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放名醫一條生路 給自己更好機會
2009/06/10 12:04:17瀏覽1200|回應3|推薦17

追尋名醫的求診迷思

                                                                                                                                          日昨 (2009/6/7) 報載許多名醫爆診的怪異現象,甚至有日掛420號的驚人記錄,有些醫師每天工作至少15小時,經常必須看診到深夜。這些醫師是值得敬佩的,若非醫術高明、聲名遠播,豈能贏得病患們的信賴,爭相把自己的病痛問題交付給他們?他們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也沒有了家庭生活,妻兒想見一面,可能要到診間才有機會。是什麼樣的醫療制度造成這種不正常的現象?為何又這許多病患為了自己的健康卻要犧牲仁心仁術的醫師的健康?

習醫的人多屬菁英,社經地位也高於一般人,然而卻是高耗損的行業。我的牙醫師並非名醫,一個人獨撐著間小診所,然而由於他的誠懇、平實及巧手,而贏得病患的好評及信賴,所以有許多忠實的客戶,要約診經常得等上一兩個月。他幾回拜託我別再給他介紹病患了,因為工作量已令他難以負荷,常常連吃飯休息的時間都被佔用,他說「我才五十出頭,同班同學已有4位過勞猝死,我很擔心自己會是下一位!」。

病患千方百計的找名醫,目的當然是期冀能藉助他們的高明醫術,可以妙手回春,藥到病除,這種心態並無不對。然而結果如何?固然有些幸獲改善,但大多數的卻病情依舊,病患卻依然有增無減。難道是這些醫師徒負盛名?或是醫術生鏽失靈?

治病而非治人的治療迷思

其實所謂「病」,就是人在身心能量失去平衡後所呈現的結果。而每一個人會造成失衡的原因並不相同,也就是說即使罹患的是同一種病症,成因卻是因人而異的。例如說「高血壓」這種常見的問題,成因可能來自 遺傳、肥胖、高血脂、飲食過鹹、內分泌失調、懷孕、身體缺乏某些酵素、服用藥物、長期失眠、便秘或情緒壓力 .....等等諸多原因。可能是其中單一原因,也可能是多種原因合併致之。不同的成因,治療的方向與處方用藥當然就不一樣,並無所謂放諸四海皆準的仙丹妙藥。若不去瞭解是什麼人得這個病,不去探究他的個人及家族病史、生活與飲食習慣等,換句話說如果不去認知每一位病患的獨特性與差異性,就無法真正對症下藥,甚或期冀能夠藥到病除。所謂的降血壓的藥物或任何標準驗方都只是治病(控制症狀)而非治人(恢復健康)的治療方式。

當然要去認知每一位病患的獨特性與差異性,醫師除了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經驗、還有就是能夠與與病患有充分互動的時間,才能施展望聞問切的基本功夫,往往在交談互動中,即能找到問題的癥結。舉個實例,前些時候有位李先生來做能量檢測,他自述身體狀況雖不錯,只是長期為便秘所苦,前後看了幾位醫師都是話不多說,就給了些纖維素或軟便藥帶回,服用雖有幫助,但不吃就不行,而且輕瀉的感覺並不舒服,所以心中頗為排斥。由外表觀之,李先生高逾6呎、身體結實,而且個性開朗。我以O環測試法(ORT/BDORT)檢測也證實他的身體能量狀況極佳,腸胃的能量並無太大異狀,但再進一步瞭解他的生活飲食狀況後,我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原來李先生的生活規律、飲食也正常,同時他極熱愛運動養生,近二十年來從未間斷的維持每日運動的習慣,這種自律與堅持的毅力令人嘆服與敬佩。但問題就出在這裡,因為他的運動量極大,每次總要運動到大汗淋漓、全身上下衣褲都溼透到彷彿才自水中撈出,可是他的飲水量卻不比一般人多。換句話說由於他的流汗量如此驚人,飲水量就相對不足。當腸道無法吸收到足夠的水分時,自然就容易引起排便的障礙,我以O環測試法檢測也印證了這個推論。於是我建議李先生每天固定準備幾個裝滿飲水的寶特瓶,而且一定要在當日喝完它們。兩週後再見到他時,他高興的說「我依照你的囑咐,每天喝定量的水後,從第二天開始到今天,每天排便都很通暢沒有什麼問題了!」。其實我就只是多問了幾句話,困擾他多年問題的答案就自然浮現出來,並不須服用任何營養品或仰賴任何藥物,排便的功能終於恢復正常。

本來醫師真正的責任應該是協助病患了解問題、學習如何照顧自己而恢復健康;而不是僅求藉助藥物控制症狀,病患仍是長期身陷病痛,而且虛耗龐大的醫療資源!然而在現有的醫療體系中,這樣的基本期待卻成了不切實際的想法。當一位名醫日掛數百號,當每一位病患只能分配到短短兩三分鐘,除非「通靈神示」否則醫師怎可能了解我們的身體問題真相為何?當5位或10位的病患一起被召進診間毫無隱私的一字排開,我們又豈能要求應有的醫療品質?或還能奢望醫師把我當做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認真對待?當一位醫師忙得連吃飯或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我們只能佩服他的仁心仁術、超人的體能與卓絕的毅力,我們又豈能要求他還擁有穩定的能量能提供高效能的診斷?又怎忍心還要他再榨出時間繼續研究吸收醫學新知,以貢獻更新、更好的醫術?他只能憑藉著非凡的耐心與豐富的經驗,將病患當做是生產線上的產品,以極快的速度將產品分級分類,然後施以標準的處方,症狀因此得以控制就功德圓滿了。

為自己的病症尋找更好的醫療服務

這是名醫的無奈,卻是病患的隱憂,奈何大多數的病患猶不自覺,仍是盲從追星,費盡周章排隊插號,好不容易被唱號進了診間,與醫師說不了幾句話,醫師就忙著打電腦開處方,椅子還未坐熱,就被護士連哄帶趕的請了出去,心頭猶慶幸總算見到了名醫,也安慰自己「這醫師很高明,我才講沒幾句話,他就已經瞭解我身體的問題,我的病有救了!」。 我聽說曾有國外回來的醫師依據在國外醫院的訓練與看診方式,詳細的望聞問切,對病患循循善誘給予衛教及自我照顧的觀念,卻被病患譏嫌這些醫師看病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功夫不好,很「低路」!這些醫師最後被迫從俗,如此不僅工作更輕鬆,病患還更多,也能賺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呢?至於原有的熱忱及理想,病人自己都不在乎了,醫師又能奈何?!

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其實不只是醫療體系或是醫師的問題,病患自己需要負擔更大的責任。因為沒有人會比我們更了解自己,受到病痛折磨的也是我們自己,許多人對投資理財是兢兢業業,除了找理專外,自己也做足功課。但是對與自己休戚與共的身體,卻是明顯的漫不經心,輕率的把糾纏不清長期困擾的病痛丟給非親非故只能相處3分鐘的醫師,就以為一切安了,這種一廂情願也不負責任的期待,會得到什麼結果是可以預料的。

我有一位朋友,為憂鬱症造成的暴食問題煩惱不已,好不容易掛上了一位主任級的名醫,就診前她用心準備寫下她的症狀及心中的問題,但是進了診間才沒講幾句話,醫師已開好處方結束了診療,一堆到口邊的問題硬生生吞了回去,當她鼓起勇氣怯生生的追問醫師究竟她的身體發生了什麼問題,好一會兒這位名醫才從埋首的電腦前面抬起頭來,睨了她一眼,冷冷的丟了一句「我一天只開三次口!」。這個就診經驗讓這位朋友極度受傷,暴食的情況愈發嚴重,也失去了求醫的勇氣。顯然這一位原本以救人為職志的名醫,卻變臉扮演了扼殺病患希望的兇手。我相信他原本絕不是這個樣子,是他的仁心仁術才使他擁有了今天的聲名地位。但也許是名醫的光環太耀眼,遮蔽了他的眼睛,致使他認不清自己是誰了;也許是名醫的盛名之累太沈重了,他已疲累到失去了耐性。當他輕蔑的對仰望求助於他的病患脫口說出那句話時,在那一刻他已忘了他曾經信誓旦旦要一輩子堅守的醫師誓詞「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輩首要的顧念 .…我將要盡我的力量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所以在要求醫療品質改善的同時,身為病患的我們,也有責任為自己多盡點心,學習正確的尋找醫療協助給自己更好的機會,而不是盲從追星,無視自己的身體與病痛需求。如果一位名醫只能給你三五分鐘,而且面無表情、惜字如金的話,趕快離開診間不要回頭。相信我!即使是一位年輕的住院醫師能幫助你的也絕對大過於那位名醫;如果一位醫師他願意傾聽你的病情,而且還會認真的詢問並與你討論相關的問題,那麼無論他是大小牌的醫師,不要猶豫!找他協助一起治療你的病痛,這是給你自己機會。別忘了,所有的名醫(除了公關型及媒體型的醫師)都是由優秀認真的小醫師一步一腳印的努力奮鬥上來的。

另一方面我們(包含醫療院所及病患)不要再繼續剝削壓榨名醫們可貴的生命,多給他們一些珍貴的休息時間,還給他們一些溫暖的家庭生活,也留給他們一些進修充電的空間。這樣他們寶貴豐富的醫療經驗才能日新月異、充分施展、正常發揮,也能延續更久,可以走更遠的路。                                                                                                 

                                                                                                                                       【後記】這篇文章發表後三天,看到由中國大陸知名醫師紀小龍主任所寫的文章<家吐真言,醫生永遠是無奈的>,紀主任專攻病理研究,但他不避諱的承認醫師診斷誤診率的事實「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果你住到醫院裏,年輕醫生看了,其他的醫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訪、討論了,該做的B超、CT、化驗全做完了,誤診率是30%。」;以及醫師實際擁有的治癒能力「作為醫生,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為什麼?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而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決那麼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

很佩服這位不怕自暴其短,有良知與有膽識敢言的醫師。期藉助這篇文章也能幫助我們了解現代醫學所為所能的實際面貌,與破除對現有醫療體系完全的倚賴與無條件信任的迷思。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rt928&aid=3029564

 回應文章

Jenn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驚懼
2011/06/30 16:28

唉!女兒重病住院時.我們一再跟醫生爭取"病患的個別差異性"

無奈.醫生就是:你醫生還我是醫生?

一場病.讓我們害怕.醫療界顢頇的醫護人員還真多.

怎麼辦?當我們老病時?

須彌芥子~走向回春之路(ort928) 於 2011-06-30 19:06 回覆:
我的朋友由國外回來,到醫院看病時,對醫師的診斷提出了些疑問,醫師也是不耐的回答“倒底你是醫師?還是我是醫師?“,我的朋友也毫不客氣的回嗆“到底你是病人?還是我是病人?“。國內的醫療文化,病患還是弱勢,專業的位置是不容挑戰的。何況"病患的個別差異性" 非“看病不看人“的現代醫療所關切的議題。所以我們只有自立自強,看病有時也要帶點運氣,還是有好的也值得尊敬的醫護人員。

connie F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的確
2009/08/14 13:54
我就是曾經被誤診,當時曾經一再提醒醫生.總之是令人氣憤.

下雨天 留客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良心話
2009/07/29 21:37

終於聽到醫師說良心話了   90%的醫師是不會對人承認這些的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