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0 01:06:41瀏覽3922|回應0|推薦3 | |
我好像春眠了,睡了一個長長的覺。醒來,發現唱針繼續在唱片的空軌上反復滑動,有如永恆迴圈。 山上的桐花開了又謝,五月雪紛紛飄落。月桃花開了,野薑花還未含苞。山上的酢漿草和咸豐草在春雨裡寥落,我彳亍於山徑之間,尋找童年的夢。那時候溪水清清,魚兒游來游去,溪邊的大牛牯在那裡低頭吃草。兒時情景宛然如昨,我想起李叔同的〈憶兒時〉:「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游子傷漂泊。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追。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託。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於是自唱片架上取出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兒時情景》(Kinderszenen)。 ◎Martha Argerich/ Robert Schumann/ Kinderszenen& Kreisleriana, DG, LP, Digital, 410-653-1, 1984. 當Martha Argerich優美的琴音自音響傳來,我的心彷彿便安頓了下來。春愁不再撩人,甜蜜時光自心底浮現。 當Martha Argerich優美的琴音自音響傳來,我的心彷彿便安頓了下來。春愁不再撩人,甜蜜時光自心底浮現。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次《兒時情景》錄音,比Vladimir Horowitz的演奏,更貼近我的心靈。雖然我並非Argerich迷,她演奏的Chopin鋼琴奏鳴曲、協奏曲,前奏曲,均屬名演;她且曾獲Chopin鋼琴大賽首獎,但我卻不覺得她的Chopin演奏錄音,有特別吸我的地方;她演奏的幾次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均極精采,尤其和孔德拉辛的現場錄音,火花四射,劇力萬鈞,但仍非我的首選。反而是這張包括Kinderszenen和Kreisleriana的舒曼選曲,帶給我最多聆聽的感動。 性感而個性強烈的Argerich,其實有點內向,常常覺得舞臺演出是非常孤獨的,因此中歲以後,喜歡與人合作室內樂,她覺得那樣比較有安全感。Argerich之所以常取消演奏會,或許即因不喜歡一個人在舞臺上孤軍奮戰有關。Argerich早年的演奏都親自打理一切,因為不假手經紀人,各地的演出邀約,均親手打理;演出結束亦是自己找地方進餐。一個人孤單面對演出前後的一切事宜,使得她越來越討厭演奏家的生活。原本強烈的自我意識使得她常常因各種細微的原因取消演出。後來雖有經紀公司負責安排演出,但她取消演奏會的惡名,連經紀公司都無法在演出前一分鐘判斷她是否上台,到場的觀眾亦只能在台下祈禱。我有幸在她2001年首度來臺演出時,在國父紀念館聽過她的現場。不知是否因場地的緣故,那天演奏的鋼琴音量甚小,音色卻很美,這和我在唱片裡聽到的粗糙聲響,有很大的差異。我從不懷疑Argerich的技巧,但對她粗劣的琴聲總不能苟同,唯一的例外就是這張舒曼的Kinderszenen和Kreisleriana唱片。 父親是外交官的Argerich,從小即展現其音樂才華,父母發現其音樂天分,隨即替她尋覓啟蒙老師。Argerich自五歲起向Vincenzo Scaramuzza學習鋼琴。而為了使她有更好的學琴環境,父母決定全家移民到歐洲,十三歲起,Argerich在維也納、倫敦、瑞士等地,和許多著名的鋼琴家學琴,分別師事過Seidhofer, Gulda, Mrs.Lipatti, Stefan Askenase, Magaloff 和Michelangeli,其中以Gulda對她的影響最深,倆人並且維持了一生的友誼。至於Michelangeli,Argerich事後回憶,她記不得Michelangeli在大師班裡教過她什麼。 Argerich 16歲那年參加三項國際大賽:里斯本、布梭尼和日內瓦大賽,其中布梭尼和日內瓦大賽日期相差不到兩個禮拜,這兩個比賽Argerich都獲首獎。1965年,Argerich 24歲時奪得華沙蕭邦大賽首獎,使其琴藝名揚全球。 Argerich的音樂,感性勝於理性,常率性而為。瀟灑的個性,加上強而有力的手指,與驚人的能量,精湛的技巧,極適合演奏浪漫樂派作品,其演奏錄音亦以此為主。 但我聆聽Argerich的演奏錄音,常覺其音色粗糙,至少和Michelangeli, Krystian Zimerman比起來,總覺觸鍵稍率性隨意,不夠細膩。而這張Robert Schumann的Kinderszenen和Kreisleriana錄音,卻一掃我昔日聆聽印象。其音色之美,令我大為傾倒,其中尤以Kinderszenen為最。可惜到了Kreisleriana的後3首,鋼琴粗糙的聲響又再度出現。初時我不解原因為何,後來讀到文獻,始知在錄這張唱片時,Argerich請Ivo Pogorelich的妻子也是其業師的Alice Kezeradze指導,但唱片未錄完,Alice Kezeradze已不再指導Argerich,因此Kreisleriana的後3首又回復Argerich原來的粗糙聲響。至於Alice Kezeradze何以不再指導Argerich,文獻無微,原因為何,殆難考據。 Kinderszenen的琴音自Martha Argerich指端輕輕流瀉,兒時情景宛然如昨。乘著歌聲的翅膀,春日的跫音,已隨風遠颺。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