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篆書兒童體,轉身變大人
2011/09/02 23:57:07瀏覽1803|回應0|推薦12
 



◎〈嶧山碑〉1。




◎〈嶧山碑〉2。




◎〈嶧山碑〉微距1。



 
  習篆書時,因為控制力不佳,吉諒師父要我用退鋒狼毫金劍練習。
 
  金劍原本是為初學者訂製用來寫楷書的,但因筆力雄強,寫行草亦極佳。但以之寫篆字,就有點不易控制了。我寫了一個多月之後,有一天心血來潮,用吉諒師父做來寫隸書的羊毫樂府練字,我發現用長鋒羊毫練篆字,真是得心應手。從此我練篆書主要即用樂府,兩個月後,進入較順暢的書寫狀況。原本師父要我用廣興紙寮白玉練篆字,但因我手邊剩兩刀存了四年的白玉,捨不得用,廣興紙寮新白玉又適巧售頃,我乃無紙可用。有一段時間用玉扣紙練,玉扣紙吃墨重,長鋒羊毫在紙上重拖,寫得我辛苦萬端。某日上課時,師父要我試用雁皮寫篆書,居然甚是順暢,於是改用雁皮練篆字。事實上,有一段時間我用雁皮練隸書,特別是〈曹全碑〉,寫起來很有唐隸的感覺。
 
  我必須承認自己是一個十分笨拙之人,不論學什麼東西都要比別人花更多力氣。閱讀、書寫、聆樂、電腦、運動,都花比一般人更多力氣才學會,四、五十年下來,也就習慣了。可能正因為如此,從拜師學書法以來,每逢換帖,就是我神經緊張的時刻。每換一帖,我就要痛苦很長一段時間,或十天半月,或累月經年,如果不是有堅強的意志力,我不知已放棄多少次書法。所幸一路走來,不習慣也得習慣,五年來痛苦十幾次,似乎有稍稍好一些。我是2011年4月15日開始練小篆李斯〈繹山碑〉的,約兩月後會寫大部分的字,7月15日約可背臨,迄8月15日可以完全背臨;8月19日始習清篆,從鄧石如〈白氏草堂記〉入手。
 
  在習篆字的 過程中,我不斷嘗試手邊的各種紙,寫起來總多少有點不順手,譬如類近宣紙性質的紙,因為吃墨太重,長鋒羊毫行走其上,形成重拖,寫完一通222字的〈繹山碑〉,往往手腕和肩臂酸痛非常。改用雁皮紙後,略有改善,但一般雁皮紙均薄且熟,缺少篆字所需要那種略暈的感覺。2011年春天,因為訂購的長春雁皮紙製作延遲,直到夏天仍未見蹤影。七月流火,長春棉紙行總算送來樣紙,卻因部分紙張生熟不一,略不規範,品質不若此前所製。有一天我為了替書法班學生試新做的長春雁皮紙,這張雁皮紙有點怪,有的地方生,有的地方又太熟,很不標準。於是我試著用紙的反面寫,雖然有點暈,但相當一致,於是用比平日稍濃的墨寫懷仁集王羲之字〈聖教序〉,約2cm,覺得完全沒問題。因為學生沒有紙可用,故爾要他們用背面寫,此前我曾為他們找到一批雁皮,正面寫墨會發灰,用背面寫則墨色甚黑且出彩,所以學生們已習慣有些紙要寫背面,並不拘泥,暫時解決無紙可用之宭境。我則在試紙過程中,用長春7月做的雁皮紙背面寫〈繹山碑〉,遽然發現這是我寫過最適合寫篆字的紙,真是大喜過望。
 
  一張做壞了的雁皮紙,居然成為我練篆字的主要用紙,想想覺得真不可思議。也許我該向吉諒師父學習各紙有各用的襟懷,嘗試找到各種紙的最適切使用方式。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幸運,找到適合各種字體的紙,學習各紙各用,學習控筆控墨,或許書法的天地將更為開廓。




◎〈嶧山碑〉3。




◎〈嶧山碑〉4。




◎〈嶧山碑〉5。




◎〈嶧山碑〉6。




◎〈嶧山碑〉7。




◎〈嶧山碑〉8。




◎〈嶧山碑〉9。




◎〈嶧山碑〉10。




◎〈嶧山碑〉微距2。




◎〈嶧山碑〉微距3。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gmf&aid=560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