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投資在孩子身上 (文摘)
2015/11/26 04:35:00瀏覽1187|回應8|推薦83

在雜誌上看到一篇報導,看了心裡感慨萬千。

文章裡訪問一對事業成功的夫妻,兩人各自為事業打拚,還得不定期到國外出差。當被問到如何和兩個寶貝兒子建立親子關係,母親坦言,週一到週五忙碌的工作,她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心中確實常感到遺憾。

  剛開始,看到兒子跌倒時第一個找的是保母,不是自己,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後來有人安慰她說,每天幫兒子換尿布、洗澡、餵奶,這些都是粗活,「不要用粗工換細工」,她才漸漸釋懷,繼續將生活的重心擺在事業。

  原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照顧孩子屬於「粗活」,上班賺錢成就自己才是「細工」,這也難怪台灣的生育力在全世界敬陪末座。

  越來越多門診帶孩子來看病的家長,在我詢問病情的時候一臉茫然;有人翻托兒所的筆記本,有人忙著打電話給阿嬤,有人忙不迭地數落菲傭……我看得出他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生活上卻與孩子距離是這麼的遙遠。親子教育一向強調傾聽,關心,鼓勵,卻忘了提醒爸爸媽媽,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培養,而非一蹴可幾的。

  有小孩的父母應該都可以發現,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就會用各樣的聲音,動作,或神情,來激發父母的微笑與各種愛的響應;而父母親也會同樣用各種方式,對寶寶提出「愛的邀請」,彼此之間就像任何人際關係一樣,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才能培養感情與默契。就連男女之間的愛情都有「日久生情」,「近水樓台」的比喻,親子關係豈不是更是如此?當一位媽媽或爸爸在幫孩子換尿布,洗澡,餵奶的時候,同時也在彼此揣摩對方愛的邀請,逐漸了解孩子之後,他所釋放出來的訊息就很容易被家長理解,並且做出回應。這個回應不見得是滿足,也可能是溫柔的拒絕,良好的溝通與教養也因此產生了。

  舉個例子來說,門診有一些便祕的寶寶,在我詳細詢問之下,發現他們的飲食狀況非常不好,拚命喝奶和吃餅乾,卻沒有營養均衡的三餐。

  當我指出癥結所在時,爸爸媽媽常常會面有難色,因為他們白天並沒有親自照顧這個孩子,而主要照顧者(比如說老人家),也不會為了他們的意見而改變作法。通常老人家都比較寵愛孫子,他們認為孩子不肯吃固體食物,只想喝奶,就應該順著他們。

  這件事對寶寶的影響雖然只是便祕,然而這些孩子已經從生活中學會:只要他哭鬧,就會有奶喝;只要他不吃飯,米餅就會端上。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堂生活教育課,學到的就是「當老闆」,當一個常常便祕的老闆。

  也有媽媽反應孩子晚上都不睡覺,一直要人抱著不肯被放下。如果睡著之後放在床上,寶寶醒來就大哭,需要哄很久才能再度入睡。奇怪的是,白天交給婆婆之後,這個孩子可以從早上睡到中午都沒問題。

  後來有一位家長決定辭掉工作自己帶孩子,發現當白天晚上都是同一位照顧者的時候,孩子漸漸可以晚上不再哭鬧,甚至一覺到天亮了。雖然只是睡覺的問題,但這個孩子可以從焦慮的嬰兒轉變為有安全感的嬰兒,因為照顧者變成固定的媽媽,他不再感到被遺棄。

  大家難道沒有發現,近年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我的前輩臧汝芬醫師就專門在診治這樣的孩子。有些過動兒已經十幾歲上了國中,還沒有任何改善,她總是耐心的跟家長解釋,不要以為他現在看起來像是大人一般的身材,其實他們的心智與人際關係處理,還停留在三歲的兒童階段。

  當他三歲的時候,你沒有花時間教導他如何處理人際問題,現在只好重新花時間,用對待三歲兒童的方式,來彌補他這段學習的缺乏。我聽了非常感慨,原來就連情緒的學習,都沒有捷徑,兒童時虧欠的親子關係,將來還是得還的。

  在我的部落格有媽媽留言:孩子會主動伸手給阿嬤、阿公、爸爸抱,卻相對地少要她抱抱,心裡滿是失落感。

  我無奈的回應,孩子伸手找誰抱抱,表示那個人懂他,了解他,願意付出時間給他。感情的事必須慢慢累積,投資看似浪費的時間進去,得到的就是滿滿愛的報酬。

  當然照顧者不見得是媽媽,也可能是爸爸、保母,或者爺爺奶奶。我所認識的人當中,就有扮演非常稱職的職業奶爸,或者全時間照顧孩子的保母或親戚。這些照顧者在幼兒時期,往往扮演了孩子情緒與心理成長非常重要的角色,連帶的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營養,生活作息等等。在我的經驗理,有安全感的孩子,大多是健康快樂,也較少生病的。

  我的太太是一位高知識分子,從北一女中,台大,到伊利諾大學,都是頂尖的好學生。當兒子出生之後,太太請育嬰假,每天替兒子把屎把尿,疲累時忍不住抱怨,從小到大讀這麼多書,現在竟然是在做這種「粗工」!但是漸漸的,她開始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比如,她可以輕鬆閱讀與親子相關的中文書與外文書,從中學習到各種不同的育兒知識。另一方面,當她聽見或看到某些缺乏理論基礎的育兒傳統觀念,她也很容易辨別哪些需要遵守,哪些又需要拋棄。

  另外她因為年輕,體力好(相對於隔代的長輩而言),可以帶兒子每天出去散步,看山看水,賞花踏草。最重要的是,我兒子二十四小時與她相處,目前表現完全符合「安全型」的依附型態,他與媽媽有一種旁人無法取代的默契,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需求,進一步給予滿足,或者回應「不可以」。

  很多人在談論夫妻關係的時候,都以「存款」與「提款」作為比喻,建議要常常投入精心的時間,傾聽、讚美等等存款,而減少忽略,言語的傷害之類的提款行為,親子關係當然也是一樣。當然,如果爸爸或媽媽本身情緒已經自顧不暇,常常暴怒或焦慮,不斷提親子關係的款,那倒也不如換個人來照顧比較妥當。

  我常常跟別人說,兒子今天能這麼聽話可愛,都要感謝我的妻子,以及政府的育嬰假政策。可是這兩年育嬰假只有半年的補助,對於每一位暫時放下工作的爸爸或媽媽,都是不公平的!

  許多政治人物提出廣設托嬰中心的政見,我相當不以為然──這筆錢應該花在支付請育嬰假家長的補助,因為這是全職居家父母應得的報酬!

  養育出一個自信,有安全感,有教養的孩子,絕對比賺取全世界的錢都還重要。如果國家政策對養兒育女持續的不友善,我寧可台灣繼續創下生育率新低,也不願見到這些孩子長大成為逃避或焦慮的人格。

 

◎本文摘錄自:黃瑽寧醫師所著「身教:黃富源.黃瑽寧這對醫生父子」一書(寶瓶文化出版)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elly0916&aid=36749516

 回應文章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30 22:02

其實不少問題兒童,父母才是禍源。也有心理科提出遠離有毒的父母,給童年受傷的成年孩子。年幼被傷害的孩子只有靠社區和社工一起保護,把有病的父母隔離。有好父母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大概是自古不及格的父母給自己找的藉口。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30 21:43

謝謝茉子伊介紹好書好文摘,也找到這位醫生的部落格和書臉,很棒的專業知識分享。

文中提到過動症,其實有不少只是不成熟的行為舉止,有些是因為家庭背景引起的焦慮反應。在這種情況下被誤會為過動症,吃藥後才開始生病。


劉昕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30 11:43

從植物種子栽種做起 至花果的回饋

就是最確實的實踐教育

祝安康~


花開花謝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回訪
2015/11/28 13:53
合十,感恩,沉默,離去。
這個人吃人的世界從來就不相信眼淚。

茶花小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7 11:28

台灣社會真的需要更多的關懷

尤其是小孩子

利益與金錢至上的氛圍

生活,要怎麼過

真是一門學問


 茶花小屋的分享心世界與你一起發現美好生活

米蘭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6 20:08

父母的用心照顧必定會讓孩子感受到的;

再者,真正好的國家政策才是台灣百姓的福氣!


傑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6 16:19
家的凝聚力 從小時的家庭親密度與關愛度 就開始的
茉子伊(nelly0916) 於 2015-11-27 14:22 回覆:

您說得一點也沒錯

有許多的事情,都是需要時間一點一滴慢慢去累積的

包括親情、包括了解、包括關心...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26 09:33

投資在孩子身上
讓其在愛與安全感中成長

回報的是一生的完整人格及價值觀

茉子伊(nelly0916) 於 2015-11-27 14:20 回覆:

您真是一語道破這篇文章的重點了

可是好像有許多父母,當他們知道這道理的時候,往往有點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