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0 06:52:28瀏覽1639|回應0|推薦18 | |
批判本來是非主流,現在卻成爲主流了! 主流,到底是什麼?是一種集體認同的意見?是當道的意思?還是非主流的相異詞?台灣社會這一二十年來,大家都在爭主流,政治上有主流派與非主流派,政治人物還分成典型與非典型,社會裡有主流思想與非主流意見,而文化裡也有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而最近教育新聞裡出現課綱的各種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誰有權力可以主導主流,就可以讓民意跟著主流思想走,民眾擔心自己被孤立,常會見風轉舵,成為集體認同的成員之一。 沈默,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沈默,也是讓操作式的主流不斷侵蝕言論市場的原因之一。 在價值觀有共識的國家裡,主流不容易被操作!很可惜,台灣有太多異質化的群體,群體間要產生共識,常用競爭方式進行,誰的力量大決定要聽誰的,所以,競爭優勢者就是主流,是謂實力主義。 有實力的往往又大多是有錢的,所以,金錢主義似乎是一種主流。年輕人夢想成為有錢人,在追逐金錢遊戲的過程中,可能遺失了理想、純真、善良,學會妥協、忍辱、冷靜,跟對企業主與老闆及遇上貴人,是一種幸福,不用慘賠時間與青春,又能收入穩定逐步致富。不堪的情形卻是,跟錯老闆誤信郎中,學會虛偽、欺詐與無情,即使賺到錢,卻失去人生有意義的目標。 另一種主流則是反主流,也就是批判力量大。解嚴及開放報禁後,批判從非主流慢慢變成現在的主流,從政治到社會,敢嗆代表尚青,敢罵就是王道。台灣社會溫良恭儉讓的處世哲學,在過去是一種社會穩定的文化,形成富而好禮的社會,從和諧到批判的改變中,社會也產生極大的變動。 『貧而樂,富而好禮』在孔子的說法裡,是一種社會的理想。但現在的社會中,我們好像無法讓貧困的人安貧樂道,更發憤求學,有錢的人,除了不驕傲以外,更要敬重他人。 窮人與富人如果都不能『樂』與『禮』,那就值得我們好好省思,我們現在的批判主流,是不是該重新檢討?社會與政治不斷出現的對立、尖銳、利益關係,是不是已經到達臨界點,影響到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與友誼關係? 貧困本來是一種激勵,是有錢人無法體會的環境刺激,有助於成長與人生歷練。 貧困出身致富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有錢後,永遠記得自己窮困的故事,還會把那些故事記錄下來,不會抹滅它們;另一種則是有錢後試圖把過去窮困的印記都消除,不想提及也不想留念。 在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M型社會裡,最大的危機還不是收入上的兩極化,而是階級對立後的文化隔離。貧與富如果沒有正向對話,或只是一種施捨關係,那只會加深鴻溝,形成世代的仇恨與原罪。 不要太相信主流,今天談的兩種主流指的是『金錢』與『批判』,下回我們再談其他的主流吧! (本部落格企盼週一、三、五刊文,其餘時間,想寫就寫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