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佛性
2019/05/30 07:55:26瀏覽263|回應0|推薦1

一佛性

太陽


認同整個宇宙同一個我叫做「修行」,亦即是佛經經文之中所說的「一佛性」或是「一佛乘」

佛經經文之中所說的「釋迦」是在指訊息之光能的意思。

 微中子、次粒子與亞原子謂「一佛性」當充滿整個宇宙之時就謂「一佛乘」,而演化至元素構成現象界宇宙之後,就稱為「大乘」,所以,「大乘佛經」就是平行宇宙科學文明或「釋迦如來」,也是佛次粒子謂「釋迦牟尼佛」,所以「釋迦牟尼佛」這個名相之如來真實義,卻不是佛教這些外道邪說所說的印度人。

 因為整個宇宙阿耨法界一切萬物、萬法與萬象皆是由微中子所演化而來,所以微中子謂之「一佛性」,整個宇宙都是微中子稱為「佛性」或「一佛乘」也稱為「金剛性海」,因為微中子佛陀這個「佛性」就是萬物之本質,所以,經文才會有「萬物皆有佛性」之內容,也因為沒有意識分別謂之「佛」,所以未出生之前的自己就是佛,在佛經經文中才會有「人人本來就是佛」這一句話,世人仔細想一想,人剛出生的時候會有意識分別嗎?那不是「佛」又是什麼呢?是人間學校那一些學校老師將「佛」教育成「人」,而宗教信仰再將「人」教育成「魔」,例如說佛教化世人不要有過去心、現在心與未來心,而老師卻則教育您,說現在當學生若是不好好的讀書,那麼,爾後畢業離開學校如何能與他人競爭呢?如果競爭輸給別人的話,那麼,將來又如何能成大功立大業呢?這不是三心未除的「人本教育」嗎?

 「佛」不是一個人,所有三藏十二部佛經經文內容,不是在談人的修行而已,整個現象界宇宙之中最小的能量態物質微中子在佛經經文中稱為佛陀、佛、一佛性、金剛、我、密、阿難陀,而有質量、有重量能夠構成阿耨法界一切之萬物、萬法與萬象之微中子謂「佛性」,因為微中子世界尚未演化出法出來,所以微中子本身根本就沒有時空限制,

因此單一之微中子稱為「一佛性」,

整個宇宙的微中子就稱為「一佛乘」,

也稱之為「金剛性海」,因為金剛性海謂之「佛」

,所以微中子佛陀就是佛的本質稱為「佛性」

,但是當宇宙的溫度從十兆度降至六兆度的時候,

70顆的微中子就會構成一顆的「基本粒子」,

這些基本粒子就是演化出整個現象界宇宙一切無為法與有為法之本質,所以,

基本粒子又稱為「法性」,

由於波羅現象三昧性華藏世界的一切物質、形體與現象都是由分子堆積、排列與組合而成的,而這些物質、形體與現象之中都有一個我在裡面,所以又稱為「眾生」,由於眾生在分子界有鬼神識之「意念執著」,在有情眾生中有眾生識之「識念分別」之作用,各自以物質軀殼為法身,因此才開始區分你、我、他,因此在元素階段沒有意識分別之我稱為「自己」故微中子、基本粒子與元素這三世佛合稱為「三寶佛」,其本質是「元素」又稱為「自性」,亦稱為「自性佛」,所以「自性」與「自性佛」這兩個名相之真實意涵與佛教大師所說的內容是完全是兩回事。

      其次,因為整個現象界宇宙之自己依不同演化物之組合結構,形成了多重時空之現象,所以產生了佛性、法性、菩薩性、神性、眾生性之不同名相,而微中子本身就是各種不同性之本質,所以又稱為「本性」,因此,「本性」與「本心」都是站在整體宇宙之自己來說的,因為人體物質軀殼之「人相」對於整體宇宙之自己來說是「虛妄」的,所以佛性、法性、自性與本性… …等等之名相皆不是站在「人的角度」來說的,因此佛教大師他們站在虛妄人相之角度以細胞眾生識之「意識分別心」去解釋佛性、法性、自性與本性… …等等名相之意思,其解釋內容皆是錯誤的,應作「如是觀」。

 

沒有四相的我叫一佛性一佛乘的大乘叫本尊阿彌陀佛

 李老師語錄解說 :

「四」是四維度演化物分子的佛經編經密碼,所以,分子與分子在分子鍵的作用之下所堆積、排列與組合而形成的萬物、萬法與萬象之相謂之「四相」,而沒有四相的我就叫作一佛性、一佛乘的大乘,也叫作「本尊阿彌陀佛」。

 「阿彌陀」這一個名詞是在指宇宙本體一百兆度超高溫能量的 4 %從第五度空蟲洞出流尚未構成微中子之前的稱呼,又稱為「佛光」或是「識我能量」,而所謂「阿彌陀成佛」這一句話就是在指佛光阿彌陀演化出物質、形體或現象的意思,因為微中子佛陀沒有時空,所以宇宙演化到哪裡,在沒有意識分別狀況下皆是阿彌陀成佛之過程,而佛陀微中子是單指「微中子」而言,也就是所謂的「一佛性」,而「佛」則是指微中子金剛性海的範圍,又稱為「一佛乘」,到了元素之後即稱為「大乘」,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mopuda&aid=1270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