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12 22:22:15瀏覽348|回應0|推薦2 | |
覺知,既與道德有關,又與道德無關。什麼意思呢?這要看我們說的道德是什麼意思了。如果道德是指某種「既定不變」的生活規範,則覺知與道德無關,覺知會隨情境不斷變化其明白,如何能受僵固的道德枷鎖左右?如果道德是指來自覺知產生的社會綱紀,則覺知的落實就是道德。有人會誤會強調覺知如同強調道德,把道德當做左右政治決策的原則,這會釀就「泛道德主義」的弊端,殊不知連這樣的觀點都是深受西洋文化的影響,尤其深受基督教思維的影響,基督教把《聖經》當做上帝頒佈的律法,其對人生活風俗的規範能兩千年維持不變,正因其信仰這些規範(譬如十戒)來自上帝,自然不能拿人為的意志做更改。然而,在反基督信仰的人來看,這種對某些道德信條的堅持,其實對人性產生甚深的迫害。因此,在歐美社會,同性戀或墮胎議題會成為選舉時相爭難解的辯論焦點,信仰基督教的選民會視支持同性戀或墮胎違背上帝的意旨,然而,這在任何一個華人來看,都會覺得這只是個人的私事,誰管得了誰? 這就是基督教的道德,我們正因把這種道德不知不覺拿來當做我們對道德概念的唯一認識,因此華人對於讓「道德」干預政治甚覺反感。不談基督教這種極其狹隘的道德概念,道德本該隨著人的環境與需要而不斷修正,畢竟其只是某一時空裡社會共同認同的規範,時空條件發生變化了,自然就需要因時因境置宜,這纔是儒家說的道德,或者說,來自覺知的道德。很多西化派的學者常愛批評儒家的道德,殊不知儒家只是在替基督教的道德概念背黑鍋,這個成見如果不調整,則根本無法談覺知的民主,因為出自覺知的民主,與出自覺知的道德,其實正是一體的兩面,有覺知的人,在生活層面表現出道德的把持,自然在政治層面就能展現民主的精神。西洋人很難理解何謂「覺知」,因為信仰基督教的他們只能理解出自《聖經》的規範,在他們來說神意本身不能揣測,這是對上帝的不敬,然而其認知的「神意」偏偏就貼靠著我們說的「覺知」,因此他們不敢逾越其規範,來認識覺知。 但,我們不幫忙西洋人,還有誰能幫忙西洋人?我們自己不透過覺知來建設出新的民主,我們如何有機會讓西洋人認識更深層的民主思維?這不是自認優異的「白種人的負擔」,卻絕對是我們覺知者的重任,因為這是全人類的需要。只有覺知能化解情緒化的執著,社會的爭議如果有覺知,則根本沒有產生的機會。譬如說台灣社會現階段在推行民主政治的過程裡,總與族群議題糾纏不清,致使投票最後如同族群動員,誰的族群大,誰就容易「獲勝」,然而,究竟誰是贏家?靠動員族群來打贏選舉的社會,真正是在落實所謂「民意」的社會?果真如此,則這個「民意」是否有問題?能靠著訴諸血緣親緣或某種「本土意識」就高票當選的總統,真能「證實」他們已經是個能主宰自己命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如果政權的成立,不能提供人民覺知的機會,或者反過來說,掌握政權的人,要藉由各種「愚民」的手法來壟斷其政權,則不論這個政權靠什麼辦法來壟斷與維持「民意」,都不能稱做「國家」。 請注意,立國的第一要件,來自人的覺知,這個覺知,提供境內的全部人民,覺知的機會。有覺知的公民,其意見纔具有「民意」該具備的穩定性與成熟度,否則民主政治就只是變調的暴民政治而已。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