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6/03 11:43:03瀏覽1143|回應5|推薦79 | |
媽媽的讀心術(一個創意教師的教養旅程) 黃淑文/著 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用心靈閱讀孩子的心,讀懂孩子,也讀懂妳自己。唯有妳親自用生命驗證,才能明瞭老天爺獻給妳的,不僅僅只是一個小孩,而是一份禮物,真正屬於找回自己生命重量的禮物。 ◎也許,我們都忘了自己如何長大,如何從橡實(橡樹的種子)長成橡樹。但孩子的誕生,卻為我們重播生命最初的意義。 ◎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他腦子裡著知識,而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感情。這個感情的發芽,是從孩子的心裡自然而然冒出來,紮根於生命的純真,並伴隨著他不斷的成長。而釋放天性,就是第一步... ◎身為媽媽的自信,是媽媽對自己小孩油然而生的直覺與母愛,是由內長出來的。而這種直覺是所有媽媽原有的本能,是孩子用血溶於水的臍帶輕輕呼喚著母親,告訴妳他真正的需要,只有妳願意用自己的心靈聆聽才會懂。 ◎陪伴孩子,就像照顧種子長大一般,妳必須做的,其實只是適時的澆水、施予養份、觀察種子的需要。大部分的時刻,我們並不知道親手所照顧的種子,是一顆怎樣的種子?會開出怎樣的花朵?身為種子的守護者,我們只能不離不棄的等待和觀察,傾聽種子發出的種訊息,必要時給予各種協助。 ◎大部分的孩子,需要的其實只是父母的陪伴和傾聽,不管孩子多大,都需要有人傾聽他內在的聲音,分享他的笑、他的淚,如果妳的孩子不願意對妳掏心,也許妳必須反過頭來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放下大人的權威?還是暗地裡,仍然以為自己一定懂得比孩子多,不知不覺,便流露出「孩子樣樣不如我,非要我出面指導不可」的姿態。 ◎「太多的教導,有時不是助力,反而是一種阻力。」兒童教育博士蒙特梭利曾經一再地坦言「每一個孩子都有一種內在的衝動,特定的敏感期,指引他去做一些重要的動作。」也就是孩子依從本身的意志(創造力),不需要大人的教導干預,便可以獨立地學習如何動手、動腦、說話和思考,孩子的人格是自然形成的,「在小小的生命裡,已經具備發展成為一個人的一切潛能」。 ◎不知妳是否細細想過,父母教養孩子所秉持的態度,泰半取決於個人的人生觀和生活風格。生活是活的,妳會不斷的成長、調整自己的步調,而妳的孩子也會不停的長大,愈來愈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因此教養的尺度,不能一成不變,仍然需要兼顧孩子的變化做某些調整。 ◎大人與小孩之間,不見得總是「以上對下」,反而像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交互碰撞、激盪與融合。聆聽孩子的需要,是培養親子感情最重要的基礎,這種感覺,就像蓋房子,外面的裝潢永遠比不上內在的根基,根基先打穩,情感穩固了,以後孩子的成長出現再大的風雨都不怕。 ◎唯有了解原生家庭如何塑造自己,找到上一代和自己之間的生命連結,才能療癒內在的小孩,避免在愛中繼續受傷,也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扮演好母親的角色。 ◎妳有自己生命的顏色嗎?妳容許孩子為自己的生命,塗上獨特的色彩嗎?而我們給予孩子的,是可以讓他自由翱翔的能力嗎?妳容許孩子長出他自己的樣子,容許他背離妳的期待,做他自己嗎?相信妳的孩子,會活出自己的天空...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