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聽那冷雨〉口頭報告
2007/09/05 13:33:39瀏覽5283|回應0|推薦0

聽聽那冷雨

對於余光中,在來稻江之前其實是不熟悉,只有以前國文課本中的〈白玉苦瓜〉、〈車過枋寮〉的作者是他的這個印象而已。直到修了「現代詩選讀與習作」讀到他的幾首新詩,像是〈雨聲說了些什麼〉(看黑板、唸)

這首也是和雨有關的新詩較富有童趣,和我們今天欣賞的散文比較不一樣,大家可以比較看看。還有尋李白、戲李白、念李白……等等這些氣勢恢宏的新詩,簡直就像蘇軾那豪邁般的風格,馬上就讓我對他相當的感興趣。課餘之際翻查其新詩賞析及生平,才真正認識余光中,並進而喜愛其寫詩風格到崇拜。於是在「現代散文精讀」中,第一眼看到余光中這篇〈聽聽那冷雨〉,便立即下決定要熟讀並介紹給同學認識。

 

一、作者生平

        余光中民國17年出生,福建人,1952年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早期的台灣文學裡,有一種蠻奇怪的現象,就是很會寫文章的,如長短篇小說啦、新詩啦、社論啦等等,或是在日據時期推動文學的,通常都不是中文系的,而是醫生或是外文系畢業的。如果未來你們有選修「現代詩」或丫公的「台灣文學」就會發現這一點。那余光中其實是新詩比較有名,在詩壇上,是作品質、量具富的詩人,黃維樑稱譽他為「博大型的詩人」。不管什麼題材,幾乎都可以寫得相當嚴謹細密有帶有古典的味道,他的文字是中西並存的生動。他創作逾四十年,除了寫新詩之外,亦是散文大家、批評家、與優秀的翻譯家,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文字創作,自稱此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並曾自豪他是以「右手寫詩  ,左手寫散文」的藝術多妻詩人。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父母逃難至江蘇、安徽、上海、重慶。余光中被稱為台灣現代派"十大詩人"之一。對了,他到現在還活著唷,如果我沒有記錯,目前應該是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他的作品相當的多,不管是新詩或是散文。

 

二、文學成就與作品風格

  余光中的作品風格自新詩到散文,與音樂一直秉持著密切的關係。他相當注重著文字之間的旋律性與節奏感,因此其作品常造出抑揚悅耳的句子, 就像是在143頁倒數第二段的倒數第三行:

「雨來了,雨來的時侯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我可能唸的不是很好,大家可以在心裡面自己試著融入感情的唸唸看。這裡他除了用重疊的詞來做擬人法,令整個細密的雨聲彷若從盤古下到民國,從傳說下到現今之外。甚至利用文字聲音來烘托情境,強化聽覺上的響亮效果。 

因為我們的中文相當美麗和特別,唸出來的聲音很容易就能有抑揚頓錯的節奏感,而余光中就十分會利用平仄的自然音調來寫文章,而且有時又會利用句子的長短來加強整個文體的滂薄氣勢,像是144頁前面數來第三行到這段結束,總共三個長句,中間都沒有用其他的頓號來隔開,一口氣不停的唸下來,就是十分的迴腸盪氣、豪邁痛快。 

余光中的作品除了相當富有音樂性之外,並且毫不掩飾的向宋詞美學擷取精華,甚至是從中國傳統文學中尋找無限的想像。將中國文字特有的聲音、韻腳、修辭、符號極高度的開發,更以其所長的歐化語法、文言口語加以正反合的辯證結構,讓句子與句子之間產生跌宕連綿的感覺,形成一闕闕詩詞化的迴旋曲、奏鳴曲的作品!這是在中國古典與西方文學取得平衡點,名字將刻在世紀額上的余光中!

 

參、散文作品選讀──〈聽聽那冷的雨〉

這篇散文和上星期介紹過的散文比較起來,可能比較長篇一點、然後又因為是借雨景來懷鄉,所以也較為悲感一些。如果說上星期所介紹的散文是水彩畫或是油畫的話,那今天這個散文就是中國的水墨畫了。

雖然這篇文章較不活潑,但是他的修辭技巧和詩詞的融合,與擬人擬物法都相當好,像是第一段的: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

.第二段:從街名聯想到地名,如「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這段的詩化散文風格相當明顯,標點符號的意義與傳統詩詞的新生命,在此段呈現了相當的張力。如140頁的第二行下面,「殘山剩山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聯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人杜牧這首《清明》詩

 

肆、結語

  余光中詩化散文的風格,在這篇作品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詩句的精鍊擺脫散文的鬆散冗瑣,從而產生力與美來饗宴讀者,並使其意象密度有如詩作般的韻餘不盡。全篇散文中,擬人法、擬物法、詞性混用、倒裝、複疊等修辭技巧,運用相當得靈活動感,使得自然物生命化,感覺與感情更因此而達到飽和,只是由於主題側重悲感,表現偏重於情,所以氛圍呈現迷離之感。

若將此篇散文與白居易的〈琵琶行〉互相比較,將會發現兩篇文章對於「聲音」的描寫與修辭,都相當鮮活且富律動感,皆為相當出色的好文章。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speak&aid=12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