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22 22:31:18瀏覽947|回應7|推薦65 | |
若想要透過大眾交通工具,前往跟北台灣著名的戲水與衝浪景點:白沙灣海水浴場入口處相當接近的麟山鼻休閒步道的話,最簡單且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捷運淡水站(此連結是台北捷運現階段營運路線圖總覽)出口處,依照轉乘指示牌的導引,換搭任何前往白沙灣的公車即可;若實在弄不清前後左右或東西南北,請直接洽詢捷運車站服務人員,如果擔心坐過頭而渾然不知(依照我個人搭乘的經驗:公車車廂內部,對於此停靠站跟下一個停靠站的廣播音量,還真的滿「輕聲細語」),上車刷悠遊卡或投幣(三段票,相當於新台幣四十五元)的當時,請司機記得提醒遊客即可。 其實許多前往白沙灣遊玩的男女老少,也會在入口處跟停車場附近所提供的水龍頭處,清洗黏著於雙足跟身軀的海砂,或者沖刷海水內含的鹽份;這兩處景點內部也有行人道可供相互聯繫,因此若您情況許可,不妨攜帶方便更換的衣裳;到時就能直接體驗那股炎熱跟焚風之餘的透徹沁涼。 以下就是麟山鼻步道跟風景區的入口招牌,以及含有周遭景點名稱的路線圖。 當初在臉書頁面瀏覽到朋友按讚以後,所分享出來、單單觀看照片,也彷彿滌盡渾身屬於都市與緊張等塵埃,讓瀏覽的訪客深深懷疑「這真的在大台北嗎」的湛藍天空及純淨到想要直接擁抱的沙灘;閉起雙眼似乎還能聽到浪潮聲響、椰子樹下種種五花八門的雞尾酒和冷飲,以及希臘左巴似的熱情比基尼女郎,或者渾身充滿肌肉線條美的陽光猛男;而冷靜之後的仔細觀看這囊括健康、活力、孩童般旺盛生命力之處,還真是如假包換、絕對童叟無欺,不必捧著花花鈔票或屁股坐著超跑買個大爺、貴婦名號;也能無疑擁有。
↑白沙灣海水浴場一角。沒有廣角鏡頭,拍不出壯闊跟海天相連的景象。
這座位在人煙與車流密集但還是有清幽、寧靜角落的台灣北部地區,其沙灘質感跟周遭種種或是天然,或是人工雕琢的風情,就算距離熱帶或南洋還有段差距,整體而言卻依舊美麗與火熱的休憩區;假使對於三不五時就能清晰目睹的各式垃圾,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視若無睹、玩興不減絲毫的話...。
我當時就從捷運淡水站,轉乘可以抵達白沙灣、淡水客運所經營的863路公車,在那因為某個宗教活動所造成的炮竹及鑼鼓震耳欲聾,以及無可避免的造成雙邊車流嚴重堵塞的情境裡,終於進入三芝跟石門境內,視線也因為從內陸過度到海邊以後,觸摸到即使天色跟環境明亮度不甚晴朗,且明顯籠罩宛若迷霧的氛圍裡,但無損其溫柔依偎在天際懷抱般的聯想的北海岸跟台灣海峽。在白沙灣站下車後再從入口處為基準,往淡水方向走去大約十分鐘左右;就可以清楚瞥見麟山鼻的入口指示牌了。
↑白沙灣海水浴場旁的第一停車場。這裡有可以稍作散布跟休憩的步道,也是暫時遠離海邊戲水人潮的靜謐處所。隔著不知道學名或俗稱,將沙灘、礁岩,與能夠讓生命蓬勃發展的土壤做明顯劃分的各種植物,拍攝由於天候因素所導致的能見度沒有多好的海洋進退,這種彷彿站在乾地(奧斯卡心裡OS:廢話嘛你)看著潮汐熙來攘往、無論藉著月亮跟地球間的距離遠近的變化,以及透過萬有引力所帶動的洋流宛若亟欲突破陸地防線,即使獲得了相當突破,但最終還是得乖乖退回上帝設定的天地範疇、無法涉足於萬一。真的是「人定勝天」而無須絲毫質疑嗎?
默默遙望著遠端嬉鬧和心思各異,但時常不離最原始的本能、以致於讓人類興致勃勃或畏如蛇蠍,卻也欲拒還迎的深沉欲望的海灘。原來腦神經元彼此間,好比浪花或者潺潺若柔水,或者怦然若駭浪的交集與撞擊。在那命定時刻呈現之前,還是別多想吧。相信那位讓我衷心讚歎「真是主耶和華的恩賜」,其胸懷使我知足、愛情讓我戀慕,項上金鍊徹底奪走我眼目的可愛麀鹿;就在另一頭靜候著阿爸的帶領。
這一帶除了專供行人使用的步道以外,由於近幾年在全島各地所興起,並且方興未艾的慢活風潮,以及因應都市或資本社會的節奏快速且各樣競爭壓力(有多少出於跟生存必需無關的眼目情慾、肉體慾望及今生驕傲)而孕育的、類似反璞歸真、重返兒時或靜心思想前進步伐的精緻旅遊,所產生的自行車跟充滿知性等諸如此類的記憶行銷;因此麟山鼻自然也不能「免俗」的擁有單車專用道。 通往大約五百多公尺之外,讓遊客可以沿著山坡攀爬而上,前往此區域最高點、能夠一覽整個白沙灣海灘無遺的休憩平台的步道一隅。
兩旁彷彿接受國賓或貴客檢閱的儀仗隊般,舉起手臂執掌的寶劍或指揮刀,以恭迎行走其間的鼻息的樹蔭。充滿於鼓膜振動頻率所展現的浪濤,間接且忽遠忽近地與遊客玩著躲貓貓。熾熱陽光也成了冉冉婆娑,是那份回憶往昔酸甜苦辣的鏡頭所帶來的揮灑。
在步道裡行走的途中,所瞥見的另一種別有洞天。樹枝或枝幹嘛...我倒覺得有點形似兩排整齊列隊的行伍,個個將手裡所持的指揮刀(閱兵典禮用的那種)高高舉起、面對面地刀尖碰刀尖,構成可以讓即將在眾人面前宣誓互許終身的新人們通過,藉此走進會場與接受賓客道賀及歡呼的模樣。
接著幾張照片,是從麟山鼻休憩區入口不遠處開始,可以直接通往風稜石區、石滬區、連結白沙灣海水浴場(有救生員駐守警界的區域,也是戲水遊客密度較為稀疏的地方)以及因為電影《不能說的秘密》而火紅,但垃圾好比夏季蚊蟲處處飛的棧道,還有之前婚紗業者跟準新人相當喜愛,也指定為拍攝終生紀念的鐘樓等地點的森林小徑。
這裡應該就是麟山鼻,以致於周遭最高點了。下面這張照片,就是以枯樹枝跟樹幹所搭建起來,看起來彷彿父祖輩嬉戲場所,或者在動畫、電影或小說等媒介裡可以看見、美國本土相當廣闊的中西部地區的孩童,就地取材而成就的樹屋或諸如此類的秘密基地。後來從網路搜尋得知,這是用來作為餐廳(大概是我孤陋寡聞吧,這裡與其說是個向外開放的消費場所,不如說是座私人休閒別墅更恰當)、取名為『林老伯看海的日子』。 俯瞰著底下海灘邊緣或裡邊乘涼的芸芸眾生。可惜今天的空氣懸浮粒子濃度,似乎高了那麼一丁點(心裡又隨著浪花,浮現另一個清晰地OS:你確定只有「一丁點」嗎),洗淨靈魂與軀殼種種塵埃污漬的湛藍,總能吸納所有怒吼或呢喃的獵獵風響,托不出失卻了鮮明輪廓及眉宇的海洋,也傳達不來遠方白沙灣(照片右上方白色建築群之處。原來我跟朋友走了一大段距離哪)承接的各色聲帶所發出的頻率和繽紛泳衣包裹、取之不盡而用之不竭的青春嬉鬧;我跟朋友都曾經擁有,如今懷疑當時哪來的精力,締造出從台北市中心騎小綿羊機車到北海岸夜遊的紀錄;現在呢,似乎也只剩下台東的山區或海濱,可以讓我如此「風塵僕僕」也甘願。 ↑↓這幾張照片中央偏右上方所呈現,彷彿一把利刃或者歐洲民間傳說裡面,不知是否稱得上「膾炙人口」的獨角獸(也許只是我自己的『聯想力』在鑼鼓喧囂地運作)兩眼眉宇間的犄角;誘惑者彷彿將西歐中世紀騎士們比武時,所使用的細長且尖端如同錐子般的長矛,整個刺入海洋的地理景觀,就是有稜有角的『風稜石』,同時也是鱗山鼻步道上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了。 岩石節理發達的安山岩,在海浪經年累月的侵蝕以及終年不斷的風挾帶砂粒的吹襲下,逐漸形成平坦的風蝕面,再隨著風向改變帶來不同角度的雕琢,擁有尖銳的稜角,因而稱為『風稜石』。佇足欣賞這些體積碩大且造形奇特的風稜石時,就彷彿聽聞風與石的對話。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的竹子火山爆發,炙熱的熔岩順應勢,成兩路奔流入海,形成了台灣最北的美麗鼻尖,也是與富貴角 這一帶也是受到保護的野生百合花盛開之處。但或許是季節不對,從最高處重新踏上海平面的沿途之中,盛開並帶著橘黃蓓蕾的嬌豔跟潔白花朵,實在是寥寥可數,所以也就不帶入鏡頭裡了~反正相機性能與功能也不怎麼樣(笑)。
此處遊人足跡少了許多,但垃圾卻比人聲鼎沸之處的白沙灣,還要多出恐怕十數倍也不止(搖頭歎息。我自己從呱呱墜地至今,也有意或無意的製造數量和噸位,皆已不可考的各式廢棄物)的壯觀與瞠目結舌…。 曾經頗負盛名而受到許多互許終身的比翼鳥們青睞,加上天地間各色珍珠或寶石、碧玉所構築而成的剔透,所孕育出來的絕佳很景,使得想前來鐫刻共結連理的印記與印證,還得事先敲定佳期,且攝影師們留下諸多鎂光佳作的衷曲勝地,卻在人力及人智絕對只能望塵莫及而徒呼負負的熱帶風暴,在旋轉及橫行霸道地『到此一遊』(順便讓這星球最高級的動物再次感受到:自己離真正『謙卑』還遠得很)之後,所造成的滿目瘡痍以及人去樓空等缺乏善後等凌亂的後續裡;徒留幾許遺跡跟劫後餘生的遊憩設施。
風災同豪雨組成的鐵蹄肆虐之後,這裡彷彿成了牆倒眾人推的互踢皮球、不知由誰來撫卹及復原的棄嬰。周圍建築跟娛樂或拍照的設施、道具,明顯都已經成為即便不屬危樓或者治安死角(也相去無幾),但也都缺乏照料的苔蘚、汙垢、黯淡處處孳生、滿佈與乏人問津,只差沒有變得就算白晝時分,也陰森到讓人寒毛直豎並敬謝不敏、任其雜草叢生與蔓延的淒涼,只是原本與海洋相通的人工池塘,幻化成記錄著風吼地搖的那一剎那,也凝滯於那一刻的沉沉死水;唯有外觀與色澤都依然簇新的鐘樓,靜靜隨著光影挪移而忠實地與不遠處的海巡單位共同佇立。
也好,至少這原本應當遍布著假日喧嘩、嘻鬧而門庭若市之地,以至於宛若市井茶肆的人工堆砌,如今恢復了她原先的、應有的寧靜。
再度登高至觀景平台而望遠。言語都是多餘的了。或者追尋著拂過臉頰及髮梢,足以帶走渾身濕熱的微沁,遙想多少已成陳蹟的千古風流軼聞,又或者沒有羽扇綸巾及論劍所需的純釀煮酒,但仍付諸於笑談風聲中。
在嬉遊與喧騰隨著起源之處來自各方,但不知嚮往何處的風響而直達天際的同時,難得出現眼前的杳無人跡景象。唯有隨著大氣層反射的陽光,雲彩因著地球自轉或公轉,而或是稀疏若童山,或是茂密若盛夏時節的濃蔭,以及大陸棚標高之故,呈現深淺不一的藍綠海洋與浪濤,交換著創世以先便已自有且永有的主耶和華;方能微哂聆聽的密語。
心思若飛鴻乘風而扶搖直上,觸摸那份於穹蒼並日照背後隱密的辰星,凡等候恰到好處且種種所需皆水到渠成的時機,總要於后土長途跋涉也不知疲倦為何物、意念也終將於皇天奔馳翱翔而忘懷昔日癡愣時;都在替浪花與沙灘訂立了彼此無法永遠逾越的界線的大能話語裡。
我跟友人佇立於制高之處俯瞰同樣是自己居所之處,帶著自己獨有的想法,轉身返回須繼續下去的生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