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18 11:40:09瀏覽1264|回應0|推薦0 | |
根據新聞,台灣代表團在本屆瑞士日內瓦發明展,拿下30金、53銀、14銅及6項特別獎佳績,為最大贏家,連續4年拿下全球冠軍。
既然能夠到瑞士日內瓦,參展者想必是世界各國好手,來自美日英法德等世界強權才對?不對。日內瓦發明展的參展國,比較像是瓊斯杯籃球賽的參賽國。 但是有沒有人覺得奇怪,台灣這幾年一直在各種發明展狂拿獎牌,到底意義為何? 我絕對鼓勵發明。發明的結果可以申請專利,由專利的保護可以享受發明的果實。但最重要的是,發明必須有意義。 如果查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會發現許多專利都沒有商業化的價值,也沒有蘋果、宏達電、三星等這些精采互告的用途。 如果大部分專利都沒有商業價值,更何況是更原始的發明?畢竟,發明要有意義,不能只是為了發明而發明,或是為了得獎的目的而發明。 從新聞中來看,台灣似乎已經是發明大國了。但這名次跟台灣在全球的專利申請排行的表現有很大差距。 根據北美智權公司這篇「從台灣的美國專利表現看台灣競爭力」分析報告,結論說: 「在申請總量與比例上,與所有美國境外申請人競爭,台灣是節節敗退,在三大技術類別的競賽,台灣也是敗退,最後,在專利核准率上,令人遺憾地,台灣也是表現不佳。」 但為何台灣在各種發明展,每次都抱回一大堆獎牌?例如遠見雜誌2011年6月號,就報導「台灣創新發明橫掃6大發明」。 這些得獎人,常常是科技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甚至有補習班組團參加,反倒沒有台大、交大、清大等傳統名校。 可是為何這些獲獎連連的發明卻沒有轉換成創業呢?大家只是做嗜好嗎?我不禁好奇這些發明展背後的策略意義在哪裡。 我首先分析新聞中的日內瓦發明展,全名為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Geneva。這是個大型的商貿展覽會,類似世貿常辦的各種商展。 根據展方新聞稿,2013年第41屆日內瓦發明展,總共有725個展位,分別來自45個不同國家參加,規模很大。 根據參展手冊,基本上日內瓦發明展沒有設限參展資格。任何人、任何廠商只要報名繳費都可參加。 不像例如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僅限已向我國政府註冊登記、經營相關產品之製造商或貿易商才可參展。 參加發明展也不需要有專利,只要是發明某件東西(發明沒有清楚定義)就能夠參加了,門檻相當低。 既然是發明產品的展覽,參展的發明家照理說是希望展示發明成品,吸引有興趣的買家,談授權或是賣掉發明。 既然日內瓦發明展沒有設限,顯然新聞報導的「台灣代表團」其實並不是台灣代表團,只是一群從台灣去參展的人而已。 稱之為台灣代表團會誤認為是已經在台灣各地選拔,經過層層比賽,最後脫穎而出的台灣代表。 事實上沒這回事。沒有日內瓦發明展台北市初賽、全國北區複賽、也沒有全國比賽優勝隊伍。當然也沒有什麼「作品參賽」。報名後就可以擺攤位,任何人都可以參展,不是參賽。 既然能夠到瑞士日內瓦,參加全世界最大發明展之一,參展者想必是世界各國好手,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世界強權才對? 不對。日內瓦發明展的參展國家,聽起來比較像是瓊斯杯籃球賽的參賽國家。 根據參展大會新聞公告,參展國家依重要性排名,依序為中國、沙烏地阿拉伯、俄國、羅馬尼亞、泰國、伊朗等。 台灣跟香港應該都被歸類於中國名下。 以展場全部725個展位,共約1,000個作品參展計算,台灣加上大陸就囊括了101+23=124件作品,還沒計算香港的參展數。 若依參展數量排列,中國倍列為第一,但事實上是台灣參展數量第一。 每個商貿展雖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買家,但辦展單位為了炒熱氣氛,通常都會有某種獎項頒發,也作為在媒體上重要曝光作法。 本屆日內瓦發明展獎項,除最大獎之外,洋洋灑灑總共有51種之多,例如公眾投票獎、日內瓦城市獎、泰國國立研發獎、羅馬尼亞發明獎 . . . 等等。 每一種獎項還會有數個得獎展品。 算算看,725個展位,1,000種展品,參選51種獎項每個獎項數個名額,得獎率超過15%。 今年日內瓦發明展的大獎來自羅馬尼亞。 但用關鍵字 Taipei 查詢大會公布的獲獎名單,卻怎麼樣也達不到新聞報導的30金、53銀、14銅這麼多數量。那新聞是怎麼來的呢? 參展手冊又說了:「金, 銀, 銅牌將會由國際評審團依展示品質頒發。」 不過參展手冊沒說總共發多少金、銀、銅牌。遍查中外歷年新聞,也沒有任何一則說明每屆到底發出多少的金、銀、銅獎牌。 但從另一則新聞報導,我發現台灣在2011年有84件作品參展,得到42金、34銀、5銅以及6面特別獎,等於總獎數還比參展產品還多,一件產品會同時得到不同獎。 當年的羅馬尼亞也有類似狀況,幾乎參加就有可能獲得某個名義的獎,而且還可能不只一個。 而這金牌得主,又是經過什麼激烈的比賽脫穎而出呢?基本上是評審到展品的攤位,聽發明者的說明。 評審記錄一番後,主辦單位說你得獎,你就得獎。然後就發給獎狀獎牌。甚至發明者還不用到日內瓦,只要報名參加,交出產品概念雛形、附上文宣,也有可能得獎。 原來,在發明展得金牌,跟在奧運拿金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奧運有對手、有比賽,第一名拿金牌,第二名拿銀牌,第三名拿銅牌。發明展像是十個人參加活動,五個人發金牌,三個人發銀牌,兩個人發銅牌。 拿金牌的人不是全場第一名,畢竟沒有比賽何來第一。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歸納出 1.日內瓦發明展的參展國家主要是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 2.參展產品的獲獎率很高,也不用經過激烈競賽 3. 參展作品多半不是什麼高深技術,以小東西小發明居多,所以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參加都能得獎 這樣程度的發明展,會有什麼買家有興趣授權,甚至買斷發明,我真是抱著高度懷疑。 既然不是為了授權產品、尋找國外買家,這些台灣參展的主力科技大學、高中生、國中生,辛辛苦苦花報名費,還要坐飛機一趟到瑞士,所費不貲,為的是什麼呢? 現在升學多元化,超額比序比的種類非常多,還特別強調課外技能。如果能夠在發明展拿到金牌,特別是日內瓦發明展這種世界前三大展覽,掛在履歷上非常醒目: 我曾參加世界前三大、歷史悠久的瑞士日內瓦發明展,該屆參展發明品達一千多種,勇奪金牌,並附上得獎證書。 這樣的背景推甄,肯定加分不少。而且既然學生們只要付錢參展,就有非常高的機率會獲獎,那麼對目標要升學的人,這一切花費都值得。 同樣的,台灣科技大學非常多,再加上少子化,很多學校都面臨招生壓力,必須打造不同特色提高學校名聲。參加發明展效果快速,不失為提昇學校名聲有效的方法。 對家長而言,看到該校在世界發明展中勇奪金牌,當然會刮目相看,也會鼓勵孩子就讀這樣的學校。在學校的評鑑上也可加分。 再次同樣的,參加世界發明展對公司而言好處多多。重點是參展之後有很高機會得獎,得獎之後便可以宣傳。這些方法對開發中國家、不熟悉發明展規則的對象特別適用。 反過來說,發明展對主辦單位真是一門好生意。一般商展怕的是沒有人承租場地;發明展卻沒這困擾,第三世界國家不論個人或是公司,報名者絡繹不絕,為的就是張獎狀。 辦一次發明展能賺到多少錢呢?根據2013年的參展手冊,每個展為參展費用如下: 1. 未商品化報名費:835歐元(約台幣32,000) 2. 已商品化產品報名費:1,590歐元(台幣62,000) 3. 標準2公尺平方攤位費:920 歐元(台幣 36,000) 參展者可另外租用展示台、參展用具、翻譯、參展人員等,費用另計。總計從台灣去日內瓦參展,包含來回機票住宿,費用在台幣16萬左右。 參展者樂於繳錢,辦展方順水推舟發獎狀,大家皆大歡喜。至於有沒有買主出現,談出多少的授權,或許就不是重點了。 要看真的有商業價值的發明,還不如去看一般商貿展。例如我剛去看過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裡面各式各樣的新奇產品,都有商業運用價值,比報導中的發明展產品有用多了。 看懂了發明展的遊戲規則,以後看到這樣的文句請平常心看之: 本公司參加世界前三大歷史悠久的瑞士日內瓦發明展,該屆參展發明品達一千多種,勇奪金牌,並附上得獎證書。 既然瑞士日內瓦發明展是世界前三大,那麼看到其他發明展類似得獎字句也請平常心看待。我支持發明家持續發明,改善人類生活。 但為了其它目的去發明,然後在發明展拿獎狀回來獲得其他利益,我不支持。 有物報告雜誌投稿2013.4.17王明聖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