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恩與良善!
2011/01/23 12:55:09瀏覽961|回應0|推薦7

『恩』是親子互動,是社會溫暖,是政治關懷,也是媒體、文化新價值!


今天上午按例先到各家電子報看看社論,買杯咖啡讀蘋果影像式新聞,有幾則新聞及社論特別讓我感觸良深!

首先,談談中國時報第A13版的兩篇文章,一篇是社論,標題是『網路線 綁架了多少家庭價值』,文章寫到近日美國一名單親媽媽莫沙特在她新書《斷線的冬天》 中,詳述自己和三個小孩一同實現『斷線』的過程。這裡指的『斷線』就是斷絕網路及科技產品(電視、臉書、ipod、手機、電玩....等等)。

作者莫沙特與小孩約法三章,在半年內執行戒除電子科技上癮症候群,結果成效出現了,簡單又真實的生活小樂趣在這個家庭裡出現,下棋、看書、看老照片、一起聽音樂、一起共進晚餐、一起聊心事等等。

這不就是現代家庭最缺乏的家庭氣氛與親子互動嗎?

文中還舉出一份全球文化指標的調查數據,台灣的上網時間是每周平均12.6小時,排名世界第一,而閱讀時間則是每周5小時,排名世界倒數第三,上網時間是閱讀時間的2.52倍。(這畢竟是一份量化調查,每個人的現實環境感受程度,可能數據更大吧!)

文中還舉出一種看電視族群,稱為『沙發馬鈴薯』的懶人世界。

這是一篇社論,通常代表一個報紙的態度與立場,這是對的提醒與省思,也是盡到媒體的社會教育責任。

而同樣的版面右下方,標題是『虎媽的戰歌 東西文化的拔河』,文中描述最近美國最出盡鋒頭的人物不是訪美的胡錦濤,而是一位美國耶魯大學法律教授蔡美兒,她挑戰美國的教育制度,用東方的『棒頭出孝子』方式教育自己的小孩,她的新書『虎媽的戰歌』獲得美國社會兩極化的迴響,但卻是網路及書店銷售閱讀熱點,文中所舉的教育子女案例,讓生活在台灣社會的我們,似曾相識但矛盾衝突!

台灣的校園霸凌防治與零體罰的思維,多少受到西方的民主與尊重教育的影響,但華裔女子虎媽的教育方式,卻是極盡東方的教育模式,例如不讓小孩在外過夜、嚴格要求品性、多讀書並要求成績不低於A,否則訓斥、懲罰等等。

泛熟年世代(我把它定為45歲以後的族群)的早期家庭互動經驗裡,不就是這樣!到了零體罰的教育環境,西方與東方的拔河下,小孩的父母責任更加重,因為過去是把小孩交給學校導師,賦予他老師兼家長責任,哪有處罰權與否的問題?但現在不一樣了,立法處罰權要交回家長,但家長真有心或有能力扮演好這個角色嗎?

『虎媽』的書及故事告訴台灣教育體制下的所有相關人,東西方會有文化差別,教育也是如此。

談完這兩篇文章,回到頭版去看新聞,有一條新聞在三大報都是頭條(中國時報、蘋果日報、自由時報),或許有些報在電子報或其他版面也有論述,筆者未看到,這條新聞的標題是『撿110萬還失主 拾荒婦不要三成酬』(舉自由為例),蘋果日報更是全篇論述,這一篇新聞報導的是宜蘭一位67歲的拾荒婦人揚黃牡丹,撿到110萬現金拾金不昧還給失主,連33萬法定索酬金都不要的感人故事,這名婦人的說法是『做善事才會心安!』

媒體大幅報導這條新聞,或許基於二元對立的另一條女大學生要三成酬金的對照版,有新聞內容衝突性,但至少讓閱聽者看到頭條新聞的不一樣,這才是良善社會的表徵,筆者之前一篇文章,提到『讓好人當道』,就是希望大家重新思索社會價值的面向。

我記得發生在自己的一則小故事,那是一個我生活最不堪經濟很差的時刻,有一位已經離開很久的部屬打電話給我,他說他有很多小孩,沒錢付水電費想向我借錢周轉,雖然金額不高,但對自己而言,這也是突如其來的負擔,最後我還是借了,我不奢望他還錢,因為,我是過來人,我有三個小孩,我知道人在面臨困境時的難堪與無助,我自己就曾經為了小孩學費向一位老大姐借款繳小孩學費,雪中送炭的社會就是一個溫暖的社會,即使不能幫助太大,但這是一種社會價值行銷的方法,我們老百姓在做,政府更應該做,不是嗎?

最近也看到馬總統與三重圍爐獨居老人共餐,向孫立人將軍致敬,這些善與恩的關懷與報導,不僅馬總統需透過職權角色扮演,去做社會價值行銷,這個社會的良善價值必須透過每個人每個角色來重塑,每個政治人物、媒體、教育、文化愈往良善走,良善的社會才能真的回來,也重新誕生!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481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