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中華民國被台灣取代時
2010/03/17 02:04:16瀏覽437|回應1|推薦6
目前位處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民國雖仍由大陸遷台的國民黨執政
但是翻開報紙及打開媒體新聞廣播
又有多少次能聽到「中華民國」這個幾乎被遺忘了的名詞?

只要是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
質變與量變的交互運作是共產黨無往不利的利器
質變與量變的目的
則是將難以一口吞下的目標縮小及軟化到一口能吞下的最佳狀態
他們對曾是對手的中華民國就以此指導原則在內戰時期將她土崩瓦解
就如同一塊生冷的牛肉其養份難以被身體吸收
但經過烹飪和人體消化系統處理變成氨基酸後就能夠「補很大」

島內的民進黨有意或無意的尊尋此一既定目標奮勇鼓浪前進
短期及表面上看來民進黨似乎頗有宰獲
而目前的國民黨也亦步亦趨的跟著拜
「中華民國」只剩偶爾搬出來曬曬太陽發了霉的貼紙
而代之以高唱入雲的開口台灣及閉口台灣
泛綠似乎成功的用「台灣」取代了「中華民國」
我們來算算這筆帳
看看到底「中華民國」被「台灣」取代後的收穫是些什麼

島內的台灣認同比例的確上昇不少
因為不願認同的人早已離開
不能離開的只有緘默以對成意識形態上的疏離少數
金馬澎湖地區成「政治孤兒」政治人文疏離感日益發酵
來往兩岸台商迫於島內「台灣第一」的內向及自身利益只好向北京靠攏
以前的「中華民國」只剩「台灣」

海外華僑一分為四
一為鐵杆「台僑」
二為只承認是「在台灣的中國人」的華僑
三是在「台灣」面前是「台灣人」在「中國」面前是「中國人」的華僑
四則為一心一意想當好「在地國人」的華僑
這四者往往是自身利益及歸屬感的混合體
由其成份比例的不同而決定其政治行為
因時間的推移及政經形勢的變化
而主導四者的消長和變遷海外台獨人士除了在媒體上仇恨及酸水橫流之外乏善可陳

結果是他們的圈子越來越小
最後只會剩下一群以「仇恨為主食」的台閩人
馬執政的僑務亦在「台灣第一」的訴求下
忘了自己應該代表中華民國而非僅僅局限於台灣
其結果是除自覺是「正港台閩」之外
意識形態上業已「質變」
跟著來的「量變」還會遠嗎?
目前顯然的是大陸的僑務工作已漸贏得此一民意拔河

在大陸主政的中共不亦樂呼恭逢其會的歡笑收穫
同時暗中感謝泛綠對國家統一進程的「傑出貢獻」。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cean9&aid=3860302

 回應文章

ocean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陸抗戰勝利七十週年論述,
2015/09/03 13:14

不幸言中上文的看法,馬英九的情緒宣泄於事無補,最多只能顯示他屈就泛綠的主張,在對大陸事務上永遠被動、不動、或反動。

不論台灣一般輿論怎麼說,連戰又救了一次台灣,替台灣留下一條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