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4 13:34:05瀏覽158|回應0|推薦0 | |
國內第一次大學院校系所評鑑制度,去年底甫完成第一周期的評鑑作業,101年開始邁入第二周期,評鑑重點將從原本的「教師本位」轉為「學生本位」,著重學生學習效果是否符合專業學科的核心能力要求。
評鑑中心董事長劉維琪表示,未來第二周期將轉以學生為主的「學習導向」,著重檢視學生「學什麼」、「如何學」、「學不好如何改善」,聚焦在核心能力的學習成效,也就是以學生為本位的思考方式,與過去以老師為主的「教學導向」相反。 劉維琪指出第二周期評鑑強調「過程面」及「結果面」。由各系所獨立製定專業核心能力,訂定學習成效後,透過標準公平的評量方法,評估學生學習效果好壞,再回頭調整核心目標。 評鑑項目也改為以學生與學習為主,如「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學術與專業表現」等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即使認可結果未通過,只要改善措施、修改學習目標,落實自我評估即可。 銘傳大學學術副校長王金龍認為,第二周期評鑑制度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好壞來調整系所核心學習目標,具反思與回饋精神,等於在校內就先為學生「體檢」找到欠缺的專業職能後,引導學生修習相關科目,也能避免「偏食選課」、「畢業業才發現能力不符市場」。 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表示,香港推動15年學習為中心的品質保證制度,仍停留在評估機制的建立與方法的認證上,因未能證明哪些指標能決定學生學習成效好壞,「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嗎?還是通過修課成績?」未能有共識。 而國內花了5年時間從第一周期過渡到第二周期,每周期轉變,程海東認為對先受評鑑的校系很辛苦,他也建議,應該現在就開始長期規劃第三周期。 聯合報2011.1.4 |
|
( 心情隨筆|雜記 ) |