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子從母姓 爸請育嬰假
2011/01/16 17:04:28瀏覽748|回應0|推薦1
在社運界,溫炳原、彭渰雯是一對有名的夫妻檔,說他們「有名」,不單是因為長期投入,更因為他們親身實踐自己推動的理想和理念。他們讓兒子從母姓,溫炳原更以父親的身分,請育嬰假、請領育嬰津貼,這些被外界視為「前進」、「前衛」的舉動,背後更有著無盡艱辛。

57年次的溫炳原,台大城鄉所碩士,曾擔任綠黨秘書長,目前是旗美社區大學專員。60年次的彭渰雯是美國羅格斯大學規劃與公共政策博士,曾任主婦聯盟執行秘書、記者及綠黨女性支黨部召集人,目前是世新大學的副教授,夫妻倆一路並肩投入環境、兩性平權、婦女等社會運動。

他們2001年結婚,彭渰雯本來一直沒懷孕,但說也奇怪,2007年5月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民法親屬篇1059條修正案,子女姓氏可從母姓,彭渰雯那天就發現自己懷孕了。為紀念這個他們全力推動的修法成果,彭渰雯和溫炳原當天就決定,讓肚子裡的小孩從母姓。

但這個理念遭到莫大的壓力。溫炳原南部客家籍的父母非常不高興,認為:「孫子從母姓,以後進不了祠堂」、「親友會誤會我們兒子被招贅,講出去沒面子…」。

彭渰雯也一樣承受極大壓力。她的父親原本接受,但母親強烈反對,認為女兒會被別人說成是大逆不道、慫恿丈夫、挑撥和諧的壞媳婦,結果父親也跟著反對。

直到彭渰雯懷孕4個月,確定胎兒是男生後,雙方家庭的反對聲浪仍持續,更堅持「長子一定要從父姓」。拖到孩子出生前夕,連溫炳原的妹妹也寫信勸說「思想先進」的兄嫂,多為年邁的父母著想。

這股壓力一直持續到兒子滿月,小寶寶還沒有名字,夫妻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溫炳原用姊姊在保險公司任職,家裡能夠理解的人情保險為例,一再地向父母說明:「就像賣保險一樣,如果連自己都不買壽險,別人怎麼可能會投保呢?」「我們提倡從母姓,如不讓兒子從母姓,還有人會從母姓嗎?」

溫炳原更順著父母篤信姓名學算命的想法,將孩子命名為彭川,有「保護河川」之意,而且筆畫吉利。他更提出變通方法,讓兒子在台北用媽媽的姓,回高雄老家時再加上爸爸的姓變成「溫彭川」,讓老家父母可以對親戚交代。溫炳原、彭渰雯又特別在老家祠堂裡,向祖先牌位拜拜、擲筊請示,結果連出現三次聖筊,老人家終於點頭讓孩子從母姓。

三年多來,溫炳原的母親偶而還是會唸,有時孩子感冒,她就會唸「 這麼難帶,一定是因為從母姓。」但唸歸唸,溫炳原說,媽媽卻花最多時間照顧、也最疼彭川,還特別北上住到他們家來帶孫子,讓他們夫婦倆沒有後顧之憂。

前年立法院修法通過育嬰津貼發放辦法,溫炳原、彭渰雯也決定享受這項福利,但因彭渰雯的副教授薪水較高,她休育嬰假、請領育嬰津貼,最高只能月領2萬4000元、最多只領半年,實在划不來;於是由溫炳原請育嬰假,他從去年7月開始請育嬰假、請領育嬰津貼,從母親手中接手照顧彭川,當起了專職奶爸。

溫炳原坦承,他當奶爸,「當然沒有我媽帶得好」,以前母親收拾得一塵不染的家裡,現在變得很亂,有時候彭渰雯晚上下課回家,更發現溫炳原父子倆累到趴在客廳沙發。

然而,累歸累,半年來,溫炳原和彭川無比親密。父子倆會一起打Wii分享、一起上市場買菜,彭川很黏老爸,親密到連彭渰雯都眼紅,直嚷著她也要請育嬰假。夫妻倆也笑說,雖然經歷了許多的壓力和挑戰,但堅持到如今,已有了美好成果,也讓他們更堅定,要在社運的路上繼續向前!

聯合晚報2011.1.16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9&aid=47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