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9 23:56:45瀏覽328|回應0|推薦8 | |
大埔城──讀石福作〈議開水沙連番界雜作〉有感 埔裏彰化東,從古無人至。維嘉慶末年,人民闢漸熾。川原靈秀開,鬱勃不可閉。式廓惟日增,蹙縮實非計。當聽民開築,疆理以時議。輿論如可採,願君少留意。 ──石福作〈議開水沙連番界雜作〉 埔里在歷史上有什麼重要性?閱讀題解,一目了然: 「水沙連於康熙32年(1693)就歸化繳納陸餉。康熙末,時任閩浙總督的覺羅滿保即奏准並諭令,禁止人民越界侵墾。但漢人的拓墾行動不止。嘉慶19年(1814)時,水沙連發生郭百年等人擁眾入山,侵墾原住民的土地並殘殺原住民的事件。21年(1816)才被臺灣總兵武隆阿所知悉,驅逐漢佃處罰帶頭的郭百年,同時在水沙連南北兩路的入口豎立禁碑,禁止漢人再進入水沙連地區。雖然事後官員對於是否開放開墾有一次檢討,但當時彰化縣令吳性誠主張維持封禁,結果官方也是維持封禁。道光3年(1823)以後,西部平埔族在埔里社番招引下大舉遷入水沙連,而漢人墾民尚被禁止入山,本詩正為漢人拓墾內山土地想法的反映。」 「埔裏彰化東,從古無人至。維嘉慶末年,人民闢漸熾。」像是盤古開天闢地一樣,古無人至之埔里也在嘉慶末年漸漸熱鬧了起來。石福作此詩可謂埔里發展史。埔里這一帶古稱「水沙連」,像是我們學校所舉辦之校園文學獎即命名為「水煙紗連文學獎」。 有人總是說到了好山好水的埔里讀書也好無聊。有人嫌棄這裡的蠻荒偏僻,儘管國道六號開通已省去了一半時間之尖車苦悶。不過,對我而言,我總認為埔里是個「大都市」。當然,這種大都市並不能與五都相比,但其確實存在有如五都之「重要性」。 或許我們認為埔里已經夠遠了,但其實尚有比埔里更遠之處,如:仁愛鄉、信義鄉,或是台十四線,或是台二十一線的沿途,離埔里愈遠,其實確實更為偏遠。走訪了許多次高山環境,深感醫療、資訊……等不足,他們若要生小孩、看病,最近之處就是埔里。他們若要購買較大型之商品,也得到埔里來。曾經有一次慘痛之經驗即是到了離埔里二小時車程的偏遠產業道路山區,車子意外壞去,我詢問當地住民哪裏可以修車,他們的答案竟然是「埔里」。於是,我才知曉在多山的南投,為何埔里盆地能如此「繁榮」,正因其適合居住,又同時是離山上最近之城市,順著此脈絡下來,埔里城之價值也就彰顯一番了。 我以住在埔里為傲,儘管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但每日仍有不同的驚喜。像是四季不同的花開花落、雲霧、下過雨後的清新的山……,這是充滿變化的神奇。或許好山好水,可以不用直接「好無聊」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