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淨土資糧》-第三集
2024/08/11 16:19:41瀏覽67|回應0|推薦1

《淨土資糧》-第三集

  好,我們繼續一起來學習,就是我們淨宗大德黃念祖老居士念公的這個著作《淨土資糧》。那麼這個主要是將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將《阿彌陀經》它主要的宗旨就是「信願持名」,做了很詳盡的很深入的很廣泛的來講解,不是講解整部的《彌陀要解》,而是以信願持名這個宗來發揮,相當相當的深入,也相當的透徹,相當透徹。那麼這個信願持名是《阿彌陀經》的宗,那跟我們《無量壽經》有什麼關係呢?第一、我們《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經》,這個大家已經認同了。那麼「信願」等於《無量壽經》的宗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信願」,「持名」就是《無量壽經》的「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兩個這麼來看呢,那我們就知道,這就是一回事了。所以我們在前面用了兩堂課的時間,已經跟大家把這個《彌陀要解》前面提到的這個六信,六信裡面的信自、信他,還有信因跟信果,我們都一起學習了,這個信因信果我們在第二堂課最後也簡單的講解了。下來我們繼續的來看六信的最後兩個信,就是「信事」跟「信理」。

  我們先看第五的「信事」。這個事與理是一對,是一對的。事就是事相,理就是本體。事相就是事物跟有形無形種種的諸相。「諸」就是所有的現象。你看我們眼前所見到的,幡幢香燈...我們這個現代化的道場沒有幡幢,我們有香啊有燈啊,這是概括的說這些的裝飾,男女老少,還有大地山河,日月星辰,飛禽走獸...鱗介爬行,六道輪轉,生生死死,萬事萬物,這種種都是事相。對於所有這些事相,如果問它們究竟以什麼為本體呢?它有個本體就是它的根源,它怎麼來的?它不可能無端端就變出來的嘛,它一定有能變的那就是它的本體。所變的就是前面講的種種的事相。

  那麼從科學上來說呢,宇宙萬物推其本源,不過是由一百多種原子所組成的。這一百多種原子,它的本質呢?本質也只不過是電子、質子和中子。世間萬物只是由這三種「子」,或多或少配搭而成的。那如果更要問這三種「子」是什麼呢?當然小中還有更小的,這是不可窮盡的。但是我們可以這樣子來說,這些「子」都有二重性,這個講到科學了,二重性就是顆粒性跟波動性。所謂「顆粒」,就只是能量,在它的場當中某個地方的集中,因此可以說,一切都是能量跟波動。例如空中的電磁波,電磁波我們俗話稱為無線電波。波就是波動嘛,可見從事相上看到萬象森羅,如果論本質,它都是只是能量跟動向而已。這是尖端科學,還不是一般科學,一般科學還講不到這個。

  所以從佛法來說,那就更深入了。例如當前我這個人,是個白髮老頭,師父沒有頭髮。念公他舉例子說他自己,他說我再過幾年,就送到八寶山一燒就沒有了,這個是什麼?這個是事相。那如果論本體,我的本性跟佛相等,本來沒有生滅。這裏說的本體,就是理體。不是指的道理,道理是什麼呢?道理是知解,是人腦的產物,是有生滅的。

  這麼說我們就明白了,理體就是真理,所以常常說真理是不變的,道理會變。可見用凡夫妄想的心,是不能真實明白,經中事事無礙的妙理的。

  為什麼他不講「道理」呢?他用「妙理」呢?因為事事無礙實在是妙不可言吶!

  本經是小本《華嚴》,這個小本指的就是《佛說阿彌陀經》,因為蕅益大師的《要解》是註解《阿彌陀經》的嘛!那中本就是我們這個《無量壽經》啦!所顯示的正是事事無礙的不可思議的境界。那如果想要明白,那只有真實發起大乘心,也就是菩提心,這個心正是大悲大願大智的結合,那你才有希望明白。

  目前如果沒有辦法深入的去懂,那也很自然啊!那也不要懷疑自己是不是這麼笨,很自然。為什麼呢?當年佛說《華嚴》的時候,你看大神通如目犍連,大智慧如舍利弗在那邊聽,完全是好像聾子好像盲的,不聽不聞啊,完全不能明白。那現在我們在座的各位,我們聽得有些不懂也不用著急。好在這些妙理「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的阿賴耶識,就像錄音機,都已經記錄無失,絕對不會漏掉沒有記錄下來的,都成為這個種子了。

  我們常常用比較現代化的說法,阿賴耶識就是這個記憶體,這個記憶體它絕對是存檔,絕對是存檔,而且是永遠永遠的存檔不會被刪除掉的,不會被刪除的,全部都記錄了。那全部都記錄了,這個好處就是將來我們遇到緣的時候,它自然這裡面的這些資料,這些記憶的資料它就會起現行了。

  所以不管從科學的角度,從佛法的角度,我們所見到的一切相,包括你身邊的人,都是假相。但是你不可以回去跟你的老公說你是假的,那他就不用賺錢來養活家裡了。假的就是機器人,假相,這個假是假得很妙,而且這些相都是剎那生滅的,這就是假的這個原理啦!為什麼是假?因為它是剎那生滅,包括你的念頭也是一樣。

  實際上有智慧的人,你看我們跟看電影一樣,剎那剎那生滅,電影何嘗有連續的東西呢?都是一片又一片,就是一張一張的這個底片,以前是用底片柯達的底片,現在柯達已經不知道去哪裡了。都是一張張的。那它怎麼會動呢?靠人的思維把它連起來。你看一個故事,實際都是一個個的斷片。人也是一樣,剎那生剎那滅,是你的意識在那邊維持著,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虛幻的,都不是真實的,都不常存,都是當時就滅盡。

  你看看現在有幾個人知道這個道理啊?你要知道了,你就不會有煩惱了,煩惱怎麼來的煩惱是你自己找來的,從哪裡找來的?就是從你自己的記憶體裡面找來的。所以它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都是生滅法。

  我們為什麼看見有個你?剛才那個你已經死了。這裡的你又出生了,就是前面講的電影的一片接一片,每一張畫面都是不同,都是獨立的。

  為什麼師父對這這個特別有印象?因為師父是學電影的,學電影的,所以很清楚啊!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就是因為它是生滅法,它滅了又生,又生又滅,就無窮無盡在那兒生滅。因為速度太快了,極高的速度,是你眼睛的慣性看成了有警察抓小偷,其實都是一片一片的,都是死的,沒有誰在跑,也沒有誰在追,也沒有誰要開槍,也沒有誰被打死。每個照片都是一片的,那有這些?這些是你眼睛的慣性把它連續起來了,就是你的妄心的作用,所以一切都是空的。但是這些一片一片有沒有啊?它有啊,它不是根本沒有出生過,那個叫什麼呢叫做剎那。我們真要知道剎那就好了,知道剎那的人稀有,就是剎那出生剎那滅盡,那它滅的時候,它滅到哪裡去了?你從這頭想也可以,從那頭想也可以明白。我起了一個念,再起一個念,前面的念頭全沒了,你第二念一起,第一念就沒了。不可能第二念一起,第一念還在,那成了什麼了?成了重疊了。沒有重疊,清清楚楚。所以前面第一念到哪去了?滅盡了,何處去了?無去而去。那下一個念怎麼來的呢?無來而來,從哪來還從哪去呢?有什麼蹤跡可以尋找嗎?沒有,但是他是相續不斷,那就是這樣子的。要知道這個生滅它就都不存在,都滅盡了,妄念也當處滅盡,這個世界也當處滅盡。知道了這個之後,你還計較什麼呀?你還計較什麼?

  所以這段很重要,要多看,多看人就會很快樂,就容易放下。也就是說,人沒有一個固定長久作為人的特性,人一死就沒有了,哪有什麼堅固自己的性呢?不但死了就沒有,就是活的時候,也時時在那邊生時時在那邊死,今天來看我,跟昨天就不同了,我身體死了多少細胞了,又出生了多少細胞了。你看你拿年輕的照片來一看,過去很美的人現在都變成老太婆了,對沒辦法,你不能叫她不變啊,是不是?但是他不是突然間就變的,是一點一點的變,一點一點的老,老到你自己不知道啊!誰才知道呢?很久沒有看到你的人一看,哎!他又不好意思說你老了,不存在啦,之前的都死掉了,無常啊,所以沒有常的存在。

  那以上這大段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夠說得出來的,因為師父是普通人啊,所以肯定不是我說的,這也是念公的原話。我再強調一次啊,大家要能常常將前面說的這一大段反覆的思惟,你就容易看破放下了,都不存在的,你還有什麼搞頭呢?不用搞了,不用搞了那要幹什麼呢?就聽經念佛,念佛聽經,而且要特別註明要聽我們的經,然後自自在在的等著「回家」了。其它的事情都不重要了,都不重要。那麼這樣來理解跟看待這些事相,你還會執著嗎?你所執著的是什麼呢?幻夢空花,夢幻泡影啊!

  師父最近就碰到兩個活生生例子,就是這個講記沒有的,大家就會抬頭起來聽聽是什麼活生生的例子,這兩個例子這些人都沒有學佛的。

  第一個就是一對夫婦,他的女兒在美國癌症去世了,從一開始知道是癌症,通過這裡他的一個朋友來請師父幫忙回向,然後一直回向。她從很痛苦的情形之下,後來又好轉了,好轉了看起來好像是好了,但是最後還是走了,很年輕的一個女眾。那麼這對老夫婦一直都是傷心欲絕啊,沒有辦法想得開,到今天還走不出來,尤其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這種情形簡直就好像失掉自己最親愛的人一樣,天天都在那邊傷心難過,然後把這個骨灰燒了就帶回來馬來西亞,又來安頓,那也問師父要安在那裡啊,師父也跟他介紹。完了之後,他這裡的一個朋友就說,過了清明,這對夫婦要來見師父,看看能不能給他們開解,看看能不能開解。你只要有機會來見我,開解是多多少少的,不一定全部。我口才再好,那你如果堅持,我也沒有辦法,佛來都沒有辦法,我哪有辦法?結果沒有來,沒有來的原因是這個父親太嚴重了,太傷心了,不能忘懷,還嚴重到認為自己活著真的是沒有意思,女兒死了,不是他的老伴死,他都覺得活著都沒有意思了,然後要找出原因,為什麼他的女兒這麼年輕就會死了?哎,誰跟你擔保年輕就不會死?你去問問慈淨老師,他就會告訴你,棺材是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

  這就是沒有學佛法,沒有佛法的,而且這個佛法還要像我們這樣子的才夠力啊,要像前面這樣子講了一大段的這樣子的體會,都是幻夢空花,夢幻泡影,哪裡還有你女兒患癌症痛苦的要死去然後到最後又還是死了這種種的情形?沒有了,早都已經幻滅了。但是沒有佛法的人,還是沒有辦法。

  那另外一個例子是臺灣的米奇,米奇(淨觀),她就把師父《大經解》裡面有一段的內容,已經播出了,大家應該記得。師父講說師父年輕的時候,看到父母親吵架,就想,哎呀!在演戲啦!他們在演戲啦!年輕的時候都已經有這種法了。她把那段摘錄出來之後放在她的臉書Facebook。然後呢,然後就因為這一段,淨觀就說她就找到了多年失去聯絡的小堂妹,這小堂妹得了憂鬱症,小堂妹她有一段,好幾段了,不只一段感情的這種種的事情,一直都是走不出來。那麼因為看了這段,現在走出來了。因為師父叫淨觀跟她說一切都是假的。那麼淨觀就跟她說一切都是假的,除了生死,其它都是雞毛蒜皮小事。

  這個「徒勞」兩個字就告訴你,不要浪費時間啦!浪費力氣!這本來就是假的你還要想把它據為己有,impossible不可能!這個空花特別指的就是好像一個人的眼睛,一個人他的眼睛有一種叫做,看到好像空中有一些影像出現,這是一種毛病。那事實上有沒有這些東西呢?沒有,這叫空花。所以師父的這句話就成立了,什麼話呢?「世間的事要假假做,成佛的事要真真做。」

  所以前面囉嗦了一場下來,就直接說到註解的這個重點了,大家要用心的來聽啊!《要解》說:

「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

  那麼,有了前面的認知,再來看蕅益大師這句話,那就容易接受了。事跟理是相對的,境跟心也是相對的。心就是理,境就是事。所以前面已經闡明,就是已經敘述說明了這個心是含容十方,此心不可窮盡,所以從此心所現的境,也不可窮盡。這個很合邏輯的。

  下來又是科學了。現在科學家已經承認宇宙之大不可窮盡。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員,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員,那銀河系也還是圍繞一個中心而在那邊旋轉,所以必定有更大更大不可窮盡的這個天體。可見宇宙之大不可窮盡。

  科學家這個新的認識,在佛經當中早已經說到了。而且依佛教說,這不可窮盡的世界,都不在自心之外。因之,十萬億佛國之外的極樂世界,當然也不在心外了。極樂世界是實有,經中就說「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兩個「有」字,至關切要。極樂世界是有,並且是真實的有,不同於我們眼前這個世界,目前雖然有,將來必然會壞會空。物質世界就是要成住壞空嘛,這是科學,也是佛學。

  天文學家現在也已經證實了,有的星球已經衰老了,有的正在變壞,有的正在崩潰,又有新的星球很年輕的或者剛剛出生的。你看,我們那個科學家有發現的那些隕石掉到地球上的,隕石的降臨,正表明某個星球崩潰了。

  在這一劫之內有一千尊佛出生,實際是一千零五尊,只說了一千。那剛剛來了四尊,下來還多得很。所以這個世界在賢劫千佛都出世以後,也將從壞而空。

  所以世界末日還很久。彌勒菩薩才是賢劫千佛的第五尊而已啊,所以有得等吶!「有排」就是有的排隊所以其它的宗教說世界末日,跟我們佛教說的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呢?因為他們看得不遠嘛,他們看的有limit有限量。

  我們繼續看內容。那麼將來又從空而成,由成而住。成、住、壞、空循環不已。這是說的不只是我們這個地球。總之,是一個物質世界的星球,就是這樣子的一個過程,這樣子的循環不已的演變。

  但是極樂世界不是這樣的。極樂世界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這是《無量壽經》裡面的話,以前我們念《無量壽經》也是這樣就劃過去了。「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就這樣我們也不曉得它裡面已經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message重要的信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永恆的概念,無始無終的概念。跟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成、住、壞、空完全不一樣的。而這句話是佛說的,佛在《無量壽經》裡面說的,佛為什麼說這句話?是因為他自己親自看到的,這是佛的現量的境界,佛看到這個世界是最極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所以我們要知道,祖師的這些話都是跟佛的意思一樣的,都在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增加我們的信心。所以我們有幸能聽到要感恩啊,我告訴你!一般的佛教徒不是都有機會聽到的哦!

  那麼《要解》還說,經中所說的都是真語、實語,所以不同於莊生寓言。莊生說的就是中國周代的莊周,他好為寓言,他很喜歡寫這些寓言故事,虛構一些內容,來寄託自己的本意。

  例如他說有一個人名字叫做混沌,生下來就沒有七竅。我們都有七竅,有孔有洞的地方是不是?那有人就憐憫他了,就可憐他,就給他鑿開這些竅,鑿就是挖的意思,鑿這些竅,等這個七個竅都鑿出來之後,這個混沌也就死了,死了。這就是寓言嘛!實在是沒有混沌這個人啊,所以莊生就借他表示天地沒有開化之前的那些不識不知,就是對這些知識完全不知道。等知識多了,便是有了七竅,而混沌就死了。

  那麼現在經中說極樂世界,這是真實的,不是寓言。所以念公說我常說,你如果認為這個世界有,你認為我們這地球有,那極樂世界當然是有了,而且是更堅固的有,更堅固的有。

  那麼《大經解》剛剛發布的裡面就有一句祖師的話,極樂世界是「出有而有」,兩個有,前面的「有」是三界的「有」,後面的「有」是有極樂世界的「有」。

  所以中文字你不要開玩笑,不是這樣子念念就算了。同樣兩個字,它的意思是千差萬別。你非得要離開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的這個「有」,三界的這個三界之後,才知道極樂世界那個「有」。所以以上就說明「信事」。

  下來就是最難懂的內容了,跟前面我們上過的那堂課前面講的「信自」一樣難懂,同樣的難懂。信理跟信事,都是很難理解的。那麼念公說你們好好的念佛之後,去掉一些無明,去掉一些業障,那你再看才有可能懂。而且你念佛有什麼好處呢?你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個無明,就薄了一點,你越念它就越薄嘛!那你再去研究才有可能懂。除了這個之外,還要祈禱啊,求佛力加持。不要以為對著這個木頭的佛像沒有效,臺灣有一位法師他說真的有效啊!真的有效啊!主要是看你的真心。要不然,你不祈禱,你說,我用我的這個腦袋瓜去鑽,就是硬撐,你越鑽就越不懂。你是要去鑽那沒有錯,但是你另外還要祈禱,要用功,要修持。憑你現在這個慢慢懂一點,修持精進一點,修持精進一點你就可以多懂一點了,多懂一點就可以修持再好一點,那就是這樣子的循環。還有就是多懂一點它的好處是什麼呢?你就不會被那些邪魔外道種種種種的他來威脅你啊,來利誘你啊!所以這個就是信解行證的循環,所以第五的「信事」就是要我們對事理的真相理解,那理解之後你就不會執著,也不會著相了。

  好,我們繼續來看第六的「信理」。理即是真心、實相,亦即全法界。法界即是一切眾生身心的本體。

  就這一段話,在一般的佛教徒聽來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的。但是我們不一樣啊,我們學習圓教的在這個博士班熏習久了,對這段的感覺就比一般的人強了。這就是說,修行要從根本修,就是師父常常強調的,要找到我們眾生的根本,從而認識這個根本。《要解》說: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

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

  你看祖師的這些用詞啊,師父常常說,不是你讀了很多中文,你中文這個文字知道很多,你就可以這麼說的,不是的。你看看佛門的用的這個詞句「介爾」,一般也是聽,聽了就是不知道說什麼「介爾」,木耳就有了。

  「介爾」就是很微小的意思。說我們當前這一念心性,雖然微小,但是它的本體等同法界。所以極樂世界不在我這一念心性之外,這方面前頭已經說明,不再重複了。

  這段就說明了求生極樂不是心外求法了。極樂世界不在外面,在裡面,這裡。

  師父以前講過,當時在中國妙音寺聽法的,有一位外科醫生,就是跟人家動手術的啦,他對於這個說法就覺得很妙!在裡面?在裡面你去解剖裡面也找不到極樂世界,找遍了都找不到啊!那同樣的心性自心也找不到,找不到你不能說它沒有啊,這個很多世間的例子,我們過去都說過了,我們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那現在我們再從另外一方面來體會這個自性。你看,我們看那個死人,人死了,他就不知道會痛的。你用針去刺他,他也沒有感覺。那是什麼知道會疼痛呢?就是自性還起作用的時候,還起作用的時候。

  所以禪宗的臨濟他就說了,說:「你欲識佛祖嗎?」「只你聽法的便是。每日多般用處欠少什麼?六道神光,未曾間歇。若能如是見得,即是一生無事人。」「何謂六道神光?」曰:「此我作用,從眼耳鼻舌身意出而應酬諸事,皆是此我神光作用,隨處作主,立處皆真。若神光不到之處,其事皆不得成就。可見成就天地萬物,皆此神光作主,三途地獄亦神光所成就,三十二相也是神光所成就。吾人能知此神光在我並無欠少,與諸佛相同,與眾生相同,則成佛在我掌握之中。」

  那這段直接就說明我們的本心,如何認識本心?師父引了這段大家體會體會一下,就是前面說的那段。

  你看,我們人一切的運作,這運作包括你能思考、能想、能看、能舉手、能走路、能有所要求、有欲望這些,都叫做運作,都是它在programming編排。那它是誰呢?就是你的自性,你的本能,是它在安排的。

  所以哪有什麼叫憂鬱症啊?你解決了憂鬱症它的來源,它的起源,它的根本就是無明,就是自尋煩惱,就是不明真正的本心,是沒有煩惱沒有生滅種種種種這些。你不明白的時候呢,他就會給你製造變成憂鬱症,憂鬱症是這麼來的。

  所以你不能去治標啊,你治標怎麼治呢?找心理醫生,所以心理醫生就是給你吃藥啦,跟你談談啦,應該怎麼看開種種這些,那是治標。

  治本是什麼?找出他真正的由「它」來牽動的,由「它」來主宰的,這個「它」解決了,這個是治本啊,憂鬱症就沒有了。

  所以前面講到那個臺灣米奇淨觀她的那個朋友,為什麼能夠自己走出來呢?她明白了這個道理了,一切都是虛幻的,都是假的。明白了之後,就沒有憂鬱症了。還有憂鬱症,就是還不明白嘛,是不是?

  那下來說:「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

  這「依」是依報,那極樂世界的依報是什麼呢?黃金啊、七寶啊、樓臺啊、八功德水啊...這都是極樂世界的依報。依報屬於器世間。

  「正」是指正報,就表那個有情世間。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諸上善人等等,這是極樂世界的正報。以後你到了極樂世界,你往生去了,你也是屬於諸上善人,那你也是正報。

  「主」是指教主阿彌陀佛;彼土一切聖賢天人這是「伴」。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教主以及伴侶種種的事相,皆是理體(即我微小的一念心性)所現之影。心性如明鏡,極樂依正主伴如鏡中所現之影。且能現影者,是我理體。故所現之影,不離鏡體。能現所現,純是真心,這個影,種種的影像所現的相雖多種,同為實相,實相就是理體。這裡說的是這些所現的種種影像,它本身就是實相。

  能接受嗎?越來越深了,越來越聽不懂了,為什麼聽不懂呢?如果你真聽不懂,就證明你圓教的這個實力還不夠,還要加強。

  下來這句是念公的話說為什麼大家修持不得力?就因為這個起點太低啊,起點太低表示你的Input輸入,你所接受的這些法沒有辦法讓你提升,所以你一直都在那麼低的這樣子的一個水平。

  所以說我們的起點要高,用什麼方法來使我們的起點高呢?沒有其它方法,沒有。只有到七寶淨土講堂來,這是廣告時間,到七寶淨土講堂來,聽《大經解》,只有這條路了。

  那麼這裡又再說到臺灣的這位法師叫會智法師,那淨觀就說,因為師父跟米奇淨觀有對話,說師父也有看會智法師講的《無量壽經》,他是用淨空法師四冊講記的這個講記,然後自己再來發揮,以這個講記作為依據,然後自己再來發揮。那他純粹是用閩南語來說的。因為這位會智法師他的觀念,他的理念跟師父很接近,他也不鼓勵搞法會的,窮忙了幾世人,什麼都沒得到。他還說了一句「愛顧肚子也要顧佛祖」,所以相當有趣。因為他說他要照顧一批聽閩南語的這些聽眾啊,那就不能講得太深嘍!他也知道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解》,他說不容易弘揚啊,因為太深了。他是要照顧到一些程度沒有那麼高的。

  那麼這個淨觀就說哪有像師父這樣子好高,很多人都聽不懂。那聽了這句話,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很固執堅持要大家聽念公的呢?大家都聽不懂那怎麼辦呢?後來我自己問這個問題,我自己給自己回答了,我想通了,因為各人的使命不一樣。你看當年念公他也是堅持他的說法嘛,他也沒有降低水平,因為大家不懂,來將就大家,如果是這樣,我們今天就沒有《大經解》來學習了,佛跟祖師代代相傳的這些深奧殊勝的遺教就會被淹沒了,沒有人傳那就沒有了,就沒有了。所以想到這一點,師父還是堅持下去。

  好,我們繼續看。以下四句是《要解》的原文: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這四句表理事無礙的法界。還沒有到事事無礙哦!一般大乘經典就講理事無礙,什麼是理事無礙呢?就是不可得而不妨萬象森羅,萬象森羅而沒有東西可得,所以叫理事無礙。理,本體,是空寂的。而事相妙用,可以無窮。所以是這樣子的一個辯證,它就在以方便為究竟裡頭,有一個最特殊的,具體的,最省事的,人人都可行的,讓大家都得度,都得救,然後享受永遠的安樂的大法,這個才值得我們去做嘛,才值得我們去學去努力的事情,那就是說的這個淨土法門了。

  那麼《要解》這一小段具有《華嚴經》說的四種法界。一念心性是理體,所以文中的「一念」,表理法界。西方的依正是事,表事法界。現在這四句中,第一句就是「全事即理」,事就是理,彼此不相妨礙,故表理事無礙法界。

  可是凡夫看來,理事是對立的。理是理,事是事嘛,如果論理,那就沒有什麼分別了,平等不二啊,同一體性啊;如果論事,那這個萬象森羅就千差萬別了。於是就誤以理為空,事為有,於是這個空跟有就成為對立了,事跟理就絕格了,於是就有障礙了。殊不知,殊不知就文了一點,我們白話一點就是說,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是「理事相即,本來無礙。」

  《要解》接着還有這四句:

「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

  這三句表事事無礙法界,奧妙精深,乃《華嚴》所獨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稱為四法界。

  為什麼可以說「全事即理」呢?道理很深啊,不是凡夫的情見所能推測的。那我們是凡夫就應該怎麼樣呢?我們是凡夫就應該怎麼樣子呢?就應該只有聽的份,只有聽的份。但是能夠聽到都很難得了啊!你看看在外面誰講這個?誰講這個只有佛學院,還要是博士班的才有機會學到。那我們這裡,你們自己看看你們自己,自己看看,你看我,我看你,互相看看,一下子就把你們拉進來博士班了。

  因為聽不懂,所以需要通過譬喻,舉例子來做一點粗淺的說明。我們可以先用金子做的器皿來做譬喻,例如在故宮珍寶館中,我們通常是說故宮博物院。那我們可以看到有金塔、金佛、金盆、金碗等等,那金代表本體,代表理,塔金盆金碗等等就是事相。這樣子說也只是打個比較粗淺的比方,那如果真正實際說,金子本身也是事相,對嗎?所以世間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用譬喻來做到完全是那個意思,做不到,沒有辦法能夠用什麼譬喻來說到這個理體,能夠說到完全正確,沒有辦法。

  正如南嶽懷讓禪師的話,他說「說似一物即不中」。所以現在只能夠勉強利用金來表示理體,方便大家來理解。可見佛法微妙,不是世間一切事物所能比的。我們現在因為這個塔啦佛啦盆啦碗等等這些東西的本體都是金,所以說這個金是理,塔等等是事。例如金面盆,這個面盆全體,不是部份,全體都是金子,也就是說,整個的面盆是金,金是理,面盆是事,所以說「全事即理」。

  再進一步看,事相有生滅,金盆放在熔爐裡就熔化掉了,面盆的相就沒有了,就滅掉了;可是金子依舊,金子還在,金子不是重新再生出來的,不是。這就表明事相有生滅,本體沒有生滅。

  大家體會到什麼呢?就是告訴你,我們這個假的身跟裡面這個真的身,假的身拿去燒了,相沒有了,其實相還有,變成灰的相,不是你那個原來的相了,相沒有了,本有的相沒有了。可是真身還在啊,真身燒不了,知道真身燒不了,那你還怕死嗎?那你還怕死嗎?

  師父也研究過這個原因,真正怕死的是,怕死之前的那種恐怖的種種的幻想,是那個,是怕那個啊,所以才有安樂死嘛,安樂死那就不恐怖了,好像睡著這樣子。所以如果告訴你說,讓你今天晚上睡著之後就死掉了,明天醒不來了,睡覺誰不會?那麼簡單!很舒服的躺下去,跟每天一模一樣嘛,是不是這樣子就不會恐怖咯?所以才有安樂死。

  那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念阿彌陀佛是真正的安樂死,對嗎?而且還是絕對合法的。

  我們繼續看,說面盆全體是金,就表「全事即理」了。金子熔成面盆,表理體成事了,就是這個理體變成事相了。理事交徹,彼此無礙,本來是一件事情。

  又事相是有差別,塔佛盆碗,種種不同是差別;理體則是無差別的。塔佛盆碗的本體全部都是金,金沒有差別表示理沒有差別。

  有差別跟沒有差別是一對矛盾,本來對凡夫來說就是認為這是對立的,就是有妨礙的。

  可是利用金跟器的這個譬喻,我們從現象來說,塔佛盆碗都不同;從本質說,塔佛盆碗都一樣,都一樣。於是有差別跟無差別同時成立,這就是無礙。

  那我們再可以打個譬喻,如水跟波。這個大家很熟悉了。你看這個潭澄無風,就是這個水潭這個水池,沒有風,那水中就能夠現出這個月亮的影子了,風吹水動,水面生波了,水中就不能現這個月亮的影子了。水代表本體,波就是事相。波有大小,小如皺紋,大如山岳,波小的時候可以載舟,波大的時候可以翻船。波有千差,水只一體。如果問波是什麼呢?波全部都是水嘛,所以說「全事即理」。

  再有就是,自心是理,我的本心是理,外面的萬象是物,事即是理,物就是心,所以佛教當中,心物是不二的,佛教的心物是不二的。

  當前亞原子時代的歐美科學家,對於這個心跟物,以前認為是二,現在也正在螺旋上升為一元論了。可惜科學家就是不深入佛法,這都是緣。

  至於「全妄即真」呢?我們來看接着下來說「全妄即真」,妄者虛妄,指這個妄心、妄想,從妄想而出現種種妄境。「真」就是真實,指真心和真如。

  那為什麼說妄就是真呢?對一般人來說,妄就是妄,真就是真嘛,妄跟真怎麼可以說是一件事情呢?還告訴我妄就是真,沒有辦法理解。

  我們這裡又要做了一個譬喻了。例如水跟冰,前面講水跟波,這裡講水跟冰。水表真如,冰表虛妄。冰怎麼來的?冰是從水凍結而成的嘛,表示妄也是依真而起的。

  從這個比喻,再用科學的說法,看看大家認為邏輯不邏輯?合邏輯嗎?你看這個水可以任意的倒入種種形狀的器皿,都相適應,毫無妨礙,你看水倒進那個圓的它就現圓的,水倒在那個四方形的盒子,它就變成四方形了,給它倒成長形它就變成長形了。所以一旦這個變成冰了,水變成冰就不行了,就處處有妨礙了。那請問冰跟水有什麼分別呢?冰只是多了一點寒氣而已,凝凍成冰了。那你把這個寒氣給消除了,這個冰仍舊是水。這個比喻我們就就容易接受了。可見這個妄就是真,這個冰就是水,妄就是真,冰跟水本來就不是兩件事情嘛,所以妄跟真就是不二了。

  下來一段也是念公的講解。總之,一有機會師父一定不會放過將念公在其它地方好的內容全部搜集過來,佛法本土化,全部將它掃過來,都將它保存起來,所以就是開口閉口都是念公,所以才會作夢就夢見他啦!

  那麼下來這一段是引自《淨修捷要》的講解,我們在應該三年前吧,講過《淨修捷要》。但是應該很少人會再重複去看,所以都忘了。這裡我們再重複的來聽一聽,雖然內容都很接近,但是都有我們需要吸收的,大家可以配合的來看。因為我們要知道,一個開悟的人很稀有,而開悟的人所說的都是真實智慧的流露,同樣的話題,他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展現,這是大家都認同的。就像我們每一次來聽講,都有不同的啟發,這就是般若智慧了。不是世間的knowledge常識,世間的這個知識,來來去去,都是一樣的,它不會變成很特別,很新的一個展現,不可能的。只有自性的般若智慧,它永遠都是用之不盡的。

  好,我們看這句「全妄歸真」。我們現在是妄想,可是你有妄想,你還在念佛,誰念佛沒有妄想的舉手?誰舉手,誰就被敲頭,好大膽啊!怎麼可能沒有妄想呢?所以我們有妄想,我們還在念佛,我們這個念佛就是把我們全部所有的妄想都歸到真如上去了。

  這句話很重要,所以為什麼師父要停個三秒鐘,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盡管打妄想,當然不是故意叫你去打妄想,哪裡有故意的?但是它都鑽進來了,沒有辦法嘛對不對?但是你所有的妄想全部打包,打包起來它就是歸到真如裡面了。它不歸真如,它歸哪裡啊?它就無處可歸了。所以這個很合邏輯的。any objection有意見嗎?所以有妄想不可怕,只要念就是了,念佛當中有妄想也不要害怕。

  這個我們以前講過很多次了,就好像你在水上畫畫,你看,水上你畫一個圈,你畫了這個圈之後,這個圈馬上就沒有了,是不是沒有了?它去哪裡了?都歸到水了嘛!這個圈代表妄,這個妄到哪去了?妄想又歸到水裡頭去了。水代表真,你畫的這個圈代表事相,這個事相怎麼來的?是你一時的盲動,一時的無明,一時的迷糊,但是這個盲動沒有關係啊,它沒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叫做盲動,叫做妄想,有沒有一個實體的東西叫做盲動你拿來給我看,沒有啊,它不存在啊!它剎那生滅,它馬上全部歸到真了。

  各位同學聽了這些內容,應該很開心的,真的!所以這就說明什麼呢?一切都是「全事即理,全妄歸真」。

  再來有一段說「所見一切皆法身」,這句話就是告訴你,是「會妄歸真」,或者是「全妄即真」的這個事情,起碼是「會妄歸真」。

  念公這裡就提到《首楞嚴經》說的這個秩序,這個秩序開始是妄要除掉,這是一般初學的了,要除妄才顯那個真。再來就是「會妄歸真」。再來就是告訴你,除什麼除啊?會什麼會啊?不用了。佛告訴你「全妄是真」,一切都是本如來藏。

  所以以前看《首楞嚴經》講地水火風空見識種種這些這些,見聞覺知種種,全都是本如來藏,全部都是你的自性啊!

  因為不老實,所以就出現種種的這些不應該的現象,就一時糊塗,一時無明,一時又搞這個搞那個。

  告訴你把全部都回歸到它的原點的時候,全部都是如來藏。所以每個人每個人那個心都在那邊照,在你一切煩惱,極端煩惱之中沒有一個時候它不照的,沒有一個時候它不存在的。不存在就是你的真心跑掉了,真心跑掉了去哪裡呢?再去投胎。所以沒有一個時候它不存在的,沒有一個時候它是真正昏昧了,自性哪裡會昏昧啊?是你的妄心才昏昧嘛,就是你自己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而已。

  所以念公就說很多人看《首楞嚴經》,都注重在看前面的「七處徵心」,佛問阿難心在哪裡啦,阿難找了七個地方都找不到啦,還有「十番顯見」啦。而這個「全妄是真」,才是《首楞嚴經》的重中之重。

  「全妄歸真」下來就是這句了,「全修即性」。這裡說:

  「全修即性」者,修指修行,性指自性;又修指修德,性指性德。本來是佛,就是性德,乃自性本具之德,也就是《觀經》說的「是心是佛」。但是要「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所以《觀經》又說了要「是心作佛」。你是心不作佛,那你本心是佛,那他暫時也作不了佛啊!所以《觀經》這八個字,應該一口氣念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不可以把它分開。為什麼念公這裡特別強調不可以分開來念呢?後面會提到,是什麼原因後面會說到。

  那既然「作佛」,便是修;但是作佛的這個心,它本來是佛,這就是性啊,所以說就是「性修不二」。

  再來,修德是屬於始覺智,這是佛學名相。凡夫是不覺,這是肯定的啦!修行人發菩提心自覺覺他,這是開始覺悟叫始覺。那始覺如果合了本覺,那就是趨向究竟覺了。性德是本覺理,修德是始覺智。

  這裡又有一個譬喻了。理如鏡,智如鏡上所生之光。鏡光生於鏡體,智光正是生於理體。但以本心之鏡,久被無明垢遮掩,故應修持,使到這個鏡重新顯現它的光照。但是它顯現光了,但是這個光就是鏡,它本身本有的光,並不是它又生出一些新的光,沒有。光即是鏡,並非它物。故始覺智就是本覺理,所以說是「全修即性」。

  我們試試看來消化這段。師父是引了念公的內容,我們來體會體會一下。說「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我們說性修不二,這就又進一層了,是承整個的性來開始修行的。你有了本覺,你知道你的本覺是什麼,那我們就開始覺悟了,就是有了始覺了,這就從我們的本覺起了一個覺悟的念頭了,本覺是我們的本性,是從性裡起了一個修行的念頭,所以依全性起來修行。

  那修行修什麼呢?修什麼呢?我們淨土宗念的是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心,因此我們所念的所修的,正是我們的本心啊!因為你不是念外面那些什麼東東,你所修的在哪裡呢?所修的就在我的本心,你所修的本性,念佛法門就是你全部的修持,都在你的本性,從性起修就是從根本修,從根本修。所以就「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由於「是心是佛」,再以這個心來念佛,那就是「全性起修」。你念的是什麼?你念的是佛,而這個佛就是你的心啊!不是別人的,不是什麼外面的什麼東西啊。你在念你心的佛,你所修的全部在你的心上,不是在心之外。所以全修就在性,在本性。

  這裡舉個例子像珠子發光,珠子發光那麼全珠都發光了,珠子發光之後,珠子這個光先照到誰呢?這個光當然是先照到自己啦,是不是?直截了當嘛,中間沒有周折沒有浪費,自己起的亮就是照明自己,你的自性越放光,自己就越明,所以念佛最後就是「垢滅善生」,徹底的恢復你的本來了。

  下來第四句是說「全他即自」。這個「自」是指的自性,「他」是指佛跟眾生,包括一切器世間跟有情世間。那麼一切世界的正報與依報都是「他」,這個前面已經說明了,也都是我自己所現的,所以說是「全他即自」,全部所有一切屬於他的,都是我自性所變現的,怎麼可能不是「我」呢?怎麼可能不是「自」呢?所以說「全他即自」了。

  《華嚴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依這個道理來說的,所以自他就不二了。

  以上這四句表理事無礙法界。四句是哪四句啊?「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大乘經典都有這同樣的開示。例如《金剛經》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終日度生是事,對嗎?終日無度是理。終日度生是悲,終日無度是智。終日度生,終日無度之心,是菩提心。度而無度,無度而度,故理事無礙。

  所以你到外面要去嚇唬人家,你就用這幾句話去嚇嚇他們。

  從事相看,眾生就像前面講的波嘛,波有生滅嘛。如果通過現象來看它本質,只是水,並沒有波啊,所以說就沒有眾生了,眾生是波嘛,是不是?

  此下「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我們來看看看這句,這是顯事事無礙法界了,這個更難懂了,這個理更深了。當年華嚴會上這些大阿羅漢也是不能明白啊。事事無礙,是指事相跟事相「稱性融通」,亦皆彼此無礙。一事與多事也彼此無礙。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無盡。多中含一,一中含多,這就叫一多無礙。這都十分難懂。

  例如說,全體包括局部,這個沒有問題,毫無疑問;但是如果說局部包含全體,這個大家就不能理解了。為什麼不能理解呢?因為你這是凡夫的情見所以不能接受,所以還需要做個example譬喻,再以波跟水來做例子:波是事,水代表理。多波攝每一個波,這是常情;現在再加上一句每一個波都攝多波,這就費解了。它的道理就是,就在一個波的本體是水,這個水包攝一切波,於是這一波就含有多波了嘛。這就是一多無礙的淺說。這還是淺說,淺說都聽不懂了。

  那麼《要解》又以燈光作為比喻說,你看我們這裡有很多很多盞燈嘛,譬如這個講堂裡面,千燈,沒有那麼多,沒有千了,就是多的意思。這些光都是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你看現在我們這個佛堂之內,裝了許多盞電燈,佛前還供著各式各樣的燈,所有這些發光的東西,所發的光都遍照整個的佛堂,這也就像佛的心、眾生的心、在座的各位的心、我的心都遍滿全法界。彼此沒有妨礙,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並且這個室內所有燈之光,每一盞光遍入於一切燈光,每一盞的光都融入其它的光,每一燈光含攝一切燈光。而且大家不會相撞,這個才妙了。如果左邊的光撞到右邊的光,右邊的光就暗下來了,是不是?沒有啊,不會相撞,不只不會相撞,而且相安無事。一就遍於多了嘛,多就遍於一了嘛;多中攝一,一中攝多,互相遍滿,重重攝入,相融無礙,不可思議。這就是《華嚴》十玄門中「一多無礙」法門的淺說。至於一中有多,也就是局部包括全體,這個還可以用最新的科學來證明。

  以前講過了,用激光技術拍成的這個立體照相,也叫做全息照相,就是局部當中仍然包括了全體所有一切的message信息,這就是一中有多的科學證明。

  那麼因為現在電腦科技很普遍嘛,那師父我也大膽的用這個來做同樣的譬喻。你看,一個文件夾一個folder,你一按進去,打開裡面含有無量的資料,對嗎?一個folder文件夾裡面可以存很多的資料,多到怎麼樣呢?一套《大藏經》,你看還要這麼大的書櫃來收藏一百多本的大藏經啊,它才一個文件夾就收藏在裡面啦,只是一個文件夾,打開來裡面就是無量的內容啦,無量再收起來就是一個文件夾,就是一中有多,多中入一啊。

  這是師父的假設,不知道對不對?師父在胡思亂想,大家參考就好。

  好,回到原來的內容,以上所說的內容這麼難信,那我們信他有什麼好處呢?以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前面,從一開始第一堂課我們講的,六信裡面的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個六信我們信它有什麼好處呢?這就是因為具足六信,才是真信。真信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常常我們都聽到有人說,我真信有極樂世界啊,我相信有啊,我也相信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應該會來接我才對的。那你要他什麼時候來接你啊?今天晚上還是下個月還是明年呢?這些的信都是屬於自以為是的信。

  我們來看看我們從一路走來,所學的這個六信,你拿這個六信來對照對照一下,你是屬於是信哪一個?你是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信他,這六個你是信哪一個?看完這些內容,你才發現:哎呀!我六個都不中獎。信因信果應該很容易信嘛!這最簡單嘛!也不中獎。不是告訴你世間的因果,告訴你念佛的因感成佛的果,這個你也不及格。

  所以這六信要拿四十分都難啊!四十分就是六信你要信四種,最起碼你信他,就是信阿彌陀佛啦,信釋迦牟尼佛啦,信十方諸佛啦,出廣長舌相啦,沒有打妄語啦,這是信他。信因信果你接受了,你也信了就三個了,再來信事信理你信事了,種種的事相都是虛妄的都是假的,這些你可以講得天花亂墜,你都可以背了,六個你信四個,這已經是非常非常難得了,也恭喜你了,你這個信,就不是一般人的信了。

  再下來我們就又引了我們淨宗的祖師,就是我們蓮宗也就是淨土宗,連宗十祖,你們講記寫的是十祖。後來師父查一查我們重新再排列了,再加入了曇鸞、道綽,那就變成第十二祖了。

  截流大師的《勸發真信文》他說:「茍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只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報生,就是捨報之後生到善處。就是說沒有真信,就算你念佛修善,但不能往生極樂,不能往生極樂下一世可能生到善處去享樂。那麼大師接着就說:「當受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正眼觀之,較他闡提旃陀羅輩,僅差一步耳!」旃陀羅是指以屠殺為業的惡人,闡提就是斷善根無信之人。大師此說發人深省。茍無正信,縱然修善,則來世享福,在享福的時候必定造業,既遭惡業,必受惡報。所以說,用正眼來看,沒有真信而念佛修善之人,比闡提跟旃陀羅的受報,只是在這個時間上稍緩一步而已。那些人直接就下地獄了,你再給你享受一世,你也是跟他們一樣了。可見真信萬分重要。

  下來就講到重點了,什麼是真信呢?大師說:

  第一信我與彌陀,覺性無二,我雖昏迷,覺性未失,一念回光,便同本得。

  二信性雖無二,位乃天淵,佛是究竟佛,我則隨業流轉。

  三信我是彌陀心內眾生,佛是我心內之佛。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這就是說,我跟彌陀是水乳交融。這個我們過去常常說的,在一個杯子裡面倒進牛奶,再加一些水,在水當中就有牛奶,牛奶當中就有水,互融互攝,無毫厘許間隔。所以我們念佛,自然感應道交,像什麼呢?像磁鐵石吸鐵一樣。哪裡有什麼磁鐵石不能吸鐵的?那肯定它一定會吸的嘛。

  所以截流大師的真信,跟《要解》的六信是一致的。其中都有事有理,而且是理事圓融。

  現有許多人,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又有人重理,而不肯信事,看不起念佛法門,認為是愚夫愚婦所修的法。

  以上這兩類人當中,後者的病更加重啊。蓮池大師說:「迷理執事,不虛入品之功。這就是說,有人雖然不信理,但是能夠相信極樂世界是真的有,相信念佛可以往生,於是他就很懇切的發願,老實念佛,也可以往生,所以說「不虛入品之功」,往生是往生了,可是品位不會很高。但是沒有關係Never mind,只要能夠往生就好了嘛。

  相反的,如果只是執理而不信事,自身於理雖生淺信,但自心並未開悟,於是就廢除了修持,不肯念佛,不願意求生淨土,那麼蓮池大師就批評這類人說什麼呢?說:「執理廢事,反受落空之禍。」你看這個地方為什麼用一個「禍」字呢?這正如永嘉大師《證道歌》所說的:「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災禍。」執理不信事的人,談玄說妙,自認高明,埋頭研究,不去修持,一無所得,甚至撥無因果,故反而不如僅能信事的人。

  若對於《要解》所說六信,能夠生實信,真實的信,必生殊勝功德,必定會產生殊勝的功德。能信因果,就自然止惡修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那再能夠「信他」,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誨,那麼粗淺的信是仰信,信佛沒有妄語,於阿彌陀佛的大願,願願皆兌現,於是自然就能信事了。信什麼事呢?信經中的兩個「有」字—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於是發願求生,老實念佛。這樣在六信當中就生起了四信了,這就是前面講的,那六信裡面有四信,你就必定能夠往生了。

  進一步如果六信都具足了,都具足了怎麼樣呢?這是圓教博士班的信,這個六信不容易啊!如果六信都信足的話,它的功德更是殊勝,殊勝在哪裡呢?往生是一定的,往生之後品位很高。信願持名,不但是臨終往生,若人根器猛利,修持精進,於現生就有不可思議感應。

  這裡舉了一個人,以前我們也聽過了。晉朝有個窮苦的人,生活困難,起厭離心,然後就專誠念佛七天,感阿彌陀佛現身說法,當下悟得無生法忍,號覺明菩薩。

  另外《觀經》當中,韋提希夫人,只是在家婦女,聞經見佛,也獲得無生法忍。

  可見這個方便門,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賢也不屈才,屈才是什麼意思呢?屈才就是也沒有委屈你,你說有誰的智慧會超過文殊菩薩的?文殊菩薩他也念阿彌陀佛啊,跟我們一樣,他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啊!你要是說這個念佛法門是老人教,那文殊、普賢也來學老人教嗎?也一樣不屈才啊,這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智慧,除了大慈悲,還有大智慧啊,這個大慈悲就是到了最下面的那個五逆十惡,也可以念佛往生。所以「上智下愚,悉蒙法益」,這個是稀有的事情。

  譬如說有醫生能夠醫不治之症,那麼這個醫生當然是個好的醫生。那麼這個五逆十惡就相當於病入膏肓的病人吶,差不多是無藥可救的了。而持名法門還可以救度,可見得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可見凈土法門能度下根,甚至惡逆,正是它殊勝稀有的地方,那你怎麼能夠因為它這樣子能夠度下愚的,那你就輕視它呢?

  那麼下來就談一點,現代人為什麼輕視淨土法門?或者有人說,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你們還在念佛,你們是不是搞迷信啊?不是的,信佛不是迷信。科學越昌明,佛教也越昌明。

  這裡說前幾天就是當時,三十多年前,《北京科技報》刊登了一段報導,題目是「西方科學家的東方哲學熱」,那就介紹了西方科學家正在熱烈研究東方的《老子》、婆羅門教跟佛教。前幾年,科學畫報發表了一篇短文,題目是:「科學思想的無價之寶」,那裡面就介紹了研究高能物理以及生命科學等等科學界的第一流人物當中,許多人把佛教思想看為寶物啊。例如《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這本書,(根據F.卡普拉的《物理學之道》所編譯的,原著是英文。)其中說到:「現代物理學的概念,與東方密教哲學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具有驚人的平行之處。」「平行之處」就是指的兩者極為相似。

  所以可見我們不是迷信,我們一點也不落後。所以我們應當堅定信念,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出佛教的光輝,來促進中國的現代化,和世界文明的飛躍,並且為眾生謀求徹底究竟的真實之利。

  好,我們今天就暫時學習到這裡告一個段落。接下來最後第四「發願」,跟第五「持名」,我們就留到下一堂課才來圓滿。好,感謝大家的出席跟聆聽學習!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9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