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2 10:04:41瀏覽4190|回應11|推薦79 | |
為什麼假考部隊會遭受眾多批評? 近日有如跳樑小丑般的十人假考部隊,在媒體不斷幫忙自慰下得到了高潮,由於十人假考部隊的意淫行為,激起了不少民眾的叫床聲… 那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吧,不過我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談。 我國大學升學率由於大學數量浮濫,制度不良,加上少子化衝擊,升學率達九成之高,也讓許多升學主義的既得利益者反彈。確實,我也認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念大學,由其是那些嘲笑低分唸大學的人最沒資格念。 此話怎講呢?容我引用龍應台在野火集裡說的話:「人文知識的最終目的是人文關懷,空有人文知識,卻沒有人文關懷,是沒有人文素養的。」他在中山大學的演講之中也提到:「每個人,特別是真正成功、希望成功的人,哪怕沒有貧窮記憶的,也要知道體恤,這種體恤是對與你們同處一個社會環境下的弱勢群體的體恤。真正體恤了陋巷中的他們,才能真正了解這個社會。而大學生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最基本的人文關懷。」龍應台說。 在上面那段話裡,龍應台總共用了四個「體恤」,而我們的假考部隊體恤了誰呢?學生嗎?絕對不是。雖然這些浮濫的大學遲早會被自然淘汰,假考部隊的行為是多此一舉﹝儘管媒體得到了高潮﹞,但這類人士把學科能力高低當做人生全部的心態,也顯示他們對弱勢者的社會處境不了解,意圖把學科能力的弱勢者邊緣化,更是缺乏人文關懷﹝資本主義者的行為?﹞,這種毫無人文關懷的人,沒資格念大學,而且這些都念過大學的社會人士﹝還不乏台大﹞,顯然四年都白念了。 我們該問的不是怎麼淘汰爛系所,而是怎樣的環境跟制度會逼得讓人在眾人的嘲笑跟媒體的關注下去唸一間爛學校?在台灣,一個才華洋溢的小說家、一個廚藝精湛的廚師、一個具繪畫天份的畫家、一個鬼斧神工的工匠,縱然有才華,但在這個大學學歷已是工作基本條件的社會,沒了學歷也只會被埋沒。就算他們對國文、英文、數學等科目沒興趣﹝都是功利主義者的強項﹞,也沒有升大學意願,也必須通過這道對他們無意義的關卡。 如果台灣今天是,不念大學也能讓高中畢業者有工作機會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讓大學回歸到它的專業學術位置,而不是往錢衝的墊腳石,那假考部隊的行為我無話可說。但大學浮濫的錯誤制度已經造成多年,又牽涉到太多被這制度拖下水的人的未來,又如何能夠粗劣的打破爛制度?假考部隊,你考慮過沒有?要知道,沒有良好的配套﹝有想過無大學學歷者的去處嗎?﹞,卻想貿然打破一個爛制度,換來的可能是更爛的制度,這種例子我們常在非洲國家看到。 讓我們來看看假考部隊自打嘴巴的一段話:﹝誇張的引用錯誤的例子,這種人居然也有大學程度,看來我們的大學教育真是失敗,抱歉我又抄你了,媒體﹞ 假考部隊的發起人舉了矛盾的例子來說明這次的活動 這段話單純來看是沒錯的,不過假考部隊使用的「手段」到底是在解決社會不公的問題,還是再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低分上大學的人士或許是學科能力上的弱者,這卻不代表他們在生存上或者其他能力上也是弱者,但現今的教育環境又如何能容許不念大學的人能生存?僅有小學畢業的富商,在這升學率百分之百的時代已不可能再出現,而當年那些望子成龍的社會人士,便是這個爛升學制度的促成者,難道他們不需要反省嗎? 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該上大學,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念大學,尤其是假考部隊和那些嘲笑低分上大學的人士最沒資格。你們的人文關懷在哪裡?究竟你們憑什麼以為自己不該是被淘汰的那群呢?只因為你們大學考試高過七分嗎? 「反對」要建立在理論上,對於現今的大學浮濫狀況,此一現象是如何形成?為何形成?假考部隊並沒有深入了解,無論如何,毀滅總是比建設容易,然而他們現在做的事,不是要求改進,而是懲罰。事實上,今天這個教育環境,我認為不只是教育部、政府該改進而已,所有社會人士也難逃關係,畢竟,若不是深植於文化中的文憑崇拜、升學主義在作祟,民眾也為之盲目,又怎麼會有今天這個腐爛的現象。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