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09 09:41:02瀏覽554|回應0|推薦5 | ||||||||||||||||||||||||||||||||||||||||||||||||
一個華校中四學生學中文的煩惱 其實我有很多理由喜歡中文的︰我的祖父是位中文作家;媽媽也曾是華校的中文老師。我們家電視有好几個華語頻道,而且幾乎時時都開著;我們家還有一大櫃子的中文書,平日里家中成員也多以華語對話……當然我也從沒讓家人失望過,從小到大,我在學校的中文科成績一直都是班上的前三名。與其他同學的看法不同的是,我並不覺得中文的學習,會比其他科目更有難度,至少我覺得學任何一種科目的過程和技巧應該都是大同小異的︰先死記硬背一些最基礎的東西,我把它比喻成是先打造一把開罐器,有了開罐器,要打開任何形式的罐頭也就會得心應手了。 過去老師常說,國語注音字母與中文就如乘法表與數學的關係。當年我為背這些看起來毫無意義又無任何關聯、無任何想像空間的"ㄅ、ㄆ、ㄇ、ㄈ"真是煞費苦心(比背乘法表還要困難得多!)終於,我不僅可以很輕易地將加了“國音”的文章流利地讀出,還得過“國音”聽寫比賽的第一名。同學們都很羨慕我能很準確地在每個生詞後面加注正確無誤的國語注音字母,而他們還只能通過相近的英語或大家洛語(菲語)偷偷地為中文生字"標音"來幫助記憶。當時我們有一位台灣老師為讓我們能更快地掌握“國音”而又不生悶,她還花心思用一種讓我們覺得新鮮的練習方式,像英文的crossword puzzle串字遊戲那樣,把新課文中生字的“國音”拆開來,做成上下左右相連的串字方塊,讓我們來填︰
答案從以下生詞中得出︰ 橫 1—千萬 2—好學 直 1—坐下 2—穿衣 這樣不但記住了字的發音,也記住了這些生字。後來學懂的字多了起來,串字遊戲於是也從串“國音”變成了串詞︰
答案從以下英文中得出︰ 橫1—spring festival 2—born 3 —Saint 直1—spring 2—Christmas 3— life
漸漸地,中文字中的音和形給了我不少的啟示和幫助,我開始摸索到學中文的方法也懂得舉一反三,學中文也就變得輕鬆自如起來…… 原以為就像學其他語系如英文和菲文一樣,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和語法基礎後,接下來的,便就是開始大量的閱讀和書寫練習,以從中汲取更豐富的詞彙和語文本身的思想精髓,可是,就在我們已經牢牢地掌握了那些具有“正統性”的工具──“國語注音字母”後,我們在中學二年級時卻被告知必需重新學習一種叫“漢語拼音”的中文注音系統,因為它據說比較貼近國際音標,像英文字母,比較容易記憶。我倒很同意這種說法。漢語拼音學起來一點也不費勁,尤其對那些早就以英文字母“注音”的同學來說,不僅值得稱幸,更有一種取巧成功的快感。但這種興奮,僅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因為不久就發現,大家都一起陷入了一種莫明其妙的無助和迷惘之中。 我們開始得學習寫簡體字。起初大家都很興奮,試想想,你可以把“講話”寫成“講話”、“龍頭”寫成“龍頭”,多省事!但後來才發現事情並不如想像的輕鬆、簡單。 首先我們大家都要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名字,像十几年前那樣重新學寫“蘇偉義”(蘇偉義)、“龔應龍”(龔應龍)、“陳廣發”(陳廣發)……然後還發現︰原來過去所學的中文字很多都有一個外形“長”得不太一樣的“孿生”簡體字…… 那天和我偶有通信的台北小阿姨來電告訴媽媽,說我寫的信越來越像“天書”,媽媽告訴她,我們這裡的華校孩子都得開始學簡體字。小阿姨開玩笑說︰中國管轄的特別行政區也都還在用著傳統的繁體字,你們這些華僑也太杞天憂人了吧?到大陸去的台商那麼多,可從來還沒聽說誰為了去大陸工作而需要專門進修簡體字。小阿姨說她寧願我像過去那樣用國語注音來替代寫不出來的字,說這樣她反而能看得明白。我真不想告訴她,我幾乎已快將過去學過的“國音”忘光了。 小阿姨說的好像有點道理,去年聖誕節我們去香港,入境官員看著我用簡體字填寫入境卡的中文名字“鄭慶義”(鄭慶義),就曾那麼長時間地掂著我的菲律賓護照,並問了我許多問題,直到我用英語一一作答後,他才放心地讓我過關。後來我們在香港的日子,滿街用的也全是過去我們學過的傳統繁體字,讓我覺得既熟悉又親切。 可我那位生長在中國大陸的大學生表哥卻很鼓勵我學簡體字。表哥說,將來的世紀將是屬於中國人的。中國有那麼遼闊的土地;那麼雄厚的資源和那麼廣大的市場,學中文是大勢所趨,而由十三億多人口(當然還不包括從大陸到國外去的中國人)所熟悉、掌握並正應用著的簡體中文字才有其正統和代表性。況且,表哥說,簡體字學起來也比較容易,雖然有些字已偏離了傳統中文方塊字的象形慣例,已很難讓人產生“望文生意”的效果。但傷腦筋的是,表哥說,也就因為從小學簡體字,他對閱讀海外出版的很多中文書籍既愛又惱,惱的自然是因為不熟悉那些繁體字而看著吃力,但那些東西又實在太好看了!表哥不無動情地勸喻我︰學好簡體字的同時也別把過去學的繁體字忘了。表哥的意思是說,最好是繁簡都學。 不僅表哥這樣認為,所有的人,包括我們的華社﹑學校和家長都這麼認為。 但他們通通都忘了一件事︰我們都是海外的僑生孩子,我們得同時學最少三種的文字,(英、菲、中),而且,中文是我們日常應用得最少的一種。中學畢業在即,很多科目的功課每天都排山倒海似地淹來,我們同時又要為“頭髮”應寫成“頭髮”、“飛機” 應寫成“飛機”、“髒亂” 應寫成“髒亂”—而費盡心力,還要為華文課本那些生詞後愈加愈長的各種注音法(先是國語注音字,後加漢語拼音字母,現在又加了簡體字)搞得暈頭轉向。 我終於在剛過去的半學期考試中破天荒遭“槍斃”了︰我的中文考試成績竟不及格!媽媽很諒解地說︰其實你不用勉強用不熟悉的簡體字作答,照用過去學過的繁體字寫應也可以的,老師一定沒理由說是錯了。我確也一直不太在乎繁簡字之間的問題,總以為不管繁簡,能用華文就好,這不,我們的華語課本﹑本地的華文報紙,用的還全是繁體中文字。 媽媽和我都沒考慮到的是,這次老師卻是用了簡體字來出考題。 香港的親戚和台北的小阿姨用的是“國語注音”、繁體字;大陸的表哥卻堅持說“拼音”和簡體字才正統合時;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們應該也有自己不同的背景、看法和主張。 原是同一種文字,怎麼就弄得如此複雜?在我們學了整整十來年以繁體字為本的中文以後,一切好像又得重新來過……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