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3 18:41:15瀏覽2385|回應4|推薦21 | |
如果說,到過淡水很多次,只會在老街岸邊晃,從來沒去過紅毛城,會不會被笑? 好吧!笑啦,沒關係!我不會難過的.... 老實說,沒來紅毛城之前,一直以為大概就一座老老舊舊的建築,沒啥看頭,唉!我還真是沒常識又沒眼光,這是一級古蹟啊!是個近四百年歷史、美麗得不得了的好景點啊!〈相見恨晚.....〉 入口處這座爬滿綠藤的「南門」,是園區裡唯一的中國式建築。它是台灣納入清朝版圖後,清廷修建紅毛城圍牆的同期建物,以觀音山石條堆砌而成 可愛的水泥松鼠,園區內林木繁茂,這些嬌客應該很多吧。 參天大樹婆娑,景色極好。 照著小路走到半途,就能望見坡度上方紅色的安東尼堡,亦即紅毛城。 詳讀紅毛城歷史,其實頗多曲折。主堡安東尼堡是十七世紀荷蘭人擊退西班牙人後建的,以前的人叫外國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自然就叫紅毛城。荷蘭人佔領台灣直到1661年被鄭成功趕走,共19年,其間,紅毛城內有十幾個指揮官及數百名兵士病死或戰死,不祥的死亡陰影,讓人不敢住再在這裡,加上鄭成功時期,淡水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紅毛城因而變為廢城,直到清初,才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 十九世紀英法聯軍之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日據時代二戰爆發,英國領事館封閉,戰後英國人重返紅毛城,一直到1972年中英斷交,英國撤館並委託澳洲大使館代為管理,後來澳又與台灣斷交,再託美國大使館代為管理,中美斷交後,再移交「美國在台協會」代管。直到1980年,經外交部奔走和教會斡旋,終於在6月30日以象徵性的一塊錢買回產權,紅毛城正式收歸我國所有 。歷經波折的紅毛城,可以說見證了近四百年來,台灣與世界的交流史。資料來源摘自淡水古蹟博物館 安東尼堡的外牆原本是灰白色的,後來英國人改刷成紅色,十分顯眼。樓頂的巨型旗杆高約12公尺。 主堡外牆厚1.9公尺,內分上下二層樓,內部採半圓筒形的穹窿結構,且方向相互垂直,建築更加穩固。英國人進駐後,把尖形屋頂改成平台式,東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設角樓,二樓南側外也增建露台,並設有雉堞及槍眼,居高臨下看守,有很高的防衛功能。 護城河壕溝。 英國人租借為領事館後,紅毛城從軍事用途逐漸轉化成辦公場域。當時英國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因此將一樓改成四間牢房,當作在台外國罪犯的臨時拘留所,牢門上還設有送食口及監視孔。 安東尼堡模型。 屋外小院裡,一座荷蘭人〈或英國人〉的銅像,恆久地守著過去、現在與未來。
安東尼堡與領事官邸之間,有中西舊式火砲九座,大小不一,其中鐫有「嘉慶十八年奉憲鑄造砲臺灣北路淡水營大砲一位 重八百觔」字樣的,原為當年駐滬尾砲台的滬尾水師守備營使用,後由駐地領事蒐藏保存至今。奇怪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在每座砲口前裝上一只燈泡?晚上打燈用嗎? 鵝黃色的可愛荷蘭鞋造景,小朋友忍不住要“試穿”一下! 精美的紅磚洋樓,斜頂、拱形迴廊、綠瓶欄杆,散發細緻、溫暖的風格。領事官邸前庭綠地寬廣,據導覽人員說,是當時領事官員們打網球的場地,旁邊的綠蘺以前很高,防止球被打飛不見。 從室內及1樓迴廊看出去的景色。 官邸的客餐廳及主要臥室內皆設有壁爐,這是典型英國建築的特色。一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 東側的餐廳,真豪華。 有權勢有地位的高官,想必供呼喚差遣的傭人不少,但優雅的英國人可不會大呼小叫的破壞氣質,想叫僕人,動根手指就好了!這個「僕役呼叫鈴」算是總機,全官邸共設十處服務鈴,只要一按,總機就會響,指示地點的號碼牌會同時落下來,管家便可知道要去那個地點服務,真是有趣! 官邸二樓臥室區有「滬道日安」主題展覽〈淡水古名滬尾〉,半年換一次主題,這次是舊淡水文物展。 外牆上有12幅磚雕,最有名的一幅「VR 1981」,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1981年時,改建成二樓紅磚建築的印記。其餘則以英國國花薔薇、蘇格蘭國花薊花組合而成的圖案。 大樹下的這座紅色小亭,很日式,應該是後來增設的,遊客可先在入園的服務處索取祈福卡,寫上心願後再掛上去。 祝願每個人都能心想事成! 美麗的觀音山,看得出觀音側躺的模樣嗎? 不知什麼植物,頂端新長幾許嫩芽,花序是一串白色絨球般的小花。
到紅毛城可坐淡水線捷運,終站下車後,腳力好的可以徒步,經中山路--文化路--中正路一段,約半個多小時,也可以坐26號公車。紅色的26號公車很復古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