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2 01:16:55瀏覽753|回應7|推薦22 | |
嗎哪是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曠野糧食枯竭時,神降下賜給他們的食物。一直到約書亞帶領他們渡過約但河,抵達迦南地,吃了迦南地的出產之後,才停止降下,在漂流曠野這 40 年間,嗎哪從未間斷供應過。 嗎哪有一種特性,它是每天降下的,必須要當日食用完畢,若留到次日早上,便生蟲變臭無法食用。嗎哪只在第七日停降,以便讓以色列人守安息日,所以第六日便降下兩天分,且可留到第二日食用。 對舉目無親,在漫漫曠野中遊蕩的以色列人而言,嗎哪是個維持生命緊要物資,可是卻無法存留,無法有任何儲蓄,每天只能依靠神信實的諾言來活下去。這雖使以色列人對現實環境的控制充滿無力感,終究還是進入了應許之地。 在曠野遊蕩期間中,有軟弱的以色列人嘗試存藏嗎哪,不但存不起來,還捱摩西怒罵;嗎哪降下時,有人多採,有人少收,直到秤重量時居然是不多也不少,神讓人貪多不得,卻不缺乏,不能存藏,但夠飽食,這就是在律法時代驅動色列百姓持續行走四十年,進入美地的動力。 現到了更為寬容的恩典時代,雖在《馬太福音6:26, 34》裡,耶穌諄諄告訴人們:『你們看天空的飛鳥,牠們既不種,也不收,又不收積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你們不比牠們貴重麼?』更苦口婆心勸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彀了。』 然而,恩典時代得到救恩的人們往往比起律法時代的以色列人,似乎倒退,更沒信心來放心、來全心依賴神所賜的活水泉源,對連綿不絕流出的活水就是沒安全感,正如《耶利米書》指出:費盡心機用自己的手去鑿出那破裂會漏水的池子,為著儲裝明日飲用的水,猶如在職場上將自己賣給了工作,卻不知收儲到庫中的財寶如同隔夜嗎哪,最終換來一場虛空。 水是源源的打入,同時也汨汨的流漏,人們想倚賴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計謀過更好的生活,結果是越過越憂慮,永遠為著明日的不足而無止境的奔波勞苦。 孜孜不倦地儲存金錢、儲存愛情、儲存人脈,即使存到可享用數十年地步又怎樣呢?依然勝不了死的殘忍:『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魂;你所豫備的,要歸誰?』《路加福音 12: 20~21》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