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06 21:14:46瀏覽1479|回應2|推薦14 | |
我喜歡閱讀與寫文,與我在復旦中學(國中部)就讀時老師給的讀『書』及寫『文』壓力有關,我依稀記得,我的抒情文,曾被老師特別肯定。 我的兒子說,他最不會寫抒情文,我能理解,他看的書,與我完全不一樣。 我的書架裡,仍然沒有丟棄那些早年從各地書攤或書店購買的書,書的最後一頁,會寫上我的筆名『蒔影』,這個筆名,一開始就是買書後進行頁末簽名儀式時想出來的,如果當時有印章,蓋上去會更有感覺。
買書後的小標記,是看書人的小習慣,有些人會自做葉脈書籤,夾在書裡面,象徵看書過程裡休憩的小客棧,下回從這裡繼續出發閱讀。
高中時,沒錢買書,最好的方式就是窩在書店裡看書,一口氣看完想看的書,還做了筆記,不花錢但花時間。
禁書是當年許多年輕人愛看的書,在師大路不起眼的書攤裡,找得到當年被禁的大陸作家的書。
禁書常是思想的啟蒙,另外,柏楊與李敖的書,也是當年許多人愛嘗鮮的。
有一些書很生活,是作家真實生活的文學呈現與再現。
三毛的散文及異鄉生活故事,小野的蛹之生、王尚義的野鴿子黃昏、鹿橋的未央歌、蕭麗虹的千江有水千江月等等,那真是文學的時代,教科書的吸引強度遠不及這些課外書,而文學的種子也在這種升學主義時代背景下,反而在各地播種與扎根。
我寫的第一本較長篇的小說,是我在馬祖當兵時寫的,標題與內容我全忘了,我用稿紙一字一字一頁一頁的寫出來,可惜,最後,它被我撕毀了。
撕毀是文本創作者常做的事,或許是要求完美,或許根本就是自我浪漫或情感割捨,總之,我創造了它,也常毀滅它。
這個寫文的習慣,出現在早年的日記文(早已消失),和現在的部落格、臉書和自架網站文裡,您可以看出我的文字情感及寫文主軸,它真的來自學生時代那個埋入筆耕擁抱文學的熱情。
我的UDN『字評。文事』部落格今天剛好滿50萬人次的溜覽,當然,這個溜覽數可能不到百萬,但對我來說,257篇文章,已經是數十萬文字的累積,更是幾年來無間斷的所思所想的結果。
謝謝給我推薦的網路朋友,謝謝幫我按讚及溜覽我文章的朋友們,我知道您在世界各地,如果我有空,我會繼續寫下去,『字評。文事』已經不再只是我的寫文風格,而是你我一起習慣閱讀的園地。
50萬了,感恩!謝謝您!
陳念初(蒔影)2017.5.6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