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27 10:57:08瀏覽4872|回應1|推薦15 | |
越南的反中遊行演變為反華暴動事件。受損、停工的台企達到1,100家,佔越南台企總數的一半。台灣不少評論認為這是中國大陸及越南間的南海爭議,結果因為暴動,受傷最慘重的卻是台商,感覺十分無辜。因此,部分台灣的評論以為簡單的切割即可避免反華的麻煩。在這樣的思維下,民進黨的立委提議讓台幹貼上「我來自台灣」的貼紙,後來部分立委加碼成「我不是中國人」的貼紙。這其實忽略了海外台商的發展路徑,也低估了台企在資本與人力上與大陸深度結合的事實。 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台灣是較早接受海外直接投資(FDI)而成為跨國企業的全球低成本生產基地的角色。隨著台灣企業的興起,跨國企業將生產管理任務交付於台灣企業,形成所謂的「代工」模式(OEM)。再隨著台灣生產成本的高漲,大部分的製造商遂於1990年代開始將低附加價值的製造業務大舉外移中國大陸。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外移不單是台灣企業出於自己的利潤動機而主動外移,很多時候更是由跨國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而主導整個產業聚落的大規模外移。例如,斗六的福懋紡織(Formosa Taffeta Textile)的外移,就是由NIKE公司所主導的產業鏈外移。由於管理文化的隔閡,大多數的歐美日廠商樂意將其在大陸的生產基地的角色交付於台灣廠商管理經營,因此,在極短的時間裏,大陸湧現一大批成功的台商代工廠。 只是沒有想到的是:大陸的生產條件變遷速度如此之快。那些落腳大陸十數年的台灣廠商又再次面臨被迫遷徙的宿命。除了再往內陸省份遷徙的選擇外,不少台灣廠商落腳到了越南。 越南人口超過9千萬,平均年齡27歲正值生育高峰期,人口極可能在短時間內破一億人口的規模,其實已經是一個中大型規模的國家。越南積極發展經濟,對外資設廠提供多項優惠稅率。頗類似中國大陸九十年代以經貿發展為本的國策。在與美國關係正常化之後,2006年又加入WTO,目前更是TPP與RCEP兩大經貿板塊的交集,為理想的生產基地。 然而,由於外資的大幅進入越南,導致越南的各項資源的供給與需求都失去平衡,經濟管理的失敗,更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更嚴重惡化了越南的社會貧富問題。因此,大規模反華這樣的社會失控,其實更多來自越南國自身的國內因素。 那些在台灣嚷著生活太苦,活不下去的年輕人,可以對照越南。越南的痛苦指數遠高於台灣——所得低,通膨快、房價高,物價高。舉例來說:在人均所得低落的越南,2007年胡志明第一郡第二郡的房地產卻已經突破每坪百萬臺幣。我帶學生拜訪過胡志明經貿大廈裡面的「中租迪和」,總經理一方面抱歉空間狹小,然後告訴我這裡的商辦租金為臺北101的3倍,也高於北京;我在同奈省工業區生活近一個月,旁邊小吃店用餐的價格與台灣中南部工業區的價格幾乎相同。工業區裡面來自北方的民工則掙取微薄的勞力薪水(約4-5000元台幣),還要支付昂貴的食宿費用,生活異常艱困,很多人一天只吃公司提供的免費一餐,為省房租走很長距離來上班,或者2-3人合租一間狹小的房間......可以說我真的在越南目睹了那些「在舊社會裡,被資本家剝削得一無所有的勞苦大眾」。 2006年開始,社會矛盾的積累導致數千次要求加薪的工潮,通常工潮以外商讓步承諾加薪5%或10%為代價而結束。然而底層工人所不知道的是:在通膨經常超過20%的越南,這樣的加薪幅度根本無濟於事。而都市資產擁有者卻坐擁龐大的資產增值及租金收益,於是貧富社會問題遂告急劇惡化。 2011年起中越南海爭議開始升高時,越南政府就有意將此外部問題內部化,作為轉移內部政治經濟壓力的宣洩口,當然也有內部政治鬥爭的黑影,給內部的親中派難堪。在越南的街頭,甚至是大學校園也貼滿各式宣傳畫,宣揚「長沙、黃沙群島是越南領土」的標語。 但東南亞的台企未必直接來自台灣,很多遷自大陸的台企幾乎都有陸幹。例如,被焚毀的通用鞋廠有120個華人幹部中,來自台灣的20人,來自大陸的100人。他們多是台灣廠商九十年代進入大陸時候培養的基層幹部,部分忠誠度高的陸籍幹部,更成為台商轉戰東南亞的御林親軍。 台商真不容易,暴亂之中,某台企拉出「支持越南、打倒中國」、「黃沙群島是越南領土」的條幅,但也無法倖免於劫掠。但流出的標語照片卻再觸及了大陸網民敏感的民族主義神經,引起輿論譁然。該台商只好在其大陸總部發佈命令,追究開除其越南廠總經理「嚴重疏失掛不當言詞橫幅」,「嚴重影響海外幹部的心情與民族情緒」的道歉啟事。
部分台灣的評論以為簡單的切割即可避免反華的麻煩,這其實忽略了海外台商的發展路徑,也低估了台企在資本與人力上與大陸深度結合的事實。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要如何讓台幹貼上「我來自台灣」或「我不是中國人」的貼紙?再者,觸犯了大陸的民族主義情緒,未來也很難在大陸生存,簡直是裏外不是人。 大陸在崛起的過程中與東亞其他國家的地緣碰撞可能進一步推升東南亞的反華情緒。雖然此次越南及中國大陸間關係惡化程度是如此嚴峻,但是排華暴動更是越南國內貧富以及社會矛盾,以及無法善後的反華情緒的總爆發。伴隨著緬甸銅礦區的排華事件,以及泰國的動宕不安,未來台商在東南亞所面臨的社會及政經風險都已急劇地升高,必須妥善因應。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