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6 00:35:03瀏覽2327|回應10|推薦28 | |
或許這件事情可以被二分為藍綠問題,因為掛上標籤,我們就不必費心去了解事實,然後只要照往常那般套用、模式化,一切答案就出來了?這個遊行所造成的衝突,政府和在野黨都有責任。 陳先生訪台,他稱為六十年來的歷史時刻,然而他雙腳所停留的,是平民百姓去不起的高級飯店;他所接觸、熟識的人,是那些養尊處優,不了解民意的政治官員,台北圓山飯店的桌上擺著全台各地的著名小吃,盤子上插著台灣各種高山名稱,他接著說:「我已經了解什麼是台灣風情了。」我想,吃過日本料理、麥當勞、披薩的我,也知道全世界是什麼樣子了。 一層一層大費周章的防堵,就是為了不讓陳雲林聽到台灣確實存在的反對聲浪,把他當成綿羊圈起來,這樣密不通風的維安措施,確實達到安全效果了,就好像足不出門的婦女,永遠不必面對暴力威脅那樣。但,不讓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了解真實的台灣,這對台灣有什麼好處?我們所期待的難道是讓陳雲林將片面的資訊傳遞給北京嗎? 所謂的兩岸交流,就不該只是高官對高官的官僚方式,這太封建、這太威權,威權的給陳雲林帶上一層神秘面紗,恍若古代皇帝出巡,民眾不得一窺全貌,隔絕與陌生,徒增太多誤會和猜疑,這樣卑躬屈膝的行事作風,使得彼此關係不對等,又怎麼能夠稱為「交流」呢? 政府說,這樣的維安制度,是民進黨議員早前在台南粗魯對待張銘清所造成的。是的,暴力當然不對,可是暴力的根本也有源頭,壓力越大,反彈越高,畢竟中國對台灣施壓早已不是新聞。不管如何,動用暴力的終究是少數人,我們也別忘了,暴力不只是肢體上的,而政府卻藉此不讓自己國民發言,封鎖所有宣洩管道,這樣大規模的維護皆宣稱是防範,彷彿所有民眾都是賊一般,未打先殺,這樣的不信任,對民眾又有什麼好處呢? 或許對許多民眾來說,可惡的不是陳雲林,而是政府對自己人民的態度,就好像慎思先生說的:「人民的不滿是要有宣洩的出口的,如果連這最基本的權利都被粗魯對待,請不要苛責人民的抓狂舉動。」 友善待客,理應如此,但矯枉過正,不但壓制了民主,也傷害了自己人,政府高規格的動用警力,拆毀我國國旗、要求唱片行關門,以為鴕鳥心態就能相安無事,卻不知道將會激起更多的反感,讓民眾對政府政策的不滿,一股腦的宣洩在陳雲林身上,也讓在野黨有機會製造對立,這樣對社會又有什麼好處呢? 看到一些人的言論,不知怎地,我想起國小時,班上某位同學因為考試成績不佳,老師要求全班留下來陪他考到好時,班上所有人不滿的指責那位同學一樣,威權人格即是如此,這會讓我們忽略掌權者的錯誤,把矛頭轉向自己的同學。 台灣在民主這條路上,只有短短十多年,在我們的選舉歷程和群眾街頭抗議活動之中,確實顯露公民素養上仍有許多的不成熟,但這部分的改變需要靠教育,台灣的體制教育卻仍停留在威權管理教育裡,使得掌權者習慣用統治者角度看待人民,而人民又缺乏理性的易受煽動,容易被政治人物利用,使得他們在表達反對意見時,演變成激進又失序,無論如何,政府跟人民都該有個認知,民主的根本是尊重,唯有被尊重的人才會知道尊重他人。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諫厲王止謗 推薦連結:是誰讓臺灣人如此憤怒?---慎思 缺乏互信---lkk1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