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0 17:57:17瀏覽3486|回應6|推薦12 | |
廖玉蕙一篇有名的散文「我從小喜歡種樹」,點出了學子寫作上的邏輯錯誤和說謊不打草稿,雖然這篇作文題目的「樹」只是要求學生改寫編排預設的短文,卻仍舊有學生使用擬人手法和矯情寫作方式。 但應該去探討的是,為何學生會認為寫作要拿到高分,就必須以誇張的鋪陳方式和口吻才能達到目的,是不是作文的評分方式讓人產生錯誤認知,所以多數學生在寫作時往往不能說出真的看法,只能言不由衷的避免碰觸到閱卷老師的主觀點上。 其次是寫作的邏輯問題,媒體最愛以誇張的口吻說:這一代青少年國文越來越差,嘲笑那些筆誤或者錯用成語的作文,這一部分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媒體在報導新聞時也常犯了誇大其詞、錯用成語的毛病,說不定他們就是從媒體中學到那些「文法」的。 傳統國文教育也常常漠視白話文的賞析,只注重文言文的解釋翻譯,對於作文的要求動不動就要以古人說過的名言來應證自己看法,才願意給學生高分,這又是壓制了個人創意和思想,只是一味求古。此外考試繁重,學生沒有時間閱讀更多課外讀物,不然就是認為和課本一樣乏味所以沒有興趣。 如果要抱怨學生國文程度差,成人應該反省社會對於文學的期待是不是只有在考試拿高分上,做為升學跳板,也難怪甚少人出社會之後會願意再接觸書本。我相信「樹」這個題目給成人來寫,也不會好到哪去,畢竟有幾個人會停下腳步觀賞一下馬路旁的樹呢? 國文程度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這種對青少年的偏見一部分是媒體對網路文化的錯誤認知和誤導,另一部分又是高高在上自以為學識淵博的眼光俯瞰眾生。我不認為青少年的國文程度比過往差,至少他們不會用「中華民國萬歲」、「蔣公是民族救星」來抬高作文分數吧! 註:二十年前大學升學率為20%,今天的大學升學率約為80%,學生更為多元,平均值範圍更廣,所以素質是否低落似乎不能比較。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