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北人》讀後心得
2007/09/05 13:20:16瀏覽28019|回應0|推薦1

一、書名:臺北人

二、著著:白先勇

三、出版項:民國九十一年典藏版初版/台北市/爾雅出版社

四、頁數:三四七

五、內容大意:

  這本書包括十四篇小說,每篇小說的長短不同,十四個主題都能獨立存在,但若十四篇聚合在一起,情感深沈的效果更是碰撞人心。

          首篇〈永遠的尹雪豔〉,就很明白的點出人的一生,有時是一場虛無。就算是當下榮華富貴、叱吒風雲,但也都只是暫時的,人生有限。縱然是以相仿的事物來盼望可以重溫舊夢,最終仍是無法如願。

  次篇〈一把青〉,從外圍戰亂的描述特質中,深愛的郭軫就這麼死去,獨留下朱青活在痛苦的當下。當回顧過去成為是一種痛苦時,朱青就選擇了割捨過去,不再回憶,並且也改變了自己來適應現在。

          第三篇〈歲除〉,以一個退役老兵賴鳴升,來到昔日老戰友劉姓夫婦家一起「圍爐」吃年夜飯。短短一頓飯,賴鳴升除了回憶「當年勇」的出生入死,也談及他退役之後在台灣幾次不如意遭遇。小說「現場」時間雖短,主角回憶的時空卻拉得很長,故事就在除夕的鞭炮聲,以及老兵大醉不省人事之下作結。

  第四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講述年已四十的舞女大班金兆麗,最後一夜的舞女生涯。在這夜裡,她回憶二十年來,由上海百樂門到臺北夜巴黎發生的事情,並反應出她本身處在那個時代,除了保留對過去的記憶,也會面對現實。

  第五篇〈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簡述一位退伍老兵王雄,因無法忘懷家鄉的過去,把對湖南家鄉童養媳的情感,轉注在主人家中小女主人麗兒身上,或許這樣才能減輕那份懷鄉的哀愁。後來因與麗兒發生多次不愉快事件之後,在一個荒涼的海灘上,發現王雄的屍體。等作者赫然看見那片百多株血一般紅的杜鵑花,便明白,王雄不可能再回到湖南了。

  第六篇〈思舊賦〉,由兩個老傭人的對話,運用大陸、台灣時空轉移上的對比,來表現昔日溫馨的李氏一家,與現今的妻離子散,生活中充滿了無力感。。

  第七篇〈梁父吟〉,往日為革命奔波勞碌的熱血青年,成為現今進入垂暮之年的老翁樸公,一方面非常堅持傳統的觀念,但年輕人卻另有新想法,終究「時不我與」。一種歷史的蒼涼感,頓時瀰漫全文。

  第八篇〈孤戀花〉,一位被喚為「總司令」的遲暮酒家女,遇見了神態酷似舊時情人五寶的酒女「娟娟」,後因相處心生憐惜,便典當了所有,買間房子與娟娟同居。但結局稍有宿命之感,因娟娟似乎也走上五寶之命運,遇到柯老雄,但在五寶死了十五年後的一個晚上,娟娟突然猛錘柯老雄的頭顱,直「豆腐渣似灰白的腦漿灑得一地」後,人似五寶報完仇後,無魂般的瘋了。  

          第九篇〈花橋榮記〉,透過血緣,造成時空的延續性。然而,台北的花橋榮記,並非桂林的花橋榮記。生意既不如往昔,來往的客人,也都是一些包飯的食客。他們心中掛念的,是過去美好的時光。連最知書達禮的盧先生,心中掛記的,也是桂林的未婚妻。「今不如昔」的悵惘感,處處皆是。

  第十篇〈秋思〉,同樣是「一捧雪」,當華將軍飛黃騰達時,「也開得份外茂盛起來。」。但現在在台灣的「一捧雪」,長勢遠不及大陸的長勢,今非昔比的態勢,流溢得滿文皆是。

  第十一篇〈滿天裏亮晶晶的星星〉,昔日的名導演與今日在公園裡遊蕩的瘋癲「教主」;以前在上海,對那具有「那股靈氣」的姜青之同性戀,是愛情。現下,他與三水街小么兒的勾搭,是肉慾。

  第十二篇〈遊園驚夢〉,在 錢 夫人而言,竇公館已非錢公館,竇瑞生也不是錢鵬志。程參謀既非鄭參謀,蔣碧月亦非自己的親妹妹,連長旗袍也不時興了!以前的一切,好像又重現了一次,卻今非昔比。對她而言,該是多麼難過的事!一句「變多嘍!」把心中的愁悵感,徹底道盡。

  第十三篇〈冬夜〉,昔日為革命為理想而奔走的熱血青年與進入中年為生計為前程煩惱的無作為學者,古今中外時空散佈,人事滄桑,年少時的理想等到多年之後,卻也被現實的推手不知給推到何處了。在國外的感到沒有根的空虛,在國內的只看到在國外的榮華。其實,這也都只是一場人生的虛無罷了。

  末篇〈國葬〉,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昔日領軍無數的威風將領與今日將歸入塵土的往生者,面對人事滄桑的變化,造成心靈與精神狀態上的負面影響,今非昔比、今不如昔之感,遍佈全文。 

 

六、讀後心得:

看完了白先勇的《臺北人》,更能體會到目前仍是隱隱存在的情節,甚至這樣的情節,是每當臺灣在選舉時,都會被拿出來當成操控的工具。然後,靠著這樣的工具,撕裂著族群。這樣的情感,「過去」的重負,實在是沈重啊!無情且永遠不停的時間,輕輕帶過每個整個人的人生點,書中的每個人,沒有一個不背負著一段沉重的,斬不斷的往事。而這份『過去』,這份『記憶』,或多或少與中華民國成立到大陸淪陷的那段『憂患重重的時代』,有直接的關係。故事中的主人翁們,有的人完全活在過去,不肯正視現實;有的人完全忘記過去;有的人則像金大班般,既保留對過去的記憶,也會面對現實。諷刺意味。

  在這其中,除了對「過去」情感的重負之外,更常以今昔對比的主題,寫出了十四篇主、配角對過去最光輝或最難忘的時代緬懷著。他們努力把「過去」帶來「現在」,企圖在「抓回了過去」的自欺中,尋得生活的意義。如〈永遠的尹雪豔〉中,尹雪豔在台北公館的勢派,從不肯將之降低於上海霞飛路的排場。〈秋思〉中的 華 夫人,花園裡種的幾十株「一捧雪」,也不是抗日勝利那年,在她南京宅園中盛開的百多株「一捧雪」。這些今昔的對比、反諷,更是使讀者在閱讀後,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感慨與惻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speak&aid=1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