐火羅文殘卷》拉丁文字母轉寫本,另一本是他們二位教授和舒爾策教授三人合著的《吐火羅文文法》。西克教授的教學法同其他德國教授的方法一樣,既不講語法,也不教婆羅米字母。上來就念原文。首先念的是《吐火羅文殘卷》的前幾張。而吐火羅文殘卷在新疆出土時,每一張的一頭都有被燒的痕跡。焚燒的面積有大有小,但是沒有一張是完整的,甚至沒有一行是完整的。讀這樣的殘卷,其困難可想而知。讀了不久,季羨林就發現,這裡面講的故事,就是中國大藏經中的《福力太子因緣經》中講的故事。他把這一發現告訴了西克教授。西克教授大為驚喜,立刻讓季羨林把這段漢文大藏經翻譯成德文。兩個本子相比較,對瞭解吐火羅文原文有了極大的幫助,最終破譯了吐火羅文。

德國人與中國人的聯合,德國學者熟悉原始的日耳曼語,而季羨林熟悉中國古佛經,才能完成對死語言的破譯工作,學術看起來需要一點運氣。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wh&aid=315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