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聽那冷雨〉書面報告
2007/09/05 13:27:58瀏覽6683|回應1|推薦0

聽聽那冷雨

壹、報告動機

對於餘光中,在來稻江之前其實是不熟悉。直到修了「現代詩選讀與習作」閱讀其新詩,課餘之際翻查其新詩賞析及生平,才真正認識餘光中,並進而喜愛其寫詩風格到崇拜。於是在「現代散文精讀」中,第一眼看到餘光中這篇〈聽聽那冷雨〉,便立即下決定要熟讀並介紹給同學認識。

 

貳、作者介紹

一、作者生平

餘光中(1928~ ),福建人。持續創作逾四十年除了是當代詩壇健將,亦是散文大家、批評家、與優秀的翻譯家,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文字創作,自稱此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並曾自豪他是以「右手寫詩  ,左手寫散文」的藝術多妻詩人。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父母逃難至江蘇、安徽、上海、重慶。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任職台港海外各大學。餘光中被稱為台灣現代派"十大詩人"之一。1954年與覃子豪等創立藍星詩社,主編過《現代文學》和《文星》,參加現代派的論爭和鄉土文學的論戰。出版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蓮的聯想》、《五陵少年》、《天國的夜市》、《敲打案》、《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與永恆拔河》、《餘光中詩選》。餘光中的散文在台灣堪稱一絕。散文集有《左手的繆斯》、《逍遙遊》、《望鄉的牧神》、《焚鶴人》、《聽聽那冷雨》、《青青邊稔》、《橋跨黃金城》等。評論集有《掌上雨》、《分水嶺上》,評著有《梵谷傳》等。

「我寫作,是因為感情失去了平衡,心裡失去了保障。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繆思不必再去照顧他們。我寫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噴嚏,卻平空噴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樂。我寫作,是為了鍊石補天。」

──餘光中‧我為什麼寫作

 

二、文學成就與作品風格

餘光中的作品風格自新詩到散文,與音樂一直秉持著密切的關係。其相當注重著旋律性與節奏感,因此其作品常造出抑揚悅耳的句子,甚至利用文字聲音來烘托情境,強化聽覺上的響亮效果。作品常傳達出起伏跌宕的律動,迴腸盪氣的韻致,並且毫不掩飾的向宋詞美學擷取精華,甚至是從中國傳統文學中尋找無限的想像。餘光中除了將中國文字特有的聲音、韻腳、修辭、符號極高度的開發,更以其所長的歐化語法、文言口語加以正反合的辯證結構,讓句子與句子之間產生跌宕連綿的感覺,形成一闕闕詩詞化的迴旋曲、奏鳴曲的作品!這是在中國古典與西方文學取得平衡點,名字將刻在世紀額上的餘光中!

 

參、散文作品選讀──〈聽聽那冷的雨〉

  一、主題:借由雨景產生思潮而懷鄉。

  二、重點分析:

.第一段:藉「冷」寄寓故國情思,「冷」字雙關,暗示作者尋故國而不得的傷感,而「聽」則貫串成為全文主線,使全文充滿雨的「旋律」,也從「雨」將「大陸」、「台灣」作了土地和情感上的連結。並大量使用疊詞,使得字裡行間便得相當綿密。如: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淒淒切切……等。更有同音詞或音似詞連接不同意象,如: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

.第二段:引出心中縈繞的中國情思,刻劃思念故土之情。「故鄉遙,何時歸?」故鄉的雨景,如今只能於夢中記憶中去尋,而後從街名聯想到地名,如「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這段的詩化散文風格相當明顯,符號的意義與傳統詩詞的新生命,在此段呈現了相當的張力。如「殘山剩山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 第三段:連用五設問句引發讀者反思「故國今何在?……」可歎的是,即使想由片段的文化中國去拼貼,在現實世界裡,也已遍尋不著。

. 第四段:除了詩詞的連想外,還引入了作者專攻的領域「英文單字」來做中西辯證。中國清明時節的杏花雨,與西方的rain或是pluie來比,仍是中國文字的渲染來得有魅力。

.第五段:透過視、聽、嗅覺多管齊下,如夢似幻使讀者如置身於「雨」的世界。並運用大量類疊、長短句參差交錯,刻意以詩的節奏、語言(不加標點的長句),凸顯雨的視、聽、嗅覺之美。如「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這段長句不加標點符號的一氣呵成,不但打破了常規,更顯得那滂薄的氣勢。

. 第六段:鎔鑄古典詩詞中關於雨之章句意境,以增強雨的美感,而「雨」已成古今中外騷人墨客最愛的題材。

. 第七段:糾結個人顛沛之身世與國家命運之感懷,又藉蔣捷虞美人中三種不同聽雨的生命階段,表達己身不得重返的沉痛慨歎。

. 第八段至第九段:引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以各種聽覺摹寫表達類似的聽雨雅趣。尤其是以「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看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餘光中將普遍常用的字重新織成新穎的形容方式,以動作的聯想帶出時間的改變,形容得相當細膩。

. 第十段:鄉關渺遠對故國之思,強烈如孩童孕育於母親(故國之大地),江南只在記憶中殘存瑣瑣屑屑,不堪追尋。作者藉著譬喻的延伸與變化-由最輕的敲打樂、古老的琴,到母親的搖籃曲、蠶嚙桑葉的聲音,來描繪江南細細的雨聲,其中又夾入了回憶的溫馨,顯得豐繁而深邃。而「雨來了,雨來的時侯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此段以疊詞來做擬人法,令整個細密的雨聲彷若從盤古下到民國,從傳說下到現今。

10. 第十一段至十二段:又以長句相連摹狀「雨」的意象,喚起在心中對雨深遠連綿的記憶。其中颱風雨、雷雨這一段顯示的陽剛氣象,恰與本文柔娩的底色作剛柔並濟。在這最後的長句與不同意象的連接、音樂感、疊詞的使用綜合,來表現感情,「回憶江南的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穀咕咕的啼聲。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11. 第十三段至十四段:把雨「形象化」,大量運用疊字以摹聲,呈現不同的雨致,堆砌大量不同的狀聲詞表達雨的多樣風貌,多種風情並以屋瓦不再,傘仍佇立雨中為對比,表達縱使身處異地,但故國之雨的記憶,永存不滅。

12.最後一段:再次終結強調從「雨」而生故國之思,從故鄉的雨延伸到異鄉的雨彼此相連,無法切割,即使由「雨」到異地的「雪」,鄉愁只會加深不會稍減(一如由「雨」,進而凍結成「霜雪」)也藉由雪花,暗示自己已「白髮蒼蒼」,而故國遙,何時歸?一等,即是二十幾年……

 

肆、結語

  餘光中詩化散文的風格,在這篇作品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詩句的精鍊擺脫散文的鬆散冗瑣,從而產生力與美來饗宴讀者,並使其意象密度有如詩作般的韻餘不盡。全篇散文中,擬人法、擬物法、詞性混用、倒裝、複疊等修辭技巧,運用相當得靈活動感,使得自然物生命化,感覺與感情更因此而達到飽和,只是由於主題側重悲感,表現偏重於情,所以氛圍呈現迷離之感。

若將此篇散文與白居易的〈琵琶行〉互相比較,將會發現兩篇文章對於「聲音」的描寫與修辭,都相當鮮活且富律動感,皆為相當出色的好文章。

  

 

◎附錄

 

〈雨聲說些什麼〉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樓上的燈問窗外的樹
窗外的樹問巷口的車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巷口的車問遠方的路
遠方的路問上游的橋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上游的橋問小時的傘
小時的傘問濕了的鞋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濕了的鞋問亂叫的蛙
亂叫的蛙問四週的霧
說些什麼呢?一夜的雨聲?
四週的霧問樓上的燈
樓上的燈問燈下的人
燈下的人抬起頭來說
  怎麼還沒有停啊:
  從傳說落到了現在
  從霏霏落到了湃湃
  從簷漏落到了江海
  問你啊,蠢蠢的青苔
一夜的雨聲說些什麼呢?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speak&aid=1211123

 回應文章

路人
可惜
2011/07/12 15:43
很精彩的報告,可惜,余光中的「余」寫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