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6 經濟日報】
消費性用品產業的競爭早已白熱化,某一家業者主動出擊,其他業者也會在最短時間內反擊。不過這些經常陷於行銷戰火的商品,通常是共通性很高的產品;在「供給」高於「需求」的市場中,可以借重一些有趣的行銷方式,來營造產品的細微差異。
1. 更高的精準性:快不一定代表最好,重要的是精確度。
花旗資融提供「房貸秘書」服務,客戶透過電話,告知基本資料及房貸需求,花旗就會將這些訊息傳遞給合作銀行,待銀行回覆報價及貸款條件後,花旗資融會依民眾需求,挑出最適合的三家銀行,這些程序短短三小時就能幫房貸戶分析最適合的房貸商品。
2. 更快的回應時間:回應時間要有效而且愈短愈好。
普拿疼推出速效膜衣錠,強調「二倍快速吸收,趕走頭痛」;雀巢新款的咖啡機Nespresso,煮咖啡只需幾秒鐘;3C大戰,在燦坤買冷氣,保證一天內安裝;推行George & Mary卡的萬泰銀行,在人潮眾多的地點設置自動貸款機,提供全年無休服務,讓民眾申貸更方便。
3. 更有效的維修服務:在消費者意識抬頭的時代,維修更顯重要。
過去電腦故障送修不是怕被坑,就是要等上好一段時間。現在各大筆記型電腦的快修服務紛紛出籠,如BenQ強調39分鐘快速維修;Acer針對保固期內的電腦提出58分鐘快速維修。
4. 更多的彈性:產品本身有更多的選擇或客製化的空間。
披薩不但比口味也比尺寸、更比價錢,必勝客推出6吋小披薩、熱到家Pizza以50元小披薩為號召。遠雄集團為了滿足商務人士需求,將小套房產品包裝為酒店式公寓,刻意把書房空間放大,並附贈多種小家電,在台北很受歡迎;消費者持有日盛銀行的生活ET卡,就可到萊爾富超商門市的生活ET機台兌換紅利,24小時無休。
5. 簡單的操作:不論是多酷炫的商品,若不能簡單操作使用就無法擄獲消費者的心。
Sony新攝影機,使用者可以直接在DVD 光碟片上紀錄影像與聲音,比過去更方便;3D Album聲影製作家推出新一代更簡單易用的軟體,只需三個步驟就可創作出獨一無二的3D動態相簿,不需要高深的電腦技術或美工天份就能輕鬆完成。
「消費者最大」是永不改變的法則,在產品或服務的設計上,追求更快、更有效、更精準、更簡單是大勢所趨。除了快,還要強調產品的安全與穩定,這樣一來,品質獲保證,商品價值才會同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